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访谈李玉田 | 养猪三十载,拳拳赤子情

百科   三农   2024-09-26 13:25   安徽  



嘉宾简介



李玉田,1962年出生。1979年至1983年就读于内蒙古民族大学动物科技学院畜牧专业,1983年至1990年担任内蒙古哲里木盟家畜繁育指导站的技术科科长,1990年至1992年前往日本北海道标津郡中标津试验牧场研修,1992年至1993年担任日本北海道国际农业协会农业技术研修团团长,1993年至1995年北海道酪农大学完成家畜繁育专业硕士课程,1995年至1997年间在该校大学院获得农学博士学位。


1998年创立了哈尔滨三元畜产实业有限公司,目前担任哈尔滨三元育种集团董事长。


  • 全文共13508字,文中核心观点已标注,快速阅读约需要18分钟。



1. 当我进入这个行业以后,我感到养猪并非易事。养猪之路充满了挑战,有些经历难以描述,有些感受无法言说。


2. 真正关乎企业存亡兴衰的是管理人心和市场变化,是成本控制和生物安全体系,是自我进化和系统管理意识的提升,是无条件的爱和不计得失的付出。

3. 猪一出生就意味着它要为我们付出全部生命。肥猪离场时,我们要心怀感恩之情送它最后一程。种猪离开时,要有爱女出嫁之心,希望她们能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并能在未来哺育出优秀的后代。爱猪的核心是培养团队感恩之心。

4. 爱人,就是培养利他精神,让大家明白利他本质是成就自己。

5. 我始终本着“小善如大恶,大爱似无情”的管理思维。对员工施小恩小惠可能带来短期安慰和激励,但从长远上来看,对他的成长不利。真正的爱是帮助员工提升综合素质,赋予他们强大的生存能力。

6. 爱可以解决世上百分之九十的问题,剩下的,再多点爱也能解决。

7. 过度防非不仅增加成本,而且还会产生依赖心理。人洗消的重点是鼻子、耳朵、指甲、头发和口腔,而不是身体其他部位。

8. 关于猪场的规模,由于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和社会条件的多样性,加之是在非瘟背景下养猪,我认为年出栏万头猪场是一个适度的规模。这样的规模无论是对疫病防控、综合管理,以及区域养猪业的健康有序发展,都是比较有利的。对于单场而言,母猪的数量最好不超过2000头,平原养猪更应控制规模。

9. 只要我们时时提醒自己,决心做一个好人,养成持之以恒为他人着想的习惯,专心致志做事,全力以赴投入,世界都会为我们让路。

10. 通过学习,我感觉到: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我们的先贤们早就给出了答案,而且往往还不止一个。


大型公益活动“养猪人讲养猪的故事”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仇华吉研究员发起,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猪产业专家团联合《中国猪业》杂志、新猪网、新牧网、猪好多网、中畜传媒、北斗农科、国猪大学堂、世界猪业博览会等媒体单位共同举办。本期直播活动得到了北京好多猪科技有限公司长沙绿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大力支持。

第七期的采访对象是哈尔滨三元育种集团董事长李玉田先生。新猪网负责前期走访与脚本撰写。

1998年,李玉田在日本获得农学博士,李玉田留学回国,创建了哈尔滨三元畜产实业有限公司。2014年,三元育种集团成立,集团下设六个子公司和一个研究所。即哈尔滨三元畜产公司、呼伦贝尔天佐牧业公司、呼伦贝尔天佑种猪繁育公司、黑龙江佐佑畜牧科技公司、黑龙江华象良种猪繁殖公司、哈尔滨培格种猪繁育公司和呼伦贝尔家康畜牧研究所。集团能繁母猪4500余头,年可提供种猪约4万头,出栏育肥猪约6万头。

 初次见面

9月12日晚上,我和新猪网视频编辑孙浩乘飞机抵达哈尔滨市。出发前,我尝试在网上搜索三元集团和李总的信息,虽然早期的报道很多,但近年来的相关资料相当稀少。

9月13日上午,我们前往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拜访了仇华吉老师。仇老师向我简要地介绍了三元集团的情况,李总是国内首个创业养猪的博士,虽然规模不大,但一直稳健发展,他们的种猪在东北地区销售很好。李总提出的“爱猪、爱土和爱人”的经营理念,对业界同行具有参考价值。

傍晚时分,李总从武汉会议归来。晚上,他邀请仇老师、哈兽研李连峰研究员和黑龙江猪业协会刘宗虎会长及我们在一家日本料理餐厅共进晚餐,三元集团总经理荣政等参加。

由于李总尚未到达,我便与荣总聊了起来。仇老师提到,李总管理严格,曾因工作问题打过荣总。这让我感到非常意外,因为刚刚了解李总的“三爱”,我本以为公司应该一个充满爱和关怀的大家庭。因此,我忍不住询问荣总相关情况。

