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耕地“命根子”,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

政务   2024-10-17 10:03   湖南  


 精彩导读 

2024年10月16日是第44个“世界粮食日”,主题是“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10月16日所在周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强法治 保供给 护粮安”。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基。湖南素有“九州粮仓”“鱼米之乡”的美誉,水稻种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粮食总产量连续三年超600亿斤。近年来,省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工作重要论述,认真落实自然资源部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改革创新精神构建耕地全程一体化保护“湖南模式”,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中国饭、湖南粮”的责任担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了力量。


省厅通过全面推行田长制,织密省、市、县、乡、村和网格“5+1”责任网络,推动党政同责层层落到实处。



构建高位推动的责任体系。“四大家”齐发力,省委、省政府印发全面推行田长制的意见,省人大将推行田长制写入湖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省政协将田长制实施情况纳入政协民主监督。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带头抓,省委书记、省长同时担任田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层层签订责任书,省级与市州党委、政府签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书,推动将责任目标带位置层层分解到市、县、乡、村,落实到具体地块,确保耕地数量一亩不少、新增耕地一亩不假、乱占耕地一亩不让。

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会议

省委书记沈晓明在株洲市芦淞区白关镇龙凤庵村调研重大项目临时用地占用耕地复垦问题

省长毛伟明在浏阳市沙市镇河背村调研耕地保护工作


强化齐抓共管的责任协同。建立健全田长工作机制,将省高院、省检察院、农业农村等21个单位纳入省田长制责任单位,逐一明确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建立田长调度会议制度、督导巡查制度、报告和通报制度,推动各级田长和责任部门“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探索推进田长、河湖长、林长三长联动。纳入纪检监察、审计等重点监督,省纪委监委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纳入“三湘护农”专项行动,审计部门将耕地保护纳入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的重点内容。推动与干部人事工作紧密挂钩,省委组织部负责将田长制考核结果作为市县党政领导干部综合评价和使用的重要参考。



实行奖罚分明的责任考核。实施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对标国家要求,出台省级考核办法和评分细则。纳入省政府督查激励,2021年-2023年,连续3年在省政府督查激励中单设“耕地保护”激励事项,3年来累计对12个市州、27个县市区给予激励。开展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奖惩,统筹考虑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和恢复耕地潜力,制定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奖惩工作实施方案。


省厅召开全省2023年自然资源工作警示约谈会

省厅坚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统领,在全国率先编制实施耕地保护专项规划,构建耕地保护“一张图”,耕地“保在哪、用在哪、恢复在哪、提升在哪”全在“一张图”上管控,推动以图找地、以图管地、以图补地、以图定责。

 


充分衔接“三区三线”,统筹农业、生态、建设空间。坚持底线思维,严格按照“先农田,再生态,后城镇”顺序,优先落实5372.66万亩耕地和4804.1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约束性指标,足额带位置上图入库,并通过村庄规划有效传导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充分衔接各类专项规划,优化农用地空间布局。主要做到“四个统筹”:统筹粮食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空间,统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永久基本农田布局,统筹耕地和林地、园地空间布局以及统筹特殊类型耕地管理。

“菜篮子”工程重点区域分布图


其他重要农产品重点区域图


浏阳市沙市镇创新融合高标准农田项目、耕地恢复项目和土地开发项目,建成高标准农田2200余亩


充分衔接耕地保护重大工程,解决资源分布空间结构错配问题。协同推进汛旱并防与耕地置换工作列入省委12个重大改革调研课题之一,由省领导挂帅牵头研究推进。谋划建设耕地集中连片示范区,推进洞庭湖区域批量增加耕地,促进洞庭湖区扩面积、提单产、保增收。




省厅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贯通规划实施与用途管制,强化“不占少占”“以补定占”“先补后占”“占优补优”“良田粮用”等政策导向,确保可长期稳定利用耕地不再减少、质量有提升。



源头严控建设占用耕地。一方面,通过“智慧审批”严控新增占用耕地。建立全省统一的用地审批平台,开发运行重大项目智慧选址系统,引导各类建设项目科学选址,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另一方面,通过“以供定批”倒逼存量挖潜增效。开展园区土地利用清理核实整治,建立完善“房地联动”机制,开展“穿透监管”。



