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绵曲折、浩浩荡荡,大运河蜿蜒3000多公里,从古至今滋养着无数人。运河是惠山高新区(洛社镇)的母亲河,生命河。这里因为有了运河,就成为傍水而生,因水而美的一个集镇。千百年来,这里的先民们聚居运河两岸,繁衍生息,开拓发展。
在惠山高新区(洛社镇)天授村的李金镛故居内,静静躺着一块刻有“皋桥”字样的桥石和两根石柱,粗粝的纹路似乎在诉说岁月的故事。这些物品被李金镛的曾侄孙李重九先生珍藏了几十年,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它们背后的故事。
李金镛故居 ▲
李金镛,洛社天授村戴李巷人,是实业家、清官和外交家,他成长于乐善好施的商人家庭,年少时就从事慈善活动,后在救荒义赈中的卓越贡献而成名,因能力出众为李鸿章赏识,转而从政,由此边做官边做慈善,从苏北到山东,由天津到长春再转到漠河。
1883年,李金镛回乡探亲,发现原有的洛社大桥已毁,运河上仅有狭窄的木桥,过往行人拥挤不堪,常有落水事故发生。于是他将自己历年官俸积蓄和多次因功所受的巨额赏赐共计7万多两毅然捐出,独资修建洛社大桥。相传造桥时工程浩大,光桥桩用的木头就放了几拖木排,全桥用金山石砌成,于1886年完工,高约5米,宽4米多,石阶74级,且设有栏杆,桥洞宽约10米,造福京杭运河两岸百姓。
这两根石柱便为当时洛社大桥的扶手,高约1米。作为李金镛的后代李重九一直留存着这两根扶手,将之视作传家之宝,摸着冰冷的石块,却仿佛能感受到祖先的温度。
现洛社大桥 ▲
后来,随着京杭大运河拓宽,桥梁经过多次拓宽改建,2010-2012年,京杭大运河实施“四改三”工程,洛社大桥再次拆除新建,成为双跨(跨大运河、沪宁铁路)立交桥。李重九说道:“这两块扶手见证了洛社大桥的变迁,也见证了李金镛世代相传的善举。我希望后代们能继续传承这份爱心,让洛社大桥成为永恒的福祉。”
同样被李重九收藏的还有来自皋桥的桥石,长约2.8米。皋桥始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前,是一座古石拱桥,上世纪六十年代后,距皋桥不过百米,又新建了一座钢筋混凝土大桥,便是如今的高桥。皋桥是地处石塘湾与山北交界、跨越京杭大运河沿岸的老桥,是北面进入无锡的门户,属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在此曾发生过三次战争。皋桥,这座曾经矗立在运河之上的历史见证,经历了风雨变迁,见证了一方水土上的人事代谢。
消失的皋桥 ▲
1971年,皋桥被拆除,整个桥的石构件都散乱难寻,而这块刻有“皋桥”桥名的石块最终在民间的河里被发现,李重九得知此事后,费尽周折,花了不少代价将石块安置到了李金镛故居。如今石块躺在李金镛故居的庭院内,让它沐浴在阳光雨露之中,诉说着往日的风雨变迁。对于李重九而言,这块桥石不仅是一件藏品,更是承载着一段厚重的历史和许多深刻的回忆。
以下是展示馆待征集藏品清单
诚望大家积极提供线索
江南运河文化公园展示馆(A馆) 拟征集展品清单 |
青铜器 |
石器 |
工艺品 书画 |
布艺/纺织品 |
票据 |
文史资料 |
陶器/泥塑 |
无锡传统工商业或老字号商标/厂牌 |
体现工商文化的老照片 |
航运工具 |
工业产品生产机械或配件 |
船模型 |
如有藏品线索提供,可在后台进行留言,或发送至藏品征集邮箱:3057523646@qq.com。
策划:惠山高新区(洛社镇)融媒体中心
编辑:陆旻岚
审核:薛亚
发布:陆文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