荣总笑着回应说,那是很早以前的事,那时他还年轻。他解释说,因为他是李总的外甥,所以李总对他要求更为严格。对于其他员工,李总通常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以鼓励为主。但对于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李总的要求更为严格。公司有一句口号“管理是严肃的爱”。

这时,李总到达了酒店,荣总的谈话戛然而止。在当晚的宴席和后面的两天采访中,我发现只要李总在场,荣总就会变得沉默寡言,不声不响地忙前忙后。

李总身材魁梧,体态微胖,额头宽阔,说话声音柔和,语速平缓。在与人交流时,他喜欢赞美别人,很少谈论自己。

 三元畜产

9月14日上午,我们来到了位于香坊区的哈尔滨三元畜产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前身是哈尔滨种猪示范场,始建于1955年,在那个年代一直是东北地区重要的良种猪培育基地。

李总向我们介绍说,这里是他养猪开始的地方,也是公司发祥之地。如今这个猪场已经被城市发展所包围,目前里面存栏很少。

猪场大门并不大,上面醒目地写着“三元畜产”公司名称,门下面是一行“爱猪、爱土、爱人”六个字。文字和大门颜色一致,都是黑色,甚至连大门两侧的企业荣誉牌匾也采用了相同色调。第二天,当我们到双城区的培格猪场,我注意到黑色和白色在场里各处广泛应用。

办公室是一栋平房建筑,左边有一棵200多年的古树,它依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尽管办公室的石棉瓦屋面在蓝天白云下显得十分陈旧,但是走进室内,却能看见一派现代气息,装修精致而得体,办公家具和电器齐全而有序。

窗外阳光明媚,室内整洁明亮。李总和我坐在舒适的黑色沙发上,聊起了他的成长历程与求学经历。

 求学经历

李总的父亲是一位参加过解放战争的老兵,曾在朝鲜战场负伤,退伍回到家乡务农。李总自幼听着父亲的战斗故事长大,心中揣着成为一名军人的梦想。然而,在15岁那年,由于家庭户口迁移的时间问题,他的入伍资格被突然取消,这让他的梦想破灭,也成为了他人生中第一次重大的挫折。

1979年,李玉田怀揣着军校梦想,参加了高考。然而,命运似乎并不总是如愿以偿,他却被内蒙古哲里木畜牧学院录取。

四年的大学生活,让李玉田渐渐爱上了畜牧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内蒙古哲里木家畜繁育指导站工作。在那里,他被下派到牧区任科技副乡长,夜晚他点着蜡烛钻研专业知识,白天他骑马背着猎枪去传授技术。因为杰出表现被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授予他“百名杰出青年”的荣誉称号,并被破格晋升为高级畜牧师。

七年的辛勤耕耘,终于迎来了命运的转机。1990年,李玉田担任内蒙古农业科技人员出国进修团团长,赴日本学习牧场经营管理。在日本研修期间,李玉田考入北海道酪农大学,师从生物学家、该校校长平尾和一。


李玉田博士毕业时与导师校长平尾和一(左一)、副导师小山久一(右一)及研究室成员合影


录取通知书是他研修回国三个月后寄到的。这本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可是12万元学费让他难以高兴起来,因为这对当时的李玉田来说近乎是个天文数字。正当他感到无计可施时,刚刚成家不久的大哥毅然决然地卖掉了家中所有的电器,姐姐也毫不犹豫地拿出了家中所有的积蓄。全家人东挪西借,最终凑齐了8万元。李玉田眼含泪水接过这份沉甸甸的钱,再次踏上了前往日本的求学之旅。

为了解决学费和生活费,他一边学习,一边勤工俭学,修剪草坪、清除积雪,甚至帮忙打理牧场。

在留学期间,李玉田几乎从未在食堂用餐,他经常依靠在方便面厂打工时收集的不合格面条作为食物来源。

为了维持生计,他已经顾不上面子。在节假日里,他甚至到自己的同学家里包饺子,清雪、打扫卫生。这样做既是为了赚取一万日元的工资,还能够饱餐一顿。

为了兼顾学习和生存,李玉田的时间被精确到以分钟计算,每天的睡眠时间仅有四个多小时。他常常在闹钟响起时不自觉地将其关闭,然后再次沉沉睡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想出了一个办法:再放一个闹钟在远离床头的地方,这样确保自己能够按时醒来。

说到此处,李总的声音变得哽咽,他停顿了一会,然后对我说:“我现在每天的睡眠时间也只有四五个小时,这可能与那时养成的习惯有很大关系。”

