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蓝字链接查看
咨询热线:刘老师17335378899(微➕电)
长强穴 Cháng qiáng
取穴方法:
长强穴位于人体的尾骨端下,当尾骨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长强穴(橛骨穴,穷骨穴,气之阴郄穴,龟尾穴,尾翠穴,骨骶穴,尾骶穴)解析:
1)长强。长,长久也。强,强盛也。该名意指胞宫中的高温高压水湿之气由此外输体表。
本穴为督脉之穴,其气血物质来自胞宫,温压较高,向外输出时既强劲又饱满且源源不断也,故名。
2)橛骨。橛,船尾底骨也,亦称龙骨,特点是强度大,此指穴内气血为强劲之状。骨,水也,此指穴内气血为水湿之气。橛骨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强劲饱满之状。理同长强名解。
3)穷骨。穷,尽也。骨,水也。穷骨名意指本穴的外输气血全部是天部之气,无地部经水。
本穴物质来自胞宫,其性高温高压,外出体表后全部化为天部的水湿之气,地部经水如穷尽之状,故名穷骨。
4)气之阴郄。气之阴,气化之气的水湿也。郄,孔隙也。穴名之意指本穴外输的气血物质为由孔隙中输出的细小水液。本穴位于尾骨端下,督脉的外输气血在体内为液态之水,出体表后才化为天部之气,督脉的外输之液细小,如从孔隙中输出一般,故名气之阴郄。
5)龟尾。龟尾,乌龟的尾巴也,既短又粗,不同于其它动物的尾巴既细又长,此指穴内气血为强盛之状。理同长强名解。
6)尾翠。尾,尾巴也。翠,青绿色,肝之色也,此指穴内气血的生发特性。尾翠名意指督脉的外输气血具有肝木的生发特性,不能上行更高的天部层次。
7)骨骶。骨,水也。骶,骶骨也。骨骶名意指本穴物质为水湿之气,位处骶骨之端。尾骶名意与骨骶同。
8)督脉别络。督脉,本穴位处督脉也。别,离别也。络,联络也。督脉别络之意指本穴外输的阳热之气循络脉传向督脉其它各穴。
长强穴意义:胞宫中的高温高压水湿之气由此外输体表。长强:督脉别络。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胞宫外输的高温高压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扩散于督脉之外及循督脉上行。
功能作用:向体表输送阳热之气。
主治疾病:
泄泻,痢疾,便秘,便血,痔疮,癫狂,脊强反折,癃淋,阴部湿痒,腰脊、尾骶部疼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二白、阴陵泉<、上巨虚、三阴交治痔疮(湿热下注型) ;配精官、二白、百会(灸) 治脱肛、痔疮。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肛尾膈中;有肛门动、静脉分支,棘间静脉丛之延续部;布有尾神经及肛门神经。
腰阳关穴 Yāo yáng guān: 取穴方法: 腰阳关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四腰椎棘突下凹陷处。 腰阳关穴(阳关穴,脊阳关穴)解析: 腰阳关。腰,穴在腰部也。阳,阳气也。关,关卡也。腰阳关名意指督脉的上行气血中滞重的水湿在此沉降于下。本穴物质为腰俞穴传来的水湿之气,在上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散热吸湿,至本穴后滞重的水湿之气不能继续上行,本穴如同督脉水湿上行的关卡一般,故名腰阳关。阳关穴、脊阳关穴名意与腰阳关同。 腰阳关意义:督脉的上行气血中滞重的水湿在此沉降。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滞重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冷降缩合后输向腰之下部。 功能作用:除湿降浊。 主治病症: 腰骶疼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遗精,阳痿,便血,指压此穴位对于治疗腰部怕冷症非常显效。 〖人体穴位配伍〗 补腰阳关、肾俞、次髎、泻委中治腰脊痛、四肢厥冷、小便频数;配腰夹脊、秩边、承山、飞扬治坐骨神经痛、腰腿痛;配膀胱俞、三阴交治遗尿、尿频。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命门穴 Mìng mén 取穴方法: 命门穴位于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命门穴(属累穴,精宫穴)解析: (1)命门。命,人之根本也,以便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命门名意指脊骨中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督脉。本穴因其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在人体重力场中为位置低下之处,脊骨内的高温高压阴性水液由此外输体表督脉,本穴外输的阴性水液有维系督脉气血流行不息的作用,为人体的生命之本,故名命门。 (2)属累穴。属,类别之意。累,堆迭也。属累名意指本穴气血由督脉之气堆迭而成,亦即为地部经水。理同命门名解。 (3)精宫穴。精,髓也,指穴内气血来自脊骨。宫,宫殿也。精宫名意指穴内物质来源于脊骨。理同命门名解。 命门穴意义:脊骨中的高温高压阴液由此督脉。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的水液。 运行规律:气化后循督脉上传悬枢穴。 功能作用:接续督脉气血。 主治病症: 虚损腰痛,脊强反折,遗尿,尿频,泄泻,遗精,白浊,阳痿,早泄,赤白带下,胎屡坠,五劳七伤,头晕耳鸣,癫痫,惊恐,手足逆冷,腰痛、肾脏疾病、夜啼哭、精力减退、疲劳感、老人斑、青春痘等。 〖人体穴位配伍〗 配肾俞穴、太溪穴治遗精、早泄、腰脊酸楚、足膝无力、遗尿、癃闭、水肿、头昏耳鸣等肾阳亏虚之症;配百会穴、筋缩穴、腰阳关穴治破伤风抽搐;灸命门、隔盐灸神阙穴治中风脱症;配关元穴、肾俞穴、神阙穴(艾灸) 治五更泄;补命门、肾俞、三阴交治肾虚腰痛;泻命门、阿是穴、委中、腰夹脊治腰扭伤痛和肥大性脊柱炎;配十七椎穴、三阴交穴治痛经(寒湿凝滞型) (艾灸) ;配大肠俞穴、膀胱俞穴、阿是穴(灸) 治寒湿痹腰痛。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悬枢穴 Xuán shū 取穴方法: 悬枢穴位于人体的腰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1)悬枢。悬,吊挂也。枢,枢纽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由此外输腰脊各部。本穴物质为命门穴和脊中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由本穴横向外传腰脊各部,穴内气血如同天部中吊挂的水湿之气,故名。 2)悬柱。悬,吊挂也。柱,支柱也。悬柱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部的强劲之气。本穴物质为命门穴和脊中穴传来的天部之气,其气强劲,如同支柱一般充实着督脉及腰脊各部,故名悬柱。 悬枢穴意义:督脉气血由此外输腰脊各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强劲阳气。 运行规律:循天部传于督脉上下及腰脊各部。 功能作用:壮阳益气。 主治疾病: 腹痛腹胀,完谷不化,泄泻,痢疾,腰脊强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委中穴、肾俞穴治腰脊强痛;配足三里穴、太白穴治完谷不化、泄泻。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腰动脉后支及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腰神经后支内侧支。 脊中穴 Jì zhōng 取穴方法: 取穴时采用俯伏坐位,脊中穴位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脊中穴(神宗穴,脊俞穴)解析: (1)脊中。脊,穴内气血来自脊骨也。中,与外相对,指穴内。脊中名意指脊骨中的高温高压水液外出体表后急速气化为天部阳气。本穴为人体重力场在背部体表的中心位置,穴内气血为脊骨内外输的高温高压水液,水液出体表后急速气化为天部阳气,故名脊中。脊俞名意与脊中同,俞同输。 (2)神宗。神,与鬼相对,指天部阳气也。宗,祖宗也,气之源头也,水也。神宗名意指穴内的天部阳气为来自脊骨中的高温高压水液所化。理同脊中名解。 脊中穴意义:脊骨中外输的高温高压水液在此急速气化。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散热后循督脉传于中枢穴和悬枢穴。 功能作用:壮阳益气。 主治病症: 腰脊强痛,黄疸,腹泻,痢疾,小儿疳积,痔疾,脱肛,便血,癫痫、风湿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足三里穴、中脘穴治腹胀胃痛;配上巨虚穴、下巨虚穴治腹泻痢疾;配鸠尾穴、大椎穴、丰隆穴治癫痫;配肾俞穴、太溪穴治腰膝痛;配至阳穴、阳陵泉穴、胆俞穴治黄疸。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十一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十一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中枢穴 Zhōng shū 取穴方法: 中枢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10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中枢穴 解析: 中,指穴内气血所处为天地人三部中的中部。枢,枢纽也。