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谣言如同病毒,悄无声息地侵蚀着我们的网络环境。为了进一步提升辖区居民对网络谣言的辨别能力,近日,青阳派出所民警走进永福里社区,开展了一场网络安全知识宣讲活动,旨在营造“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的健康和谐社会氛围。
活动中,民警通过实例分析、技巧分享,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网络谣言的危害及识别方法,强调了“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的重要性。
此次活动,不仅增强了辖区居民的防谣意识,更为构建清朗网络空间打下了坚实基础。
1、网络谣言是什么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例如微信、微博、国外网站、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而传播的谣言,没有事实依据带有攻击性,目的性的话语。
2、网络谣言的特点
(1)来源模糊,隐蔽性强
网络谣言的信息来源不明确,常以图片或视频配上特定的文字出现。
(2)传播迅速,影响力广
网络谣言凭借互联网的传播优势,其成本低,传播速度快,一张图片或一段视频短短数小时便可成为网络热点事件,产生的影响极为广泛。
(3)内容荒诞,蛊惑性强
网络谣言的内容毫无事实依据。造谣者常常利用人们的情感、制造恐慌以及迎合偏见等手段,轻易地蛊惑人们的心智,使人们在不知不觉间相信并传播这些谣言。
3、网络谣言的危害
(1)引发社会震荡,危害公共安全,损害公众利益。
由于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快捷,范围广,一旦形成一定规模,就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引起广大网民的慌乱,从而造成社会的不稳定。
(2)扰乱人们的思想、心理和行为。
人们常因虚假谣言有不当行为,尤其是面对有关自己切身利益的谣传,人们就更容易失去了理智和判断力,弄得人心惶惶。
(3)网络谣言误导社会舆论。
网络谣言似是而非,混淆了人们的视野,导致了人们对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疏离,污染了网络舆论环境,产生消极情绪,从而玩物丧志,放弃进取。
不轻易被情绪左右,避免盲目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消息。
2、学会辨别信息真伪
查看信息来源是否可靠,权威媒体、政府机构发布的信息通常更值得信赖。还可以通过多渠道核实,对于同一件事情,看看不同的正规媒体或官方渠道是如何报道的。
3、积极抵制和举报
如果确定是网络谣言,自己不仅应坚决不传播,并且可以向相关平台举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二十五条第一项之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九十一条之一 【第一款罪名;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编造虚假的险情、疫情、灾情、警情,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虚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体上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二十一条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第二百四十三条 【诬告陷害罪】捏造事实诬告陷害他人,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二百四十六条 【侮辱罪、诽谤罪】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对网上编造、传播谣言,扰乱公共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公安机关必将坚决依法打击。净化网络环境,打击网络谣言,需要广大网民的共同努力,希望广大网民保持理性思考,提高防范意识,积极抵制网络谣言,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携手共建清朗网络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