直到这时,我才注意不仅他背后的窗台上摆放着一只闹钟,办公室的墙上挂着钟,地上也放着钟。

辛勤付出,终有回报。李玉田提前半年完成硕士必修课程。毕业后又直接考取本校家畜生产系统工程学博士。博士毕业,李玉田有一份收入十分丰厚的工作,妻子也在日本攻读硕士学位,他的生活令许多人羡慕。然而,就在此时,李玉田做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回国。

李玉田与爱人刘智榕合影


面对恩师平尾和一不解的目光,李玉田开诚布公地说:“我的目的达到了。我基本弄清贵国战后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也大体掌握了贵国企业发展真正的管理精髓和先进的养殖技术。现在,我回去想自己办一个养殖场!”

听完李玉田一番话,平尾先生说:“将来我会去看你的,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他知道,任何劝阻对这位倔强的中国留学生都是徒劳的。

 开始养猪

回国以后,李玉田放弃了担任母校动物繁殖学教师和成为政府公务员的机会。他带上勤工俭学攒下的18万元一路北上,在辽吉黑地区做了八个多月的市场调研。

最终,李玉田来到了哈尔滨郊区,经过反复协商,股份制改了拥有四十三年历史的哈尔滨种猪示范场,创建了哈尔滨三元畜产有限公司,从此踏上了养猪之路。

我们聊了几乎整个上午,临近中午时,李总带我参观了他在三元猪场的宿舍。他环顾四周,然后深情地说:“我在这里呆了十几年,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虽然非常辛苦,但我感觉既放松又充实。现在虽然在城市里有了别墅,但是每次回到这里,我睡得最香、最踏实。”

我发现这间宿舍被收拾得井井有条,几乎一尘不染。

9月14日下午,我们来到位于双城区的培格种猪繁育有限公司。这个猪场被成片的玉米田环绕,远离主干道路,防疫条件十分优越。

荣总告诉我,这个场原本是个老场,因为行情亏损面临倒闭,李总觉得这块地非常适合养猪,于是决定收购。收购之后,他们只保留了原有的猪舍,其余的设施设备都被拆除并全部更新。

我注意到,这个猪场的整体风格与三元畜产一脉相承。在大门口,“爱猪、爱土、爱人”标语依然醒目。办公区和生活区是分开设置的,配套设施更加完善。院内绿化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室内的卫生洁净程度甚至可以和星级酒店相媲美,这让我感到非常惊讶。

在三元畜产,我看到处处干净整齐并没有让我太过在意,因为我觉得毕竟存栏不多,容易维持。但是培格养殖场却有1500头母猪满产,还能保持如此高标准的卫生和整洁,这确实非常难得。

 培格猪场

培格场的办公室的布局和陈设与三元猪场大致相同。墙壁上的一幅书法作品吸引了我的注意,这是李总在养猪事业的第二年,即1998年创作《猪之歌》:

她出身莽野, 性情刚毅。
为了人类,她宁可屈居茅厩, 风餐露宿;
为了人类,她甘愿蒙冤受侮,含垢忍辱。
她既不学犬的阿谀,也不效猫的谄媚;
她没有马的桀骜,更不像牛的执拗;
她卑寂默默, 终日乾乾,以自我毁灭为代价,并用自己的全部回馈人类给予她的呵护。

这幅作品以隶书书写,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猪的赞美之情。李总告诉我,他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留学期间曾通过教习中国书法赚取学费,现在每天仍坚持练习一小时书法。我发现李总的办公室里挂满了书法作品。

看到我久久凝视着《猪之歌》,李总还朗诵了他在养猪不久,与公司兽医一同前往客户那里解剖病猪时创作的一首诗。诗中这样一句:“多年来我一直试图与人为伍,职业让我无法拉开与禽兽之间的距离”,令人回味良久。

或许李总觉得我和他都是养猪业的同行,有着共同的语言,整个下午,他兴致勃勃地与我分享了这些年养猪遇到的挫折与心得体会。

他说,养猪人往往是畜牧行业内的弱势群体,他自己也不例外。他还从通过微信里转了一首名为《养猪人自画像》打油诗给我看,其中两句“西装革履貌似高贵,现实生活杂陈五味”和“赚钱不多强装富贵,浪得虚名自我陶醉”让我陷入了沉思。

是啊,对于养猪人来说,在产业链上下游面前没有话语权,同时被饲料动保企业逢迎奉承,这种一实一虚的对比形成反差,令人迷茫。


下午三点多,仇老师和李研究员也来到了培格。他认真地询问起李总关于“三爱”理念的来源,李总回答道,“三爱”理念是受日本人的“爱神、爱土、爱人”启发而来,我们将“爱神”改成了“爱猪”,而三元企业名称“三元”正是源于“爱猪、爱土、爱人”的“三爱”。