该穴名意指督脉的天部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脊背各部。本穴物质为脊中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至本穴后则化为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水湿风气由本穴外输脊背各部,本穴如同督脉气血外输脊背的枢纽一般,故名。 中枢穴意义:督脉的天部水湿之气由此外输脊背各部。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中部的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散热后循督脉传于筋缩穴及外散腰背各部。 功能作用:生发风气,运化水湿。 主治疾病: 黄疸,呕吐,腹满,胃痛,食欲不振,腰背痛。 〖人体穴位配伍〗配命门穴、腰眼穴、阳陵泉穴、后溪穴治腰脊痛。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十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之内侧支。 取穴方法: 筋缩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9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筋缩穴 解析: 筋,肝之所主的风气也。缩,收也,减也。该穴名意指督脉的天部水湿风气在此散热缩合。本穴物质为中枢穴传来的天部阳热风气,至本穴后此阳热风气散热缩合,风气的运行速度收而减慢,故名。 筋缩穴意义:督脉的天部水湿风气在此散热缩合。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缓行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吸热后循督脉传于至阳穴。 功能作用:息风定志。 主治疾病: 胃痛,黄疸,四肢不收,癫狂,惊痫,抽搐,脊强,背痛,筋挛拘急。 〖人体穴位配伍〗配角孙穴、瘛脉穴治小儿惊痫、瘛疭、角弓反张;配通里穴治癫痫;配水道穴治脊强。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九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九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灵台穴(灵阳穴,肺底穴)解析: 1)灵台。灵,神灵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台,停住之所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化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本穴物质为至阳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化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阳气在穴内为停住之状,故名。灵阳名意与灵台同。 2)肺底。肺,肺脏也。底,底部也。肺底名意指本穴的天部阳热之气相对于肺脏来说是处于底部。本穴气血为天之上部的阳气,与肺金之气同性,此气相对于肩胛上部的肺气而言是处于底部,故名肺底。 灵台意穴义:督脉气血在此化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阳气。 运行规律:散热后循督脉传于神道穴。 功能作用:益气补阳。 主治疾病: 咳嗽,气喘,项强,脊痛,身热,疔疮。 〖人体穴位配伍〗配陶道穴、内关穴治间日疟;配合谷穴(泻法) 、委中穴(放血) 治疔疮;配阳陵泉穴、支沟穴治胸胁痛;配身柱穴、至阳穴治背痛;配胆俞穴、阳陵泉穴、太冲穴治黄疸。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六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六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神道穴 Shén dào 取穴方法: 神道穴位于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五、第六胸椎中央处。
