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至16日,以“人才向‘新’而聚,乡村向‘质’而行”为主题的2024年乡村人才振兴民间研讨会在永泰县梧桐镇坵演村梧桐外度假区隆重举行。
本次研讨会由浙江青螺公益服务中心、永泰县委人才办、永泰县村保办以及永泰县梧桐镇人民政府等联合主办,福州梧桐外温泉旅游景区