出乎意料的是,李总晚上安排我们到双城区一家颇有名气的“东北杀猪菜”饭店用餐。由于我们第二天要进入猪舍考察,我有些担心地问李总这样安排是否妥当。他解释说,在酒店吃猪肉是安全的,只要不把肉带回去就行,因为高温烹饪足以杀灭病毒。

9月15日上午,在荣总的陪同下,我们在生活区淋浴更衣,进入猪舍。

由于猪场建设较早,猪舍跨度较小,全场共有41栋猪舍,整齐地排成五列。无论是妊娠舍和分娩舍,还是保育舍和种猪待售舍,都采用双列式栏舍布局。

虽然设施设备算不上先进,有些地方甚至很传统,但是猪舍内外的环境卫生都保持着干净整洁、井然有序。

限位栏采用复合材料漏缝地板将母猪睡卧区抬高了25厘米,这样的设计使得栏舍非常干燥,同时猪只体表也保持得非常洁净。

培格种猪场妊娠舍照片(摄影:孙浩)


妊娠舍和分娩舍里的母猪膘情适宜,健康状态良好,面部泪斑的情况很少见。我随手翻看了一些悬挂的母猪档案卡,发现大部分母猪的产活仔都在十三四头以上。

我问姜魁义场长目前全场存栏数量,他回答说今天存栏数是12655头。我又询问了各阶段的成活率,正如我所预料的,全程成活率达到95%以上,这与我现场观察到的猪只健康水平是相符的。猪群健康状况和生产成绩密切相关,这一点是难以掩饰的。


 养猪缘由与失败教训


新猪网:您留日多年,并获得家畜繁育硕士和农学博士学位,1997年回国后没有进高校或者科研单位而选择在哈尔滨办猪场,这无论在在当时还是当下,都令人难以理解。请问是什么原因让您做出这样的职业选择?


李玉田:许多人在过去都问过我这样的问题,这个选择遭到包括我的亲朋好友几乎所有人的反对。


1983年,我在内蒙古民族大学畜牧专业毕业后,在家乡通辽市家畜繁育指导站工作八年之后,之后,我前往日本工作学习了八年。

留学期间,为了赚些学费,我为我国一个畜牧代表团作导游兼翻译。他们到访日本的目的,是考察和协商种猪繁育的合作项目,这让我感到吃惊和困惑:作为一个拥有全球超过70%猪种资源和50%出栏量的养猪大国,我们怎么能卑微地向一个养猪数量不及我们一个省的小国求助?

那时,就萌发了将来回去有机会做一个种猪场的天真幼稚的想法…

一年后,我毕业回国,乘船在上海登陆,再坐火车回老家通辽,一路上沿途的景象让我流了泪...... 就是那一刻,我想今后要用我所学,应该为家乡做点事。

回来后,我放弃了母校动物繁殖学教师和成为政府公务员的机会。我觉得,如果我不能把我所学的专业应用于畜牧业生产实践,将是一种遗憾。

在家躺了半个月,我带上勤工俭学攒下的18万元一路北上,在辽吉黑地区做了八个多月的市场调研。最终,我来到了哈尔滨郊区,经过反复协商,股份制改了拥有四十三年历史的哈尔滨种猪示范场,从此踏上了养猪之路。

早期的三元猪场照片

我从最初的想法到最终决定终身从事种猪繁育,既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原因,如在日本的翻译经历,也有后来对市场的考察,还有我的性格。


新猪网:听说您一开始养猪并不顺利,请问您在养猪过程中面临过哪些挑战?

李玉田:当我进入这个行业以后,我感到养猪并非易事。养猪之路充满了挑战,有些经历难以描述,有些感受无法言说。


我曾经编了几句顺口溜表达自己的感受:“出身农家未种田,投身养猪几十年;其实养猪谁都会,养好的确有点难;爱猪若能如爱子,得来子孝妻也贤;员工同行真心待,吾辈哪能没尊严;爱人爱猪又爱土,大庇我邦也陶然”。

第一次引种失败。

创业之初的第一个猪场始建于1955年,是国有农场,起初只有21头没有档案的猪。淘汰这些猪以后,带上改造猪舍后仅剩的8万元,利用一个多月时间,中国种猪信息网孙德林老师带我考察了国内著名的几家种猪场,最后在北京育种中心引进了40头种猪。