身柱穴 Shēn zhù 取穴方法: 身柱穴位于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下凹陷处。 身柱穴 解析: 身,身体也。柱,支柱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饱满之状。 本穴物质为神道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此气因受体内外传之热而进一步胀散,胀散之气充斥穴内并快速循督脉传送使督脉的经脉通道充胀,如皮球充气而坚可受重负一般,故名。 身柱穴意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饱满之状。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强盛饱满的阳气。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下相传。 功能作用:补气壮阳。 主治病症: 身热头痛,咳嗽,气喘,惊厥,癫狂痫证,腰脊强痛,疔疮发背,小儿夜啼哭、抽风、幼儿体质虚弱、感冒、哮喘、夜尿症、肩膀僵硬等。 〖人体穴位配伍〗 配水沟穴、内关穴、丰隆穴、心俞穴治癫狂痫;配风池穴、合谷穴、大椎穴治肺热、咳嗽;配灵台穴、合谷穴、委中穴(泻法) 治疔毒。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三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三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陶道穴 Táo dào 取穴方法: 陶道穴位于颈部下端,当后正中线上,第一胸椎棘突和第二胸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 陶道穴 解析: (1)陶道。陶,金玉之属也,此指穴内物质为天部肺金之性的温热之气。道,通行的道路也。该穴名意指督脉阳气散热后在此化为温热之气。本穴物质为身柱穴传来的强劲阳气,至本穴后,虽散热化为温热之性,但仍循督脉道路向上而行,故名。 (2)督脉足太阳之会。本穴物质不光为督脉身柱穴传来的强劲阳气,亦有膀胱经外散而至的寒湿之气,故为督脉膀胱经之会。 陶道穴意义:督脉阳气散热后在此化为温热之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传大椎穴。 功能作用:补益肺气。 主治病症: 头痛项强,恶寒发热,咳嗽,气喘,骨蒸潮热,胸痛,脊背酸痛,疟疾,癫狂,角弓反张,指压此穴位,可以治疗痔瘘、痔核、裂痔等疾病。 〖人体穴位配伍〗 配丰隆穴、水沟穴、神门穴、心俞穴治癫痫;配大椎穴、间使穴、后溪穴治疟疾;配合谷穴、曲池穴、风池穴治外感病;配肾俞穴、腰阳关穴、委中穴治胸背痛。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第一肋间动脉后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支。 大椎穴 Dà zhuī 取穴方法: 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1)大椎。大,多也。椎,锤击之器也,此指穴内的气血物质为实而非虚也。大椎名意指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本穴物质一为督脉陶道穴传来的充足阳气,二是手足三阳经外散于背部阳面的阳气,穴内的阳气充足满盛如椎般坚实,故名大椎。 (2)百劳。百,数量词,多之意。劳,劳作也。百劳名意指穴内气血为人体的各条阳经上行气血汇聚而成。理同大椎名解。 (3)上杼。上,上行也。杼,织布的梭子,此指穴内气血为坚实饱满之状。上杼名意指穴内的阳气为坚实饱满之状。理同大椎名解。 (4)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本穴物质为手足三阳经的阳气及督脉的阳气汇合而成,故为手足三阳及督脉之会。 大椎穴意义: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坚实饱满的阳气。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传头颈。 功能作用:益气壮阳。 主治病症: 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幼儿体质虚弱、哮喘、颈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人体穴位配伍〗 配肺俞穴治虚损、盗汗、劳热;配间使穴、乳根穴治脾虚发疟;配四花穴治百日咳(双膈俞穴、双胆俞穴) ;配曲池穴预防流脑;配合谷穴治白血球减少;配足三里穴、命门穴提高机体免疫力;配大椎、定喘穴、孔最穴治哮喘;配曲池穴、合谷穴泻热;配腰奇穴、间使穴治癫痫。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腰背筋膜、棘上韧带及棘间韧带中;有颈横动脉分支,棘间皮下静脉丛;布有第八颈神经后支内侧支。 哑门穴 Yǎ mén 取穴方法: 哑门穴位于后颈部,在后正中线上,第一颈椎棘突下(当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第1颈椎下)。 哑门穴(别名:舌厌穴,横舌穴,舌黄穴,舌肿穴)解析: (1)哑门。哑:发不出声也,此指阳气在此开始衰败。