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上永新】汤策:一句誓言成就一番事业

民生   2024-12-06 20:31   江西  

掌上永新·窝里银的网络精神家园

聚焦民生事  传递正能量

永新资讯.永新风俗美食.相亲招聘.房产拼车



一句誓言成就一番事业

——记广东省东莞市东达服饰辅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汤策


这是广东省东莞市寮步镇一个工业园区的一栋厂房,坐西朝东,一共六层,12000平方米,汤策的东达服装辅料有限公司就占据了一半。

汤策,江西省永新县石桥镇奇山村人。永新县作家协会根据安排,组织会员赴广东省东莞、深圳采风,在东莞,他尽地主之谊宴请家乡人,笔者才认识。

那晚,他携夫人一起,以为只是一个刚刚创业起步人士。第二次认识他,便是在他亲手创办的公司里。

这次让笔者大开了眼界,一栋一至六层,他公司占据了一半的厂房里,机器轰鸣,工人忙碌,一片繁忙。中等个子,圆形的脸盘,刚毅稳重的外表,一看就让人想象,他是一个饱经风霜的成功人士。

1970年1月,汤策出生在井冈山脚下永新县石桥镇奇山村奇山堂,一个家有五姐妹的农民家庭。他排行老二,父母虽然勤劳,但子女多,家庭负担重,一家七口却只能挤在四间老旧的矮房里。

1988年,高考落榜,他欲想复习再考。“在乡下劳作就不要活了吗?”嗡声嗡气的母亲从鼻孔里“嗡”出了这么一句庄稼人的骨气话。虽没有明确态度,但汤策已经明白了,家里情况是不允许他复习再考了。

是呀!“家里劳作,就不要生活了吗?”但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永新的就业空间就是这么大。刚从学校走上社会的汤策,跟着父母在家里从事农业生产,两年下来,总感觉这不是个办法。为了使家庭生活状况好起来,不让父母亲辛苦,汤策提出外出打工。

没想到,当他把这个想法与叔叔伯伯们及左邻右舍和儿时伙伴们谈起时,大家都嘲笑他,说他去打工,不到三个月就回来了。想不到,家穷连自己的想法都遭人否定,甚至歧视。

汤策似乎悟到了什么。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不功成名就,誓不回乡!”也就是这句话,让他果真成就了一番事业。但也就是这句话,让他饱尝了一般人没有尝过的苦头和磨难。

那是1990年的夏天,他清楚地记得,父亲为了给他盘备外出务工的费用,左借右借,借来了100元钱:“策策,就这一百块了,将就着吧。”他接过父亲递过来的钱,迟疑了一下,便背起筒易的行囊直奔茅坪厚溪火车站,搭火车去广州。

火车到达分宜转车时,刚下火车却遇到了一个最好的同学。也许是即将赴广州,可以赚钱的缘故吧,生性热情好客的他,竟请同学吃了个饭,一下就花去了30多,再买一张到广州的火车票,100元只剩下了20多元。

虽然在家里就写好了在广州要找的堂哥地址,但不知什么时候弄丢了。下了火车,站在车水马龙、举目无亲的广州火车站,看着熙熙攘攘、人来人往的人流,不知所向,仿佛置身于茫茫荒漠之中。

有生以来,第一次尝到了人在孤独无援情况下,是怎样一种滋味。记忆里,好像有人说过高桥楼的夏拉有个人在广州军区政治部同和的干休所当干部,于是他立即上了一辆开往同和干休所方向的公交车,去找那个姓李的老乡。

到同和,找到老乡的单位,但脸上还淌着深深汗印子的他,尽管说出了老乡的名字,部队营区却戒备森严,站岗战士不让进,也不给他打电话,只好原路返回。望着这喧嚣的人流,他后悔了,觉得不该来广州,很想回家。

“你去打工?不到三个月就回来了!”但想到叔叔伯伯和左邻右舍及儿时伙伴们的嘲笑,他咬咬牙坚持下来。为寻找家里人,他脑子里不停回放在家里掌握了的家里人在广州的信息。

他记得好像有个“屋里人”在梅花区,于是一元一趟公交车,上公交下公交,四处打听,经过一天多的寻找,人找得晕头转向,在梅花街道工作人员帮助下,终于找到了在梅花区打工的一个怀忠镇“屋里人”,通过他找到了家里屋前邻居大哥。

见到邻居大哥,汤策的眼泪都几乎涌了出来。在邻居大哥引路下,才在一排低矮的平房区找到了堂哥。此时天色近黄昏,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下来,不用再露宿街头了。

到达堂哥租房里,却让他从脑顶上凉到了脚底下。这是一间只有一层的老房子,面积10平方米左右,一张单人床。房间里像蒸笼一样地闷热,蚊子、老鼠、蟑螂成群,白天老鼠就到处乱窜。一张单人床,堂哥又正在热恋中,经济也不宽裕,便给他找了一床旧的凉席摊地铺。

晚上摊,白天收,遇到查房查户口,就像做贼一样躲到公园里或厕所里,幸好晚上没有查过。一天深夜,一个什么东西钻进他的短裤裆里,把他咬醒了,急忙用手一抓,原来是只老鼠,吓出了他一身冷汗。