由于缺乏经验,回来不到一个月,猪场暴发了口蹄疫,因防疫和治疗方法不得当,最终只有8头猪幸存。

当时,我几乎陷入了绝望...... 后来,又把孟子《告子下》“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那段话拿出来安慰、激励自己。

重新开始!一些亲朋好友看到我的信心,又借给了我一些引种资金。

两个月后,我在天津宁河种猪场又引了96头种猪,包括90头母猪和6头公猪。

第二次改制失败。

由于当时猪场是国有企业,员工们多年来都是通勤上下班。

我开始经营后,实行全员封闭式管理,这让员工们非常不适应,遭到几乎所有员工反对,有二十多名员工集体辞职,最后只剩下两名年龄比较大的留了下来。

我带着这两名员工亲自下场,吃住在简陋的猪舍里,从饲养员做起,参与饲料配方设计、加工,配种、接产,免疫、治疗等各个环节,每天工作都在16小时以上,回到了在日勤工俭学时的状态。

既是饲养员又是技术员,既是厂长也是办公室主任,还要处理对外事物,我亲历养猪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补上了养猪实践的重要一课。

我最初连长白、大白等品种都分不清,对猪瘟、猪丹毒等猪病都不认识,对动物行为学和选种选配等也只是在书上看过,一年后,成了一个不太成熟的猪场场长。通过这次经历,我深刻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和自己的无知无畏。

我后来逐渐感觉到,经营好一家企业,仅懂点专业知识远远不够,精通专业,尤其是过度关注专业知识,甚至可能是个陷阱。多年后才体会到,技术在经营企业的作用并没有那么大,因为所有技术几乎都融纳在流程中。

真正关乎企业存亡兴衰的是管理人心和市场变化,是成本控制和生物安全体系,是自我进化和系统管理意识的提升,是无条件的爱和不计得失的付出。

这是我创业十年后我才深刻体会到的,为此也付出了沉痛的代价。

 卫生标准与“三爱“理念

新猪网:我注意到您的猪场环境卫生非常干净整洁,甚至能与一些酒店相媲美。在长期维护上,这无疑是一大挑战。您对猪场卫生的高标准是基于哪些考虑?您是如何持续保持这种高标准的?


李玉田许多人也都向我问过这个问题。

首先,这可能与我个人性格有关。人们过去对养猪场的普遍印象是脏乱差,养猪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并不是一份体面的职业,一谈起养猪不仅是低端职业,而且不被人尊重。

自从我开始养猪的那一天,我就想用我的实际行动改变一下人们对养猪行业的偏见和对养猪人的错觉。这话听起来有点异想天开,却是我当时真实的幼稚想法。

我希望通过搞好猪场的环境卫生,逐步改善养猪行业的形象,使其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

其次,这与生物安全有关。如果是卫生不好,“洗消杀”的效果会大打折扣。保持猪场内外的清洁,对生物安全和员工的工作生活环境也十分重要。

提倡酒店式管理,很简单的想法,就是希望猪在舒适的环境中生长,员工也能在幸福的环境中生活

我努力将猪场打造成一个既有家庭温暖,又能学习知识的地方,同时也像学校和军营一样井然有序。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坚持着。

并运用经济杠杆,将环境卫生纳入绩效考核。在员工考核中,我们对卫生的要求甚至高于生产指标。卫生标兵的奖金比技术标兵和业务标兵还要高。员工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包括宿舍、卫生间、厨房的卫生标准,有时甚至比他们的生产成绩还重要。

环境卫生在绩效考核中的占比高达15%以上。专门的质检员每天检查卫生状况,不合格的会扣分。其他指标都有加分项,只有这一项没有加分项。我们对员工宿舍、衣着风貌和物品摆放等方面都有严格的标准。

管理人员经常带领大家一起参观巡视,看每栋猪舍和每个宿舍的室内外环境卫生。久而久之,大家就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

通过高标准的卫生要求、绩效考核和经济激励,以及持续的教育和培训,确保了猪场的环境卫生和生物安全。

企业环境整洁一直是大家赞许我和公司的主要话题,这种赞赏源于我们猪场的卫生状况与人们传统印象中的猪场形象形成了鲜明对比,这种反差使得整洁的环境更容易引起注意。

实际上,这种环境整洁的极致要求可能是我自卑的心理缺陷使然,自卑有时会导致自负,而保持猪舍内以及工作和生活环境清新整洁又相对容易做到。由于经常得到良性反馈,我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惯,久而久之就成了性格的一部分。然而,持之以恒保持各个角落清新整洁确实是一项挑战。

其实,生物安全以及猪场的环境控制涉及通风换气、温湿度控制、密度和应激管理等,与卫生状况好坏关系不大。良好的卫生习惯在个人成长和团队在管理上意义重大。


新猪网:在你们各猪场墙上都醒目地写着“爱猪、爱土、爱人”的标语。请问这“三爱”理念具体应该如何理解?您是如何将这种理念融入到企业的各项管理之中的?