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督阳气在此散热冷缩。本穴物质为大椎穴传来的阳热之气,至本穴后因其热散而收引,阳气的散热收引太过则使人不能发声,故名。(病音)门名意与哑门同,(病音)为失语之意。(2)舌厌。舌,至柔之物也,其所能柔软自如是因为阳气充盛使然也。厌,厌恶也。舌厌名意指督脉的阳气在此散热冷缩为舌所厌恶。本穴物质为大椎穴传来的阳气,至本穴后散热冷缩,人体的阳气不足则至柔之地的舌部阳气先衰,舌部阳气衰败则舌不能运动自如,故名舌厌。舌肿名意与舌厌近同,肿指阳气太过阴不足则舌为之肿。 (3)横舌。横,横向也。舌,口中之舌也。横舌名意指穴内阳气充盛则舌能活动自如。舌黄名意与横舌同,黄通横。 哑门穴意义:督脉阳气在此散热冷缩。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阳气。 运行规律:散热缩合后横向传来于风俯穴。 功能作用:收引阳气。 主治病症: 舌缓不语,音哑,头重,头痛,颈项强急,脊强反折,中风尸厥,癫狂,痫证,癔病,衄血,重舌,呕吐。 〖人体穴位配伍〗 泻哑门穴、听会穴、外关穴(或中渚穴) 、丘墟穴治高热或疟疾所致耳聋;配人中穴、廉泉穴治舌强不语、暴喑、咽喉炎;配百会穴、人中穴、丰隆穴、后溪穴治癫狂、癫痫。配风池穴、风府穴治中风失语、不省人事;配劳宫穴、三阴交穴、涌泉穴等九穴为回阳九针,可以开窍醒神治昏厥;配脑户穴、百会穴、风池穴、太溪穴、昆仑穴、肾俞穴治大脑发育不全;针哑门穴、肾俞穴、太溪穴治疗贫血。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解剖〗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弓间韧带和脊髓;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 风府穴 Fēng fǔ 取穴方法: 风府穴位于后颈部,两风池穴连线中点,颈顶窝处。当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两侧斜方肌之间凹陷处。 风府穴(别名:舌本穴,鬼穴)解析: (1)风府。风:指穴内气血为风气也。府:府宅也。风府名意指督脉之气在此吸湿化风。本穴物质为哑门穴传来的天部阳气,至本穴后,此气散热吸湿并化为天部横行的风气,本穴为天部风气的重要生发之源,以此得名风府。 (2)舌本。舌,口中之舌也。本根本也。舌本名意指本穴的水湿风气为舌活动自如的根本。本穴物质为天部的水湿风气,与至柔之性的舌部气血同性,故名舌本。 (3)鬼穴。鬼,与神相对,此指穴内气血为湿冷水气也。穴,空窍也。鬼穴名意指穴内为湿冷水气的聚散之地。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缩后循督脉下行脑户穴。 功能作用:散热吸湿。 风府穴意义:督脉之气在此吸湿化风。 主治病症: 按摩此穴位对于治疗多种颈部疾病、头部疾病都很有疗效,是人体督脉上重要的穴位之一,如癫狂,痫证,癔病,中风不语,悲恐惊悸,半身不遂,眩晕,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目痛,鼻出血。 〖人体穴位配伍〗 配腰俞穴治足不仁;配昆仑穴治癫狂、多言;配二间穴、迎香穴治鼽衄;配金津穴、玉液穴、廉泉穴治舌强难言。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解剖位置〗在项韧带和项肌中,深部为环枕后膜和小脑延髓池;有枕动、静脉分支及棘间静脉丛;布有第三颈神经和枕大神经支。 脑户穴 Nǎo hù 取穴方法: 脑户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后发际正中直上2.5寸,风府穴上1.5寸,枕外隆凸的上缘凹陷处。 脑户穴(匝风穴,会额穴,合颅穴,仰风穴,会颅穴,迎风穴)解析: 1)脑户。脑,大脑也。户,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变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本穴物质为风府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膀胱经外散而至的寒湿水气,至本穴后,二气相合而变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此气能随人体所受风寒而冷降归地并入于脑,故名。2)匝风。匝,环绕之意。风,风气也。匝风名意指穴内气血为天之下部的水湿风气。理同脑户名解。 3)会额。会,交会也。额,头之前额,此指穴内物质其性如前额之阴。会额名意指穴内气血为会聚的天部湿冷之气。理同脑户名解。合颅名意与会额近同,颅指颅骨,意指穴内气血为肾气特征的寒湿水气。 4)仰风。仰,向上看也,此指穴内气血来自天之上部。风,风气也。仰风名意指穴内气血为来自天之上部的湿冷水气。理同脑户名解。迎风名意与仰风同。 5)督脉足太阳之会。本穴物质不光为督脉的水湿风气,还有膀胱经外散的寒湿水气,故为督脉足太阳之会。 