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新疆博湖县的博斯腾湖大河口景区热闹非凡,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冰雪游乐项目,感受浓厚的年味。而毗邻景区的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也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生意异常火爆。
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其成为冬季旅游的热门目的地。今年,博湖农(渔、牧)家乐主打“一桌尝遍丝路美味”,将川菜风味的红烧鲤鱼、新疆特色手抓肉、烤包子和奶茶、风干牛羊肉、烤鱼等美食汇聚一堂,搭配以博湖特产辣椒酱、芦苇茶,让游客的味蕾穿梭于多元文化之间。
渔家小院飘出舌尖年味 南北风味融合“一桌团圆”
游客的大量涌入,让博斯腾湖景区附近的农家乐(渔家乐、牧家乐)人气爆棚。
正午时刻,位于博湖镇“昊哥小院”院内香气四溢。灶台上,直径1米的铁锅咕嘟作响,野生湖鱼与豆腐、粉条在浓汤中翻滚;烤架上,红柳枝穿起的羊肉串滋滋冒油;一旁的游客正跟着老板学做博湖鱼宴。“我们准备了‘全鱼宴’‘牧羊宴’‘多民族年夜饭’三种套餐,最多一天接待了200多位客人。”昊哥小院负责人毛昌明介绍。
厨房里,毛昌明与厨师拜合提正在准备“博湖鱼宴”和“红柳烤肉”的组合套餐。“我们设计了汉、蒙、维、回等四个民族融合年夜饭,让游客一顿饭尝遍丝路风情。”毛昌明指着菜单介绍:湖鲜遇上熏马肠、头碗鱼搭配手抓肉,甚至开发出辣椒炒湖虾、冰湖鱼火锅等创新菜式。
来自广东的游客李女士在朋友圈写道:“在大河口蒙古包里吃火锅、缸子鱼,窗外是雪原湖景,这种混搭的年味太独特了!”
“为保障食材供应,博湖成立了‘湖鲜联盟’(餐饮协会),20多家农家乐与周边农户签订协议,每日给我们供应蔬菜、肉蛋鱼等新鲜食材。” 毛昌明介绍。
“雪原”牧歌新唱响 “草原”年俗引客来
距离博斯腾湖大河口景区1公里处,乌兰再格森镇的“河湾”牧家乐热闹极了,蒙古包挂满了红灯笼,游客正跟着女主人查汗学煮奶茶。“春节我们推出‘牧家迁徙体验’,游客可以骑马牧羊,晚上住进蒙古包,感受‘草原上’的年味。” 查汗绍,这种“沉浸式牧家乐”春节档期早被预订一空。
牧家乐的爆火催生“草原风味经济”。现宰的羔羊制成手抓肉、风干肉,马奶酒搭配酥油成为网红套餐,甚至剪羊毛、制作蒙古包、手工刺绣都成了游客体验项目。
傍晚,在河湾牧家乐院内,铁锅沸腾着奶白色鱼汤,老板孟开将博斯腾湖鲤鱼剁块下锅,“我们开发了‘一鱼六吃’,从清蒸鲢鱼头到香辣鱼杂,一桌吃遍湖鲜精华。”
江苏游客张女士说:“春节期间来到了心心念念的博斯腾湖,本以为冬季会一片萧瑟,没想到却收获了超乎想象的惊喜!这里冬季非常热闹,当地的牧民热情好客,不仅品尝了奶香四溢的奶茶,特色湖鲜美食,还到博斯腾湖冰面上体验了雪地骆驼,每一个精彩瞬间都让我难忘。”
冬日,博湖县乌兰再格镇农味园农家乐热闹非凡。这里的冬钓项目吸引了众多钓鱼爱好者和游客前来体验,为这个春节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活力与乐趣。
走进农味园农家乐,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整齐的白色大棚,在冬日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醒目。大棚内,温暖如春,与室外的寒冷形成了鲜明对比。一个个钓位整齐排列,钓竿在钓客们的手中挥舞,水面上不时泛起涟漪,鱼儿上钩的瞬间,欢呼声和笑声此起彼伏。
贾德良是农味园农家乐负责人,家里有27亩地。这些年,博湖县旅游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贾德良就想着依靠旅游来挣钱。因为他家的地距离博斯腾湖大河口景区较近,有发展旅游业的地缘优势。他希望自家的农家乐更具文化特色,便搭起棚子,种上葡萄,在院内摆放平时收集的奇石和树根,增添了农家乐的文化韵味。
贾德良不仅在农家乐的建设上很用心,还用心钻研菜品,每年都会推出新菜品。他希望自己的农家乐生意冬天也能旺起来,便建了暖房。“建成暖房,就不受季节的影响了,客人什么时候来,都能在绿意中体验到乡村旅游的趣味。”贾德良说。
“我是个钓鱼爱好者,以前一到冬天就没地方钓鱼了,没想到现在农家乐有了冬钓项目,真是太好了!”正在钓鱼的李先生表示。
“自从推出冬钓项目以来,我家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周末和节假日的时候,钓位基本都爆满。”贾德良说,“很多游客都是带着家人和朋友一起来的,他们在这里不仅可以钓鱼,还能品尝到我们农家乐的特色美食,体验乡村生活的乐趣。”
近年来,为满足市场需求,博湖县推出“星级农家乐”提升计划。通过统一培训、设施改善、文化植入,逐步、分批将传统农家院升级为集住宿、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空间。
博斯腾湖正从“季节打卡地”向“全时度假区”蜕变。这场“冰雪+民俗+乡村”的文旅盛宴,不仅让游客感受到浓浓的年味,更成为激活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我们要让每个季节都充满活力。”展望未来,这片承载着丝路传奇的湖泊,将继续以生态之美、文化之韵、乡村之趣,书写乡村振兴新故事。(年磊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