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urnal of Climate |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青藏高原中东部地表感热的准双周振荡及其与中国春季降雨关系

文摘   科学   2024-05-10 17:01   北京  


Paper

01

来自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胡文婷博士及其同事对青藏高原中东部春季地表感热(SH)的准双周振荡特征和阶段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单极子地表感热增温是预测中国春季降雨季内变化的指标。

研究人员在论文青藏高原中东部地表感热的准双周振荡及其与中国春季降雨的关系中详细阐明了他们的研究结果。





他们详细勘察了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春季地表感热(CETP SH)准双周振荡的特征和阶段变化,同时以准双周为基准研究了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春季地表感热(CETP SH)与中国春季降水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准双周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春季地表感热的主导模式呈现出单极模式,其峰值分别遥遥领先于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准双周降水量最大值近5天和7天。在上层罗斯比波列向东传播时,异常的辐合中心带也向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移动,导致强气流下沉和云量减少。由此产生的短波辐射输入升高和干燥的土壤条件对于CETP SH准双周振荡进入正相位是更有利的。



图片说明:

上图示说明了如下方法:

(a)生成单极模式的青藏高原中东部准双周地表感热(CETP SH)的最大值和(b)以准双周时间为基准确定中国青藏高原中东部地表感热(CETP SH)与春季降水量之间的主导关系。对流层下部TP东侧的红色弯曲箭头表示地形摩擦造成的气旋环流,从而促使长江中下游(MLYR)上空的正位涡量异常,长江中下游准双周降水量创历史新高(①),以及华南降水量异常(②)。

(版权所有:美国气象学会)


当青藏高原中东部地区春季地表感热达到峰值时,可以有效地加热低层大气,促使局部气流上升。由于地感驱动空气泵的效应,海水蒸发时会把大量的水汽从海洋带入中国。青藏高原东侧偏南的异常低层通过地形摩擦的作用发展为异常气旋环流,从而致使正位涡量的异常扩大和长江中下游的准双周降水量最强。该波列进一步向东南传播,导致了异常降雨中心向华南移动。


研究人员利用多源数据诊断研究了青藏高原的热力强迫对中国春季准双周降水量的影响,同时表明他们打算使用其他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包括使用一般环流模型(GCM)或耦合环流模型(GCM)和采用准双周振荡模式展开青藏高原地表热的敏感性实验,以便完全区分地表感热和罗斯比波列对中国春季降水量的影响。



论文信息

02


论文标题:青藏高原中东部地表感热的准双周振荡及其与中国春季降雨的关系


🔹 Wenting Hu,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 Anmin Duan,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 Guoxiong Wu,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 Jiangyu Mao, 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 Bian He,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大学


责任作者电子邮箱:

胡文婷,hwt@lasg.iap.ac.cn


如果想了解文章的完整部分,

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AMS网站看看吧!




期刊介绍

03

Journal of Climate



本刊主要刊载关于气候系统动力学和物理过程的基础性文章。








气候期刊 / JCLI



ISSN: 0894-8755

eISSN: 1520-0442


https://journals.ametsoc.org/view/journals/clim/clim-overview.xml






往期回顾




AMS气象科研
美国气象学会(AMS)是一个会员制组织,由大气、海洋和水文科学的研究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组成。AMS的12个同行评议期刊发表来自世界各地科学家的高影响力研究。AMS著名的科学会议是研究人员聚集在一起分享信息和合作的地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