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泰山被称为“五岳之首”,主峰在山东泰安市北部,海拔1545米。泰山不仅山势磅礴,还被誉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泰山崇拜最早兴起于发祥于此的东夷人部落,后来随着民族大迁徙和大融合,泰山信仰的影响持续扩大。相传远古时黄帝等72位君主在泰山封禅,其后历朝历代都崇祀泰山,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6位帝王先后在泰山封禅,宣扬其受命于天、功德卓著。元明清后,泰山信仰开始进入边疆民族地区,成为各民族共瞻的“中华民族之山”。
泰山还是“信仰山”,体现了儒、释、道的相通相融。儒家的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被称有“泰山气象”;作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泰山的道教在金元时期迎来鼎盛;佛教在东晋时传入泰山,保存至今的泰山石刻《金刚经》,是珍贵的佛教史迹。古代泰山三大主神——东岳大帝、碧霞元君、泰山石敢当,影响广泛,深入人心,还由此形成了“东岳庙会”。
泰山也是文人墨客所青睐的“文化山”。最早的《诗经》就有“泰山岩岩,鲁邦所詹”的诗句。唐代杜甫的《望岳》和李白的《登泰山》都是吟岱名篇。艺术领域,还诞生了大量的泰山题材画作、石窟造像和雕塑、戏曲等。
泰山还是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唐宋时期,日本、印度等国家的使节来到泰山参加封禅大典。近代后,大批欧美人士寻访泰山并展开了相关研究。德国汉学家卫礼贤称泰山是“中国的奥林匹斯山”。
泰山与中华民族情感、民族意志、民族心理的形成息息相关。“泰山精神”包含“会凌绝顶”的攀登意志、“重如泰山”的价值取向、“不让土壤”的博大胸怀、“捧日擎天”的光明追求、“国泰民安”的美好寄托。泰山博大、宽容、安定、崇高的精神特质,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识。
来源:国家民委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