之前蚊虫叮咬、老鼠爬到肚上过、螳螂吸吮他的嘴角及汗液……脸上、手上、脚上、身上被叮咬得红红肿肿,一个个泡,那是常事,天天都有。睡梦中随手一拍,就能拍死好几只蚊子或抓到一只螳螂,这次却让老鼠钻到裤档里咬了一口,想想都毛骨悚然。

原本先在堂哥这里住下,让堂哥抽空找找熟人找份工作。但堂哥白天上班,晚上加班,根本就没有时间给他去找工作。现经老鼠这么一咬,他觉得再这样等下去也不是个事。于是他开始自个出去找工作。

虽是高中毕业,但无专业技术,又无人介绍,加之又是农村出来的,找了一个多月,也没有一个厂要他。剩下的20多元,也没有几个了,天天只能靠稀饭就广西桂林1元一瓶的辣椒酱过日子,一瓶辣椒酱要吃上10来天,吃到肚子里好像有人在用手撸肠子。

找工作途中,渴了饿了,看到水龙头就赶紧凑上去灌个泡。有时饿得眼睛发昏,馋得喉结上下蠕动,但坚持没有做丢脸面和违法之事。汤策每每想起这个事,眼泪就来了。这段日子,吃稀饭喝水吃到想吐。但生性刚强又带点自卑的汤策,不愿向别人借钱,哪怕是堂哥。他怕人家嫌他家里穷不愿意借。

为了生活,他改变理想中要找的工作,专找一些硫酸厂、电镀厂等条件筒陋,且带有腐蚀性,几乎没有人愿意干的工厂做事,这样做了一个多月,由于这些厂条件特别差,手脚开始溃烂,身上痒痛实在受不了,只好放弃。

不久,他找到了一个福建炸油条的老板——卖油条。想不到,因为外表且不会讲白话和天天穿着一套从家里带过来破烂了的,几天没有换洗过的解放军套装,沿街叫卖,却被人称作“老头”。

他推着老板自制的油条车和老板数过了的油条,尽管馋得喉咙像有条毛虫在爬动,也不敢吃一根或者舔一口。一个星期下来,却一根油条也没有卖出去。虽每天吃的是稀饭、萝卜干,但老板还是忍不住地说:“小汤,你还是别卖了吧。”就这样,连粥、萝卜干也没得吃了。

没法子,他只好又卷起那些“油渣被服”回到他的堂哥处。这时,汤策又产生了回家的念头,然而想到来之前发过的誓和旁人的热嘲冷讽,他又坚持了下来。

“不功成名就,誓不回乡!”就是这句话,像定海神针一样让他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一天,堂哥把他介绍给在广州军区后勤部机关直属幼儿园食堂后勤工作的志兄。志兄是堂哥很要好的同学,也是汤策同村不同族的兄长。

人都有优点,尤其是像汤策这样高中毕业,生性又要强,又有志向来说,语言交流是他的最大优点,甚至特长。他见到志兄,充分运用他的语言天赋和他善于见高识低的举止行为,一下子就唤起了志兄的家乡情怀,博得了他的同情。志兄觉得这个小老弟值得帮。

在家乡观念的驱使下,志兄通过同事苗苗,把他介绍到广州军区后勤部工厂管理局一个军用车辆修理厂——中国人民解放军七四三一工厂,找到该厂劳资科科长,要他在修理厂给汤策找份工作。

资科科长姓蒲,说修理厂木工班招临时工,专门修理军车车箱架子。但条件要有广州市户口,或有部队领导担保,汤策什么也没有。

经过在广州这几个月的磨炼,汤策骨子里潜在的智慧与勇气,被生活的窘迫逼了出来。他拿出高中毕业证,发挥他的“花嘴”,设身处地向对方游说和表态。对方可能碍于苗苗的面子,或许被汤策的真诚和潜在的能力所感动,却破格把他招进了厂里做临时工,双方约定试用一个月。

一个月内,汤策将他的智商和情商展示得淋漓尽致,深深地感动了蒲科长以及修理厂的领导,让他成为该厂木工修理班一名既不是民工,也不是合同工的工人,月基本工资49元,且有材料节约奖,享受职工福利待遇。这时起,汤策开始积累工作经验,慢慢融入城市人的生活。这是汤策人生之路第一个转折点。    

在这个军工厂,汤策入了团,加入了工会等组织,这样干了三年。三年里他认识了厂里许多优秀的广州市人,李士化就是其中一个。李士化的父亲是汤策修理车间的调度。

军工企业“跑火”时,不但福利待遇好,且文体活动也很活跃。厂里有广播站、文艺宣传队,不断鼓励有一定文化程度的职工写写广播稿什么的。汤策高中毕业,理应承担了这些任务。在工会主度梅大姐鼓励下,他写了一篇报道车间调度的广播稿。

一天,全车间的人正在吃中饭,广播里突然传来“下面播送来自修理车间木工班汤策的一篇报道……”报道的就是李士化的父亲。从此,同在一个车间的李士化主动和汤策认识,成了志同道合,无话不说的好朋友。