因地制宜完善“大占补”制度。重点把握三个关键环节:一是占补平衡指标从“单一数量管理”转变为“图、数、地一致”。二是补充耕地质量从“重末端监管”转变为“全过程监管”。三是补充耕地来源从“以开发为主”转变为“以恢复为主”。


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剥离耕作层40余万方

浏阳永安镇丰裕村,利用黄花机场改扩建项目剥离的优质耕作层,提质改造耕地1700亩


大力整治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对存量“两非”问题,推动纳入各级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监督的重点内容,省纪委监委连续2年纳入“三湘护农”专项整治行动。对新增“两非”问题,纳入“三地两矿”管理机制,实时监测监管,定期调度处置,推动问题“早发现、早制止、早整改”。


依托“天空地网”综合监测体系,实时监测监管,定期调度督办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问题


省厅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高权威的督察执法体系,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出击,变人海战术为科技赋能,变单打独斗为协同作战,让耕地保护政策要求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夯实省级自然资源督察法定地位。全国唯一在“三定”方案明确,省级设自然资源总督察1名、自然资源副总督察1名、督察执法处室局4个,制定省级自然资源督察工作规则,创新组建督察专员队伍11人,根据省委授权对省以下各级政府及部门落实自然资源法规政策和决策部署情况进行督察。推动修订湖南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将“省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根据授权对市、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土地利用和管理情况进行督察”上升为法律规定。省委、省政府将自然资源领域重大典型问题纳入督查重点,形成了省委授权、人大立法赋权、政府推动落实的自然资源大督察格局。



建立全链条自然资源监管机制。完善“天空地网”综合监测体系,推动“问题全核实”。建立重点图斑省级联合会审机制,切实减轻基层负担。科学统筹安排,推动“任务全交办”。聚焦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土地节约集约等重点问题,近两年共向市县政府和省直行业部门交办3.41万个问题任务。实施“双零”行动,推动“整改全到位”。持续开展土地违法“存量问题全清零、新增问题零容忍”的“双零”行动,对历史存量问题分类整改,限期消除违法状态;对新增问题从严查处,既查事也查人。突出典型问题,推动“责任全追究”。对违法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案件和重点单位开展专项督办,对整改不力相关负责人坚决移送纪检监察机关,严肃追责问责。




强化督察执法协同联动。加强国省联动,主动对接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武汉局,建立任务协同、情况互通、工作互动、成果互用、系统互通机制,提高督察精准性和高效性。加强督察执法联动,推进督察执法一体化运行。加强部门联动,出台《湖南省耕地保护责任追究移送办法》,明确10类移交纪检监察机关追责情形。与省高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联合出台建立自然资源领域督察执法联动协作机制的意见,与省审计厅联合印发建立自然资源监管与审计监督协作联动机制的意见,与农业农村、交通、水利、能源、文旅、林业等重点行业部门建立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形成自然资源监管强大合力。


省厅赴国家自然资源督察武汉局会商工作

与省审计厅联合印发建立自然资源监管与审计监督协作联动机制的意见

 

与农业农村、交通、水利、能源、文旅、林业等重点行业部门建立季度联席会议制度


省厅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殷切嘱托,持续壮大耕地保护主流思想舆论,注重挖掘农耕文化深厚力量,努力让珍惜耕地成为一种美德、一种文化、一种时尚。自然资源部刘国洪副部长批示“总结推广湖南的做法”,省厅在全国自然资源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上作典型发言,4次获评全国系统宣传业绩突出单位。



突出大宣传格局,注重同频共振——


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指示“加强耕地保护宣传”。省委、省政府重要文件多次明确提出“深化宣传教育,营造全社会共同保护耕地的良好氛围”。


省委宣传部专门印发耕地保护宣传工作方案,推动将耕地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纳入地方理论学习中心组,组织主流媒体开展“保护耕地·湖南行动”“中国粮·湖南饭·田长说”“珍爱土地 湖南行动”3次大型集中宣传。



省委组织部连续3年将举办严格耕地用途管制专题研讨班列入联合调训计划,推动耕地保护进入党校主体课堂,累计培训市县政府、省直厅局负责人近500名。30多名市县党政主要负责人在《湖南日报》“湖南耕地保护 党政‘一把手’谈”专栏发表署名文章。


