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重庆实践,让矛盾纠纷在群众身边化解;精准打击违法犯罪,让平安的“种子”在各个角落生根发芽;聚焦职能护航发展,让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擦亮“金名片”;深化改革创新,让数字化应用在实战中持续释放效能……过去一年,全市“平安答卷”分量足、成色足,不仅交出了一张张亮点纷呈的成绩单,也把“平安”二字写进了人民群众心中。
2024年,全市聚焦打造“西部领先、全国进位和重庆辨识度”标志性改革成果,坚持改革突破,牢固树立“在安安静静中守护平平安安理念”,健全完善“平安法治一体推进体制机制”,全力推动“数字法治建设从量变到质变”,深度融入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维护城市本质安全水平切实提升,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纵深推进营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群众安全感、司法公信力分别达98.82%、97.84分,全市110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分别下降32.9%、14.3%。
✦
探索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新路子”
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基础更实
法官与政协委员在永川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共同调解纠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在社会基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这要求整合基层矛盾纠纷化解资源力量,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提高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去年以来,我们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规范化建设综治中心,迭代升级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应用,增强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和社会治安风险防控能力,努力探索具有重庆鲜明辨识度的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新路子。”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道。
前段时间,在永川区综治中心,65岁的原告杨秦勇(化名)遇到的劳务纠纷在这里被“一站式”化解,从立案到开展调解再到成功化解,仅仅只用了1天。
进一扇门,解万般事。为让人民群众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去年,重庆市聚力打造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示范区,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重庆实践,扎实推进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起底大化解专项行动,全市各区县各有关部门持续激发改革动力,在三级治理中心和“141”基层智治体系的统筹下,按照整合资源、方便群众、运用法治、注重实效的要求,加快建设基层综治中心,综合运用调解、行政复议等方式,及时化解婚恋家庭、邻里关系、欠资欠薪等领域矛盾纠纷,让人民群众在一个地方就能实现“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
目前,全市各区县综治中心均已挂牌运行,正在加紧改革步伐,进一步推动“多中心合一”、深化“一站式化解”,预计今年5月底前,全市区县、镇街综治中心将全面实现实体化规范化运行。
“药王”孙思邈的《千金要方》有云:“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治已病”不如“治未病”的理念放在社会矛盾纠纷化解中,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如何将矛盾纠纷更好地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去年,我市推出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应用”给出了答案。这款应用依托市、区、街道三级城市运行中心和基层智治平台,实现了矛盾纠纷数据录入、问题预警、解纷资源调度、部门多跨协同处置等功能,推动矛盾纠纷化解进入了“数字时代”。
“只要市民或者网格员‘吹哨’输入具体诉求,各街镇、部门来‘报到’,各类大小事能得到快速反馈、高效办理,有效防止小事拖大、大事拖炸,让‘矛盾不上交’实现得更智能、更高效、更全面。”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应用注册用户10.1万人,基层排查录入矛盾纠纷106.99万件,基层化解率99.87%。
同时,市级层面推动出台了我市首部矛盾纠纷化解方面的地方立法《重庆市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促进条例》,制定了贯彻新时代“枫桥经验”重点举措、风险等级研判标准等系列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明确19类150项矛盾纠纷分类,分别明确化解责任分工,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能力不断增强。据统计,去年,全市排查矛盾纠纷254.57万件,化解率达到99.85%。
惩凶除恶织牢“平安网”
城市本质安全基石更稳
除夕夜,公安民警在春晚重庆分会场主舞台外执勤守护安全
1月28日晚,除夕夜,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蛇年春晚重庆分会场在南岸区南滨路弹子石广场设置主舞台,向全国和全世界充分展示了新重庆充满魅力的新形象。场内精彩绽放,场外“藏蓝”护航。重庆警方用30余天连续倾情守护,绘就了春晚分会场安全保卫任务的“平安色彩”。
这也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守护巴渝大地万家灯火的生动缩影。
如今在重庆,无论是在热闹的街头,还是安静的小巷,总能看到默默付出的巡逻身影、红蓝闪烁的警灯、全天守护的监控视频,共同为这座浓浓“烟火气”的城市筑牢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牢牢守住城市运行安全底线。
群众痛恨什么,就全力打击什么。
一年来,全市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一体推进“打早打小”“打伞破网”“打财断血”,对黑恶势力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有力打击震慑群众深恶痛绝的涉黑涉恶犯罪。
“我们保持对黑恶势力‘零容忍’,朗朗乾坤绝不允许有黑恶势力藏身之地。”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全市共侦办涉黑犯罪组织3个、恶势力犯罪组织24个,侦破案件1131起,抓捕犯罪嫌疑人331人,九类涉恶案件同比下降44.2%,破案率同比上升11.5%。人民群众对我市扫黑除恶斗争的满意度实现了四年稳步提升,去年的满意度高达98.2%。
