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中国”的过年方式,叫西安

文化   2025-01-26 10:36   陕西  
文博西安
宣传文化遗产
传递文博信息

“过两天就去,请问西安冷吗?”“大年初一西安有活动吗,想去!”“时间过得好快,我去西安都3年了”……随着乙巳蛇年春节脚步渐近,社交平台上又同往年一样,多了不少“@西安”的声音。

图为央视新闻、陕西电视台、西安广播电视台等播出2025年大唐芙蓉园、西安城墙、大明宫三大地标同时华彩点亮的相关报道  图源:大唐芙蓉园


自打“西安年·最中国”成为国内最火的节庆文化IP之一,西安就几度上榜春节游热门目的地前十,“春节西安旅游火爆出圈”“西安文旅赢麻了”也不再是新闻。

今年的西安年,期待值拉满。“东风夜放花千树”的浪漫璀璨,转角遇“长安”的惊喜穿越,五花八门的陕味美食、年货市集……一点点勾勒着一个“最中国”的“西安年”。



随着中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非遗版”春节来临,文化传承成为今年春节的一大关键词。

西安传承着数千年的中华文明,承载着盛世长安的记忆,更与“中国年”的来历有着不解之缘。你可以想象,2000多年前汉武帝在长安城,定下农历正月为岁首时那份庄重与喜悦,此后以正月初一为开端的“中国年”便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

西安年”也在用这份丰厚的历史底蕴与创新的文旅体验,为人们呈上丰盛的文化盛宴,满足人们对“中国年”的期待。



▲图为《长恨歌》《赳赳大秦》《无界·长安》演出现场图 图源:新华社

在这里,人们可以触摸饱经风霜的西安城墙;可以穿梭于古色古香的琼楼玉宇;可以一览秦始皇的“地下城”与勇士;可以遥望大雁塔想象玄奘西行故事;可以与“李白”对诗,品胡姬酒肆异域风情;你可以沉浸于《长恨歌》《赳赳大秦》《无界·长安》演绎的历史传奇;可以玩投壶、射箭等文化活动……

古今交织玩出的“穿越感”,让春节不仅是庆祝团圆的时刻,更是对文化的传承与共享。



年味儿是什么?是辛苦忙碌一年后的休闲放松,是团圆,是笑闹,是吃喝玩乐,是过节的喜庆范儿。


喜庆先从氛围感开始,每逢春节,西安便换上新春“限定皮肤”,从西安城墙到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园等景区花灯招展,到地标建筑、市井街坊挂上中国结、红灯笼,从商圈超市的年节展演到普通人家的迎春饰品,喜庆范儿一下就出来了。

近日,一年一度的长安灯会又开启了,“蛇宝宝”已引来许多人打卡合影,流光溢彩,游人如织,这热闹的灯火长安夜,让“西安年”又在社交平台“美”了一圈。


▲点击上述图片,详细了解173项“西安年”活动

今年,“西安年”又精心推出6大类173项特色年俗活动,将传统文化和时尚元素相互融合,将为人们带来好看、好吃又好玩的节庆体验。

▲图为秦腔、舞龙舞狮图片 图源:新华社、西安文旅

在这里,你可以为秦人吼秦腔、唱老腔、耍社火、舞龙舞狮、汉服巡游的热闹喧天鼓掌叫好;你可以走在市井体验花馍、糖人、香包等风趣美物,你可以一品老字号千年陕菜,尝尝随处可见的牛羊肉泡馍、biangbiang面、甑糕里的碳水快乐……过年,就得这个味儿。




春节是以亲情为纽带,将爱情、友情、乡情、家国情、民族情融会贯通的伟大节日。年味,就在这人与人之间流淌的人情味里。

有人说,春节期间西安人人均客服。

▲在西安北开往香港西九龙的G828次列车上,列车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春运期间的便民利民服务措施。 图源:西安铁道

街角路边,西安大爷操着一口“陕普”认真指路;斑马线前,自觉“车让人”已经成了生活常态;刚看见西安春节游求助帖,就排队留言写下西安吃喝玩乐攻略……温暖热情的西安人,总想尽己所能让远道而来的朋友宾至如归。

有人说,西安人不止热情,还特别幽默。

“大家看,这些兵马俑表情多丰富呀,这不就是我们现代人上班的真实写照吗!”这是西安的导游,将文化讲解巧妙融入生活吐槽。

▲图为西安肉夹馍、凉皮、油泼面  图源:西安文旅、百度图片

“你吃肉夹馍不要加青椒哦,喔不正宗”“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约等于没吃面”“我建议你把这馍拿回去重新掰小一点,省的人家后厨给你退回来。”这是看到游客“谜之操作”后坐不住的西安人,“劝说”里还带着几分戏谑。

这群人,共绘和谐又治愈的“西安年”,让游客成为西安的“推介官”和“自来水”。所以,来西安过年的游客会主动给西安送花;不少来西安过年的网友会在网上不吝赞美之词;还有外地朋友愿意连续三年来西安过年。


西安年”,最中国,归根结底还在于文化味、喜庆味、人情味融合的“年味浓”,给来到这里的人一个更爱过年、更爱中华文化的理由。传承延续“西安年·最中国”的西安,也正以此为纽带,唤醒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共鸣,凝聚“中国情”,共筑“中国梦”。




来源:文明西安

编辑:柯柳依

校对:韩佳颖

初审:马利利

终审:刘夏盈



文博西安
宣传文化遗产、传递文博信息、助力政务服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