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地名文化,讲好地名故事,让群众留住乡愁记忆,11月18日上午,武侯区民政局联合簇桥街道办事处、龙井社区居民委员会、龙井社区经济合作联合社在龙井记忆文化馆开展地名文化“五进”之“地名文化进景区”活动。现场通过专题宣讲、游园活动、设计特色文创产品等方式,让地名文化走进群众、深入人心。
簇桥二字的得名是与古代重要的工业生产桑蚕养殖分不开。自秦汉以来,成都平原养蚕丝织业发达,而簇桥周围盛产蚕丝,“簇”字正是供蚕吐丝作茧的用具。
成都古代的商业基本是围绕十二月市展开的,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有三月蚕市,根据汉代的成都地图所事,锦官城就设置在西南门,也就是现在的簇桥。
秦汉时期,人们取区域内大河上的竹索桥名“笮桥”为地名;区域因植桑、养蚕和丝绸生产交易而闻名,东汉时期,这里就有“小成都”之称。唐宋时期,区域内形成专营桑蚕、丝绸的交易大市,人们因此又将“笮桥”称为“蔟桥”(也称“茧桥”)。
明惠帝建文年间,笮桥改建为5孔石拱桥,取繁荣集聚之意,场镇和桥名均改“蔟”为“簇”,称“簇锦桥”简称“簇桥”,自此簇桥这个地名便延续至今。
历史上,簇桥不仅是古时成都西通康藏、南接滇缅的重要通道,也是南丝绸之路的第一驿站。而这里也真真正正的有那么一座桥。
二楼展厅的一角,一张巨幅的“簇桥版《清明上河图》”引发了大家的兴趣。作为南丝绸之路的起点,昔日的簇桥汇集了全国各地的商人,多个省份地方在此建设了会馆,多种文化在此融汇发展。“簇桥版《清明上河图》”,它再现了古时簇桥繁华的景象以及当时丝绸文化的繁盛。
近年来,武侯区民政局高度重视地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积极探索各种方式挖掘和传承地名文化的普及和发展。现场,武侯区民政局为此次活动特别推出了以“簇桥八景”为主题的丝巾文创产品。
通过这些带有地域特色的丝巾,将地名文化植根于群众心中,增强群众对本地文化的认同感、获得感和归属感。让每一条丝巾不仅成为生活中的实用饰品,更是文化传承的象征,使地名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的活力。
欢迎关注武侯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