群众关注什么,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过去一年,全市不断强化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持续开展“莎姐守未”专项行动,深化落实依法打击、环境整治、分类关护、自我保护、宣传引导“五箭齐发”举措,在全市创新上线“莎姐守未在线”应用,着力防范未成年人成长风险,出台支持专门教育发展和专门学校建设若干措施,推动建成12所专门学校,在改革最佳实践培育选树中提炼形成璧山区“‘树洞口袋’心理健康教育品牌”经验做法,织牢未成年人的“保护网”,为他们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去年,全市侵害未成年人案件、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同比分别下降41.7%、48.5%。
为守护好群众“钱袋子”,全市又扎实开展新一轮打击电诈违法犯罪三年行动,完善涉案资金及时查询、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及时解冻和资金返还机制,打造公安和金融、通信、互联网数据融通、业务协同的“全民反诈一体化风险防控平台”,让“诈骗电话打不进、诈骗网站登不上、被骗资金汇不出”。记者从市委政法委了解到,去年,全市立电诈案件同比下降26.8%,资金预警劝阻工作排名全国第一。
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我市还持续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等民生类违法犯罪行为。去年,九类街面警情下降31.3%,刑事案件首次控制在6万件内,为近十年来最低。
护航发展擦亮“金名片”
国际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底色更足
2024年11月12日,第六届中国—东盟法治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
去年,江津区民营企业某汽车零部件公司因承揽合同与国有企业某汽车公司陷入纠纷,起诉至江津区人民法院。
“若该案久拖不决,对双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均会产生影响。”该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接案后,法院立即启动“法庭+商会”联动联调机制,委派双福新区商会开展调解,并邀请当地政协委员共同参与。很快,双方便达成调解协议,实现了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双赢。
不久前,重庆某物流公司总经理利用职务之便挪用资金,导致民营企业损失达5385万元,公安机关收到举报材料后迅速破获该案并全额追赃挽损。
在重庆,像这样切实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案例还有很多。
去年,全市认真落实《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方案(2024—2027)》,出台《2024年全市政法机关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关于全市政法机关为“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提供法治保障的工作意见》,启动开展全市政法机关公正执法司法能力建设三年行动,深入开展涉企执法司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让企业家在重庆投资放心、发展安心、生活舒心。
2024年11月12日,第六届中国—东盟法治论坛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围绕“促进中国—东盟法治交流合作”主题,我国和东盟国家有关政府部门、法学法律组织和商界200多名嘉宾共聚一堂,探讨区域法治合作新路径。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法治交流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也为推动区域法治化进程、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还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战略部署,持续完善川渝、长江流域等跨省域警务联动、执法司法协同机制,挂牌成立西部金融中央法务区等,打造重大战略落地的法治引擎。同时,加快推进中国—东盟法律研究中心建设,推动优化重庆国际商事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运营,不断健全营商环境法律制度体系,努力为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贡献法治智慧、法治力量。
数字改革铺设“快车道”
应用实战能力更强
磁器口镇街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在磁器口古镇某民俗店检查商品价格标签
刑事案件全流程查询步骤从18项缩减至1项,查询时间从平均一日缩短至一分钟,大大减少群众办事环节和材料,这是市委政法委于2024年1月15日上线的“一案一码”刑事案件查询应用带来的变化。
该应用在改革中不断迭代升级,不仅提高了司法公开力度,也提升了司法便民效率。截至目前,该应用已汇集公检法司刑事案件和社区矫正案件37.3万件,累计查询23.5万次、查询案件6.2万件。
“执法人员一起来检查,一次性把问题告知我们,我们也可以统一确认,一并整改。”近日,位于磁器口古镇的某商户工作人员对沙坪坝区司法局推行的多跨协同“综合查一次”组团式执法方式予以充分认可。事实上,这是全市变“多头执法”为“综合执法”,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的生动实践。
2024年以来,重庆聚焦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化推进执法队伍、执法事项、执法监管、执法监督、执法平台5个“大综合一体化”,系统构建职能清晰、队伍精简、协同高效、机制健全、行为规范、监督有力的行政执法新格局。去年,全市共撤销275支执法队伍,执法队伍精简率达50.6%;1026项执法事项划转到位,执法事项综合率达71.9%。
全市坚持改革和数字双轮驱动,为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建设韧性城市注入强劲动力。
如重庆市消防救援局探索建立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数字化治理机制,研发“高楼消防”数字应用,集成电气火灾智防、消防用水设施管理、独居老人消防守护、消防车通行保畅和灭火救援等多个“一件事”场景,全力防范化解高层建筑消防安全风险。又如,重庆市应急管理系统着力构建“全灾种、大安全”整体智治的数字应急体系,集成“数字应急”综合应用,搭建“自然灾害防减救”“安全生产综合智治”“应急指挥智救”等多个综合场景,初步实现城市安全“可感、可传、可知、可防、可救”。
“我们正在不断加强数字法治基本能力建设,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以科技赋能,不断改革创新,打造更多标志性成果,为群众提供更方便快捷的法治服务。”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他还表示,新的一年,全市将坚持稳进增效、改革创新、除险固安、强企富民工作导向,积极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新路子,推动维稳保平安向法治创平安、面上静态平安向本质动态平安、一时一域平安向全域全程平安的根本性转变不断取得新成果,全力维护城市本质安全,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重庆法治重庆,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提供坚实保障。
编 校:刘 刚
审 核:向沈军
签 发:江 勇
来 源:重庆政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