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海拔3000米的30多年接续守护

政务   2025-01-31 17:23   甘肃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的谋划之年,新起点新征程上,甘肃公安坚持“精工致远”导向,大力实施“四提工程”,奋力谱写公安工作现代化甘肃篇章,更好为中国式现代化甘肃实践保驾护航。
值此新春佳节之际,甘肃公安融媒体中心联合中央驻甘及省内主流媒体把镜头聚焦基层一线,在新媒体平台推出“新春走基层”栏目,记录下一份份弥足珍贵的付出和一个个熠熠生辉的故事,全方位展示全省广大公安民警辅警坚守工作岗位、忠诚履职尽责,陇原大地儿女奔赴幸福美好生活的温馨画卷。

春节假期,在平均海拔3000米的乌鞘岭,依然驻守岗位的交警,正在为过往车辆护航。自20世纪80年代起,一代又一代的交警在此默默奉献30多年。

▲这是在乌鞘岭拍摄的县道202线部分路段(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智敏 摄

乌鞘岭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北接腾格里沙漠,南临祁连山脉,是连接东西交通、进出河西走廊的咽喉。

驻守在乌鞘岭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秩序的是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乌鞘岭中队。中队一共有3名交警,负责5个乡镇、各类道路管理里程149公里。其中,翻越乌鞘岭的国道312线和县道202线,有20多公里长下坡路段,是中队的重点护航路段。

▲这是乌鞘岭中队中队长马福良在道路上执勤。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长下坡路段中,国道312线有14公里,县道202线有9公里,坡陡、弯急。”乌鞘岭中队中队长马福良说,乌鞘岭每年9月到来年5月都是冰雪季,年平均气温只有零下2.2摄氏度,重点护航路段交通拥堵、事故等多发。

两个多月前,受冰雪天气影响,G30连霍高速临时交通管制,大量车辆被分流到国道312线,造成长时间、大面积交通拥堵。

“拥堵路段有12公里,分流的车辆多为大型货车,日均车流量最多的一天超过4000辆。”乌鞘岭中队交警高茂林说,中队的3名交警与乌鞘岭派出所的数名警员连续奋战了三天三夜,一直等到车流正常后,他们才返回驻地。

“饿了就吃方便面,困了就在警车里眯一会。”马福良说,忙起来的时候,饿着肚子指挥交通是常态。由于海拔高,开水的温度不到90摄氏度,即便泡上10分钟,方便面也泡不软。

▲马福良在道路上执勤。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复杂多变的天气是驻守民警执勤巡查最大的挑战。来到海拔3052米的乌鞘岭观景台,与山下的艳阳高照不同,山顶上寒风凛冽,风里夹杂的零星雪花,打在脸上,犹如刀割。

▲在海拔3052米的乌鞘岭观景台附近,乌鞘岭中队的交警在道路上执勤。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这算是好天气呢。”高茂林说,乌鞘岭素有“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碰上强寒潮天气,有时候山顶上还会刮起“白毛风”,“雪花就像沙漠里的流沙一样,在路上飞,寒气砭骨。”

乌鞘岭观景台是中队管理路段的关键点。“这里是制高点,两侧是十几公里的长下坡路段。”马福良说,提示过往车辆检查刹车片、低档慢行、安装防滑链,他们每天要说上千遍。

另一个关键点是国道312线和县道202线交汇处。“翻越乌鞘岭的国道312线比县道202线长约5公里,但县道的弯道更多、坡度更陡。很多外地来的大货车不熟悉路况,容易走上了县道。”高茂林说,交警提示大车往国道分流后,刹车失灵、抛锚等事故发生率极大降低。

30多年的接续守候,让常年翻越乌鞘岭的货车司机与执勤交警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问候方式。一直在新疆和山东往返的货车司机王富良说,翻越乌鞘岭,看到路旁执勤的交警,司机们都会鸣笛打个招呼,交警也会敬礼回应。

春节期间,乌鞘岭天气以晴天为主,驻守的交警却丝毫不敢怠慢。“与往常一样,每两个小时一班巡查,24小时不间歇。”马福良说。(记者王朋、张智敏)


来源:新华社

发布:甘肃省公安厅新闻宣传处

编辑:欣然 六六

甘肃公安
甘肃省公安厅是甘肃省人民政府下设主管全省公安工作的职能部门,受省政府、公安部的双重领导。本公众号向广大群众提供警务资讯、业务咨询、网上办事、预约服务等事项,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