李玉田企业名称“三元”就是源于“爱猪、爱土、爱人”的“三爱”精神。

爱猪,简单理解就是培养爱岗敬业精神。实际是让全员从内心深处真正明白一个道理,不是我们在养猪,是猪在养着我们。

猪一出生就意味着它要为我们付出全部生命。肥猪离场时,我们要心怀感恩之情送它最后一程。种猪离开时,要有爱女出嫁之心,希望她们能有更好的生活环境并能在未来哺育出优秀的后代。爱猪的核心是培养团队感恩之心。

把所有的客户都当作我们的亲人,引种的同行看作是企业的子公司,我们一直秉持这样简单的经营理念。不把客户看成上帝和衣食父母,那样太抽象,不好理解,更难执行。

对打猪行为零容忍,任何人只要是非调教需要而打猪,一经发现立即解聘,无论其对公司贡献大小或职位高低。

爱土,松下幸之助说过一句话:“卫生搞好了,成本就回来一半”,在日本影响深远。他所强调的不仅仅是环境的干净整洁,更深刻的含义在于,一个人如果有讲卫生的习惯,其本质是灵魂纯净、工作效率和生命质量都会得到提升。我们再将这一理念落实到爱护环境,再延伸到珍视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以及家国情怀,进而关注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就更有意义了。我想,这些都会慢慢地实现。

爱人,就是培养利他精神,让大家明白利他本质是成就自己。公司有一句标语:“严格的管理是严肃的爱”,大家都欣然接受。我们帮助员工逐步转变陈旧观念,不画饼、不讲大道理,采用倒推方式就能简单明了地理解并能容易践行怎么做才能真正的幸福。每个人都渴望成为幸福的人,那么首要一步是自觉主动地付出,先让他人幸福快乐。

作为员工,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尊重上司,关心同事,把猪养好,业绩就会逐步提高,报酬也会随之增加,职位也会逐渐提升,最后成为收入可观大家尊重的幸福的人,这不就是利他的结果吗?

再把稻盛和夫、袁了凡等名人如何成就美好人生的真实事例讲给大家听,再从薪酬制度设计和执行层面上把利他与利己的关系有机结合,这样利他精神就会慢慢的成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为。

公司的员工差不多都知道老子这两句话“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非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的真正含义。

李玉田与笔者在培格种猪场合影(摄影:孙浩)

我们的薪酬远高于同行业的平均水平,公司多数员工的工龄都超过了15年。

我始终本着“小善如大恶,大爱似无情”的管理思维。对员工施小恩小惠可能带来短期安慰和激励,但从长远上来看,对他的成长不利。真正的爱是帮助员工提升综合素质,赋予他们强大的生存能力。

我经常告诉管理人员,如果员工入职时和离职时没有成长,那是我们在犯罪,希望每位员工在公司都能在认知、专业技能、生存能力和生活方式上有所收获。

我们每周都会举行一次交流会,涵盖业务、技术和情感交流,有时线上,有时线下,确保公司的理念和措施能够及时传递。

“三爱”精神不仅是我们的场训,也融入了每一项制度和流程中。二十多年来,无论是管理层还是一线员工,都深刻理解并践行这一精神,形成了统一的行动准则与行为规范,即所谓的企业文化。

大家经常讨论执行力、企业文化、忠诚度和责任心等议题,如果不通过奖励和惩罚双重机制,很多措施难以实施。

设施设备、技术经验、甚至制度流程都是术,这些必不可少,但是要把爱融入其中,只有真爱才是王道。

爱可以解决世上百分之九十的问题,剩下的,再多点爱也能解决。

 “防非”体会与规模思考

新猪网:昨晚,您请我们在双城区一家餐厅品尝地道的“东北杀猪菜”,这让我颇感意外,因为我们今天就要进猪舍实地考察。尽管有人认为北方地区的猪场难防非瘟,您的猪场却能稳健运营,几个种猪场都没有发生非洲猪瘟,您是怎么做到的?在防控非洲猪瘟方面,您采取了哪些关键措施?