举办严格耕地用途管制专题研究班

30多名地方党政“一把手”谈耕地保护


突出思想主线,推动入脑入心——


在内容上,注重“三个加强”,即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工作重要论述的宣传宣讲,加强对耕地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宣传解读,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推介。


比如,组织耕地保护百人百日“帮帮团”活动,深入市县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重要论述和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宣讲。


组织耕地保护百人百日“帮帮团”活动,深入市县驻点帮扶


在厅微信公众号创新开设“图个明白”“说个明白”“答个明白”政策解读品牌,2023年春节推出耕地保护政策线上竞答活动,累计3.1亿人次参与。


聚焦黄花机场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典型案例,央视《焦点访谈》推出《沃土造良田 闲地“土生金”》、《人民日报》刊发《丰裕村喜迎丰收年》进行专题报道。


同时,还注重发挥负面案例警示作用,委托《湖南日报》内参部,以暗访方式摄制耕地保护警示片,在全省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工作大会上播放,曝光典型问题22个,切实震慑一方、教育一片。



在对象上,注重面向基层一线。深入基层开展“湖南耕地保护怎么样怎么看怎么干”大调研大讨论,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105篇。



利用春节回乡、农忙春耕等重要时点,在高速路口、高铁站、机场等开展标语宣传,借助5G智慧电台渠道优势,激活41万只“村村响”大喇叭,把耕地保护法律法规政策传播到大街小巷、田间地头。


田间地头

黄花机场

高速路口

高铁站


摄制《告白》《铜锣新声》《守护》等主题微电影,连续两年获湖南省微电影大赛“金芙蓉”奖,创作昆曲《巡田记》、地方戏串烧《“耕”上新时代》、《我有一个梦》等文艺作品,联合地方网红创作《小李的人生巅峰》等“网剧”,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耕地保护故事。



突出文化价值,凝聚共识共为——


今年全国土地日前夕,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首次从文化维度阐述如何扛起耕地保护政治责任,注重从农耕文化中涵养力量源泉,在传承创新中续写时代新篇。



一是挖掘湖湘农耕文化内涵。把“挖掘和传播耕地文化价值”写入耕地保护专项规划,开展湖湘耕地保护文化课题研究,并创新推出湖南耕地保护主题Logo、“洞庭鱼米香”田宝宝,切实增强耕地保护文化认同。


炎帝“神农创耒”是中华农耕文明的标志

相传炎帝之世,天降嘉禾,帝拾之以教耕

道县玉蟾岩人工栽培水稻遗址刷新了人类最早栽培水稻的历史纪录

澧县城头山古稻田遗址有现存灌溉设施完备的世界最早水稻田,被誉为“世界稻源”

郴州万华岩洞坦山岩劝农碑被誉为“中国第一劝农碑”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用一粒种子造福了整个世界”


二是打造农耕文化体验窗口。依托袁隆平水稻博物馆,常设“稻谷香万年”等展厅,推动打造国家级农耕文明重要展示窗口;依托省地质博物馆,举办“人间最美是稻田”等专题展览,年均吸引人流近8000万人次。


袁隆平水稻博物馆

省地质博物馆“人间最美是稻田”等专题展览


三是探索农耕文旅融合品牌。开展“美丽田园”选荐,打造张家界空中田园、新化县紫鹊界秦人梯田、郴州安仁稻田公园、浏阳永安稻田公园、望城大泽湖城市田园等一批农耕文化旅游新样本,用优美的湖湘田园风光和浓浓的乡愁乡韵打动和感染游客,更好激发全社会保护耕地、珍爱耕地的思想行动自觉。


 



编辑:胡自轩

一审:周昌琪 

二审:寇世超 

三审:周   杨


 往期 · 推荐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耕地保护提升耕地质量完善占补平衡的意见(全文)

毛伟明: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 坚决确保国庆平安祥和

李全胜走访慰问老党员老干部和功勋荣誉表彰奖励获得者

湖南省2024年国土空间规划专项督察进驻华容


湖南自然资源
讲好自然资源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