脑户穴意义:督脉气血在此变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湿冷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循天部下行,小部分吸热后循督脉上行。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主治疾病: 头重,头痛,面赤,目黄,眩晕,面痛、音哑,项强,癫狂痫证,舌本出血,瘿瘤。 〖人体穴位配伍〗配通天穴、脑空穴治头重痛;配人中穴、太冲穴、丰隆穴治癫狂痫。 〖治法〗寒则补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在左右枕骨肌之间;有左右枕动、静脉分支,深层常有导血管;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取穴方法: 强间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脑户穴上1.5寸) 。 强间穴 (大羽穴)解析: 1)强间。强,强盛也。间,二者之中也。该穴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的上行阳气。本穴物质为脑户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因受颅脑的外散之热,水湿之气吸热而化为天部强劲的阳气并循督脉上行,故名。2)大羽。大羽,较大的鸟类也,其特点是能负较大的重物而飞行,此指本穴上传的阳气中亦夹带有一定的水湿。 强间穴意义:督脉气血在此吸热后化为强劲的上行阳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含有一定水湿的阳热风气。 运行规律:循督脉上传后顶穴。 功能作用:升阳益气。 主治疾病: 头痛,目眩,颈项强痛,癫狂痫证,烦心,失眠。 〖人体穴位配伍〗配后溪穴、至阴穴治后头痛、目眩;配丰隆穴治头痛难忍。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浅筋膜、帽状腱膜中;有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后顶穴 Hòu dǐng 取穴方法: 后顶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后发际正中直上5.5寸(脑户穴上3寸) 。 后顶穴(交冲穴)解析: 1)后顶。后,指本穴所处之位为头之后部。顶,挤顶也。该穴名意指督脉的上行阳气中滞重水湿在此冷缩下行。本穴物质为强间穴传来的阳热风气,在运行至本穴的过程中是散热吸湿,至本穴后,滞重的水湿冷缩并循督脉下行,本穴如同有挤顶督脉气血上行的作用,故名。2)交冲。交,交会也。冲,冲撞也。交冲名意指督脉气血在此交会并相互冲撞。本穴物质为强间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水湿风气不能全部循督脉上行,上行至本穴的气血如同在穴内相互冲撞一般,故名交冲。 后顶穴意义:督脉的上行气血中滞重水湿在此冷缩下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温性水气。 运行规律:大部分散热冷缩后循督脉下行,少部分则循督脉上行。 功能作用:降浊升清。 主治疾病: 头痛,眩晕,项强,癫狂痫证,烦心,失眠。 〖人体穴位配伍〗配百会穴、合谷穴治头顶剧痛;配外丘穴治颈项痛、恶风寒;配玉枕穴、颔厌穴治风眩;配率谷穴、太阳穴治偏头痛;配风池穴治脱发。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生理解剖〗在浅筋膜、帽状腱膜中;有左右枕动、静脉网;布有枕大神经分支。 百会穴 Bǎi huì 取穴方法: 百会穴位于人体头部,头顶正中心,可以通过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或以两眉头中间向上一横指起,直到后发际正中点。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中点处。) 百会穴(别名:顶中央穴,三阳五会穴,天满穴,天蒲穴,三阳穴,五会穴,巅上穴)解析: 百会穴,首见于《针灸甲乙经》,归属督脉,别名“三阳五会”。《采艾编》云:“三阳五会,五之为言百也”,意为百脉于此交会。百脉之会,百病所主,故百会穴的治症颇多,为临床常用穴之一。 (1)百会。百,数量词,多之意。会,交会也。百会名意指手足三阳经及督脉的阳气在此交会。本穴由于其处于人之头顶,在人的最高处,因此人体各经上传的阳气都交会于此,故名百会。三阳五会、三阳、五会名意与百会同,三阳指手足三阳经,五会指五脏六腑的气血皆会于此。 (2)顶中央穴。此指本穴位于头顶中央,无它意。 (3)天满穴。天,天部。满,满盛也。天满名意指穴内阳气为满盛之状。理同百会名解。 (4)天蒲穴。天,天部也。蒲,古指草盖的园屋,此指穴内气血为人体的卫外之气。理同百会名解。 (5)巅上穴。巅,顶也。上,上部也。巅上名意指本穴位处头顶,且气血为天之上部的阳热之气。