李玉田:确是很幸运,几个猪场始终没有“中招”,一点经验和心得和大家分享:


首先,选址很关键。自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养猪模式和方法发生了显著变化。新建自繁自育猪场应选择远离村庄至少2公里、离公共道路1公里以上的地方。不具备条件的现有猪场,建议转型专业饲养二育。单场母猪最好控制在2000头的适度规模。

其次,严格执行标准的生物安全措施至关重要。这些方法人所共知,关键在于需要全员持之以恒的执行,这就需要严酷的惩罚制度和高额的奖励机制,还要有严密的监督制度,选择具有高度责任心的人极其关键。否则,多先进的设备和手段在非瘟面前都不堪一击。无论多长时间没有发生非瘟都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尤其是奖励机制绝不可以更改。

了解非瘟病毒的特性是防控的基础。过度防疫和盲目依赖都是防非大忌。在相对湿度35%的干燥环境下放置72小时,在一米距离紫外线灯照射60分钟,在相对湿度75%环境下臭氧熏蒸,使用75%酒精全面覆盖,这些措施同时使用,能显著降低非洲猪瘟病毒的存活率。

使用酒精、火碱、紫外线和臭氧进行消毒。所有可能与猪或生产人员接触的生产物资,必须放置72小时以上,检测阴性后方可进场。对于生活物资尤其是食物类,干燥环境下放置至少半个月。

沙尘暴和阴雨天气对非洲猪瘟的防控尤为重要。在这些天气条件下,必须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全场进入完全封锁状态,停止物资和人员进出,一直等到天气好转全面消毒后,多点检查非瘟核酸阴性才能解除封锁。

过度防非不仅增加成本,而且还会产生依赖心理。人洗消的重点是鼻子、耳朵、指甲、头发和口腔,而不是身体其他部位。因此,只要对手、鞋进行严格消毒,对进场人员的指甲、耳鼻进行认真清洗,穿上防疫服口罩就可以进入舍内。

自2018年以来,我们从未进行过进场隔离。这么多年以来,无论是场长、技术员、管理人员,包括我也经常进场,通过简单的防护措施,如更换衣物、清洗头部、消毒指甲和耳朵鼻子,直接进舍工作。

必须注意,很多防护服、口罩、手套都检出过非瘟核酸阳性。任何疫苗免疫前都要进行非瘟检测。


新猪网:您创业之初,作为中国博士养猪第一人,在专业知识和政府支持方面无疑拥有显著优势。然而,三元育种集团的生产规模似乎并未达到人们想象的那样。这是您的经营策略,还是其他外部因素制约?另外,您如何看待养猪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李玉田关于猪场的规模,由于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和社会条件的多样性,加之是在非瘟背景下养猪,我认为年出栏万头猪场是一个适度的规模。这样的规模无论是疫病防控、综合管理,还是区域养猪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方面,都是比较有利的。对于单场而言,母猪的数量最好不超过2000头,平原养猪更应控制规模。

猪场规模并非越大越好。1000头母猪与5000头母猪的饲养模式、管理方式、运营策略完全不同。如猪场的饲养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团队和软硬件不匹配,多大规模的猪场都不合适。猪场就像战场,一个旅长给他一个团可能百战百胜,由于某种原因目或目的,突然给一个师去指挥作战,后果可想而知。

我们几个种猪场规模都在1000头左右,品种包括大白、长白、杜洛克和二元母猪,每个场饲养的品种都有所不同。这种分散布局可以避免发生非洲猪瘟等重大疫情时,出现不可控的局面。

猪场很像战场,每天都在与看不见、数不清、摸不着的敌人战斗。这需要我们必须清楚知道敌人的优点、弱点、缺点、数量和位置,才能做到知彼知己。因此,规模的扩大需要相应的资源配置和能力提升。

养猪集团在行业中的占比较大,得益于它们在资金、技术和管理等多方面的绝对优势,对行业发展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目前养猪行业进入历史变革时期,养猪业与其他行业一样,都要遵循经济规律,最终将回归到良性的发展状态。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个行业将朝着更加理性的发展模式推进,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结构。中小散户和集团养猪的规模可能会逐渐减少,500~2000头的家庭牧场和集约化规模猪场将成为行业主要力量。

 经营理念与“小特”故事


新猪网:据悉,您曾因客户猪舍建设或饲养条件不达标而拒绝向他们出售种猪,这一做法被有些人视为“书呆子”,甚至公司股东未能完全理解。请问您是基于何种考虑的?尽管种猪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但你们的种猪始终供不应求,请问你是如何做到的?