在李士化父亲指导下,汤策的工作得到车间领导和同事们一致认可,虽不是正式工,但月工资达到1000多元,年终奖也有近万元。

改革开放后,老军工企业面临着改制,汤策尽管头脑灵、技术好、为人活泼,又受到领导和同事们认可,但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做得再好也是不可能转正的。有一次,他和李士化闲谈,谈着谈着就谈到发展前途。

李士化根据军工企业的发展趋势,说以他的口才和胆识,应该走出去闯一闯。李士化的一个“闯”字,如一抹春风搅醒了一池平静的春水,激发了汤策潜在的动力。

有一天,李士化告诉他《羊城晚报》的中缝里,有一则豆腐块大小的黑头字广告,招聘业务员。汤策不清楚业务员是干什么的,李士化告诉他,业务员就是产品推销员。业务员?推销员?虽懵懵懂懂,但为了前途,汤策毅然买了一些销售类的书籍,专心自学钻研。

经过数次应聘,他被一个华南理工大学教授投资的科技公司聘用,专门推销清洗录像带磁头的一套药水和工具。从此,他转行于销售。

为推销这款电子科技产品,他将电子产品的性能、使用方法及作用熟记于心。也许他天生就是搞销售的料,在广交会上,他充分发挥“花嘴”效应,不惧怕,不怯场,胆大心细,脸皮不薄,又能随机应变,从演示到培训到使用,一整套程序下来,全方位全视角展示给观众,博得老板赏识和青睐。

在这次广交会上,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士向他伸来“橄榄枝”,看上了他的推销才能,高薪聘请他,为她推销蒸汽烫斗。原来这位女老板姓梅,在白云区沙河百货大楼经营蒸汽烫斗,答应他每销售一台提成4元。汤策接下了这个活,凭着他巧舌如簧的嘴,一天就推销了100多台。

人总是爱惜人才的。没多久,他的“天才”推销技巧,又被一个从事批发的女商人郭总相中,半个月就赚了五千多元……

商业的诱惑,让志高心远的汤策,走上了经商之路。期间虽经历曲折,起起落落,盈亏不定。尤其是1995年,他尝试开书店,结果亏到手头没有一分钱,只好又从头再来。

两年后,通过人才交流市场,找到东兴商标织绣有限公司做销售,这样发生了他的人生第二次命运转折——他进入到创业的“黄埔军校”。

在东兴商标织绣有限公司,不需要重新找客户,只要对接服装品牌公司。当时服装品牌如雨后春笋,东莞市的虎门、中山的沙溪、广州人民中路的美国银行大厦等都是服装品牌的摇篮基地,市场需求非常大。

公司是香港企业,设备高端,技术也不断更新。加上服装消费空间基数大,业绩逐年上升,他从销售员一步一步升至营业部经理,并在广州和品牌方合作开设了一家“广州添锦服装辅料有限公司”,不但得到了锻炼,而且积累了第一桶金。

2003年,在商场竞技中,汤策深知知识的重要性,在繁忙的工作中,还忙里偷闲地参加了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并拿到函授大专文凭。“从2003年至2012年期间,我在与客户的紧密合作当中,客户了解到我的为人和信誉度及有关能力后,鼓励我自主创业。”汤策讲述过往的事情,仿佛就像是发生在昨天。

他创办“广东省东莞市东达服饰辅料有限公司”,崇尚并坚持“以人为本,客户第一”服务宗旨,信守“品质保障,助力客户”服务理念,为客户创造出更大的竞争优势。

公司专门织印生产服装商标,发展至今不仅拥有丰富的销售、生产和售后团队,而且在设备配置,如印刷机、印唛机、织带机、丝网印刷机、超声波切边设备等,一应俱全,能承接各种类似方面的业务,可极大限度满足各类客户辅料需求。

同时产品多样化,包括服装吊牌、包装盒、服装洗水唛、 布标、印唛、织唛、热转印印标、硅胶热转印、硅胶制品等,能满足服装、鞋帽、玩具、箱包等各行各业客户需要。

到目前,公司拥有固定资产1200余万元,员工近100人,其中技术人员10余名,产品销往全国各大客商和东南亚等地,年产值达3000 万元,上交税收100余万元。

当问及到创业有什么经验时,汤策不假思索地说:“创业或经商面对的每一件事都必须认真,要坚持胜不骄,败不馁。钱要花在刀刃上,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才是佼佼者。”
问及成功有什么秘笈时,他毫不掩饰地说:“坚持!坚持就是胜利!”他说,他到广州曾有几次想着回家。尤其是在没有找到工作和开书店亏得一塌糊涂的时候,若不是曾经的誓言让他坚持了下来,也许就没有他的今天!


▍图文:龙抗病

▍综合编辑:掌上永新(小娜微信:zsyxxn,投稿邮箱:3252394449@qq.com)

掌上永新便民小程序

找对象、脱单请点击:

掌上永新相亲平台

THE END

未命名账号
掌上永新—永新窝里银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永新文学、同城信息、人才招聘、房产信息、相亲交友、拼车、寻人、寻物等海量服务,挖掘永新精彩、塑造永新辉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