理同百会名解。 (6)督脉足太阳之会。本穴物质为手足三阳经之阳气汇聚而成,但以膀胱经及督脉传入的阳气为多,故为督脉足太阳之会。 百会穴意义:手足三阳经及督脉阳气在此交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之天部的充盛阳气。 运行规律:散热冷缩后循督脉下传前顶穴。 功能作用:升阳举陷,益气固脱。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头重脚轻、痔疮、高血压、低血压、宿醉、目眩失眠、焦躁等。此穴为人体督脉经络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治疗多种疾病的首选穴,医学研究价值很高。 眩晕,惊悸,健忘,尸厥,中风不语,癫狂,痫证,癔病,耳鸣,鼻塞,脱肛,痔疾,阴挺,泄泻。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天窗穴治中风失音不能言语;配百会、长强穴、大肠俞穴治小儿脱肛;配人中穴、合谷穴、间使穴、气海穴、关元穴治尸厥、卒中、气脱;配脑空穴、天枢穴治头风;针刺百会,配耳穴的神门埋揿针戒烟;配养老穴、风池穴、足临泣穴治美尼尔氏综合症;针百会透曲鬓穴、天柱穴治脑血管痉挛、偏头痛;配水沟穴、足三里穴>治低血压;配水沟穴、京骨穴治癫痫大发作;配肾俞穴(回旋灸) 主治炎症。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解剖位置〗在帽状腱膜中;有左右颞浅动、静脉及左右枕动、静脉吻合网;布有枕大神经及额神经分支。 前顶穴 Qián dǐng 取穴方法: 前顶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6寸(百会穴前0.5寸) 。
囟会穴 Xìng huì 取穴方法: 囟会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穴前3寸) 。 1)囟会。囟,连合胎儿或新生儿颅顶各骨间的膜质部也,此指穴内气血有肾气的收引特征。会,交会也。囟会名意指督脉上行的弱小水湿在此聚集。本穴物质为上星穴传来的弱小水湿,至本穴后为聚集之状,如同肾气有收引特征,故名囟会。囟中、鬼门、囟门名意与囟会同,中指穴内,鬼指穴内气血寒湿收引。 2)天窗穴。天,天部也。窗,窗户也,气之通道也,虚也。天窗穴名意指本穴气血为天之下的水湿之气,天之上部气血空虚。本穴物质为来自上星穴的弱小水气,至本穴后则聚集在天之下部,天之上部气血如同空虚之状,故名天窗穴。 3)顶门穴。顶,挤也。门,出入的门户也。顶门名意指督脉吸热的上行气血在此被顶撞而不能上行。本穴物质为上星穴传来的弱小水气,因无外界热助,弱小水气至此后不能上行,如同被顶撞一般,故名顶门。 囟会穴意义:督脉上行的弱小水湿在此聚集。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由本穴输散于头之各部。 功能作用:补益肺气,传导水湿。 主治疾病: 上星穴 Shàng xīng 取穴方法:上星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 主治疾病: 取穴方法: 神庭穴位于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神庭穴(神庭穴)解析: 主治疾病: 素髎穴(面王穴,面正穴,正面穴,面土穴)解析: 主治疾病: 水沟穴 Shuǐ gōu 取穴方法: 水沟穴即人中穴,位于上唇上中部,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的交点。指压时有强烈的压痛感。 水沟穴(别名:人中,鬼客厅,鬼宫,鬼市,鬼排)解析: 主治病症: 取穴方法: 兑端穴位于人体的面部,当上唇的尖端,人中沟下端的皮肤与唇的移行部。 兑端穴(兑骨、唇上端)解析: 主治疾病 龈交穴(齿根生、龈缝、筋中)解析: 龈交:龈,指齿龈。穴在上牙龈与上唇相交处,为任、督、足阳明之会,故名。 主治疾病: |
请转发这篇文章让更多人看到
温馨提示:本号意在传播中医文化,文中提到的中药方子及疗法,仅供学习交流。
⊙版权声明:文章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旨在更好分享,如有转载不当,欢迎随时联系我们删除。
今日推荐
《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学术传承人招募通知》跟师跟诊跟临床【点击蓝字了解详情】
【中国中医科学院培训中心】中医专业技术培训项目招生中【点击蓝字了解详情】
首台处方调配膏药机全国20城安装调试!!【点击蓝字了解详情】
郑州12月12日全国新型膏药、体液膏药、中药泥灸、栓剂、膏方作制培训班”的通知【点击蓝字了解详情】
12月27日针刀解剖临床技能研讨班—郑州站!【点击蓝字了解详情】
全国统一免费咨询报名热线:
17335378899(微信同步)刘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