李玉田:确实,这种情况每年都有发生。对于新进入养猪行业的客户,只要引种超过100头的,我都会亲自带着技术人员去客户猪场现场评估。

公司的经营理念是将客户的猪场视为我们的全资子公司。这样,所有的行为就好理解了。起初,的确有些难,尤其是行情低谷期和公司资金紧张的时候。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真心为他人着想有了回报,这种理念逐渐被大家接受了,这也为培养全员的利他精神树立了榜样、打下了基础。

记得有一对四川兄弟在哈尔滨做玉米生意,朋友介绍提着现金来公司计划引种500头。我考察他的猪场以后发现,无论技术生产人员还是硬件设施都不具备养猪条件。我建议先改造猪场,最初他们无法接受也不理解,我当时明确表示,如果不改造,将来肯定会出大问题,我不会卖给他们种猪,但可以免费提供人员培训和技术指导。

最终,他们同意改造猪场,并接受了培训。现在,他们的猪场发展得非常好,现成为哈尔滨周边最具影响力的养猪企业。

还有一个客户,已有200多头母猪,计划更新十几头后备猪,交了定金准备近期引回去。我偶然路过他家猪场,进舍发现猪的圈舍环境极差,一些病猪也没有得到及时处置,我很气愤,他解释说这些猪马上要淘汰了。我说,即使要淘汰,也应给予适当的照顾,他们不理解,说猪也不是人没必要吧!我当场决定退回定金,拒绝出售种猪。

我们对所有从三元引种的客户都提供100%的成功率保证。无论出售种猪时多大体重,无论任何原因,如母猪不发情、公猪不配种,或者由于疾病、管理原因,未能成为合格的种猪参加配种,都会以商品猪的价格提供相同体重和品质的种猪。

我们的服务理念是真心为客户服务,真诚为员工着想,专心传递优良基因,专注健康种猪的培养。


新猪网:在您养猪过程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什么?


李玉田至今记忆犹新的一件事发生在15年前。有一位产房的女员工,按规定,她要及时淘汰一些没有饲养价值的病弱仔猪。有一次,她将一头本应淘汰的弱仔藏在自己的休息室里喂养。


在一次巡舍时,我发现一只非常活泼小猪,一直跟在她后边。问她才知道,当时她觉得这只小猪很可怜,出生时就不会吃奶,是她一点点用奶粉喂活的,实在不忍心淘汰就偷偷地留下来了,愿意接受公司惩罚。

令人惊奇的是,这只小猪不仅健康成长,而且在同窝断奶时比其它猪体重都大。这名饲养员给它取了个名字叫“小特”。长大后,真的成为了公司的特别出色的冠军种猪,一直活到8周岁,最后因年老体衰而无法活动,对它实施了安乐死。

当时,我们与东北农业大学合作开展了一个克隆猪项目,克隆了十几头,这头猪的组织一直被保存着,它随时可以复活。直到今天,它的后代仍然是公司大白血统中育种值和其它许多指标都名列前茅。

这头猪告诉了我们爱的伟大力量。

 养猪心得与兴趣爱好

新猪网:您从事养猪近三十年,能否分享一下您在猪场经营方面的心得和体会?


李玉田:清醒地认识我们行业的本质和职业属性至关重要。猪场是整个相互依存的产业链中最薄弱一环,养猪人是畜牧行业内的弱势群体,在上下游面前没有话语权。

猪场投资大,不可控因素多,涉及专业知识杂,工作环境差,利润空间小,疫情风险大,尤其是非瘟以后,进一步增加了防控成本和经营风险,稍不留意就有被吞噬的可能。

想要成为一名成功的职业养猪人,全心投入必不可少。如果只是关注肥猪、饲料价格的波动,期待特效疫苗、药物的上市,盼望市场高峰的出现并持续,而拒绝改变自己,不学习管理知识,不走出认知的局限,不能诚恳地向专家请教、虚心地向同行取经,还抱着股民的心态和赌徒的心理,那么不仅走不远,可能还会反复被收割。

稻盛和夫把一个濒临破产的小作坊打造成世界五百强,曾国藩从一个屡次落榜的凡夫修炼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半个圣人”。通过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事例,我总结出:只要我们时时提醒自己,决心做一个好人,养成持之以恒为他人着想的习惯,专心致志做事,全力以赴投入,世界都会为我们让路。

新猪网:我注意到您的书架上有很多国学方面的书籍,能谈谈您对国学的理解吗?


李玉田:历史、地理和国学是我一直想补的课。通过学习,我感觉到: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绝大多数问题,我们的先贤们早就给出了答案,而且往往还不止一个。

后来,每当遇到什么困惑或有些事想不通、搞不明白的时候,我就去那里寻找答案和解决办法。时间长了,我就喜欢上了。

新猪网:在工作之余,您有哪些个人爱好?


李玉田我的兴趣爱好有点杂。最喜欢书法,也喜欢象棋和围棋,对辟谷也挺感兴趣,最长一次辟谷21天。有机会遇到合适的麻将、斗地主也会参与,最近在学习掼蛋。有时也自驾游,到没去过的地方看看。





推荐阅读



    新猪网
    新猪网 | 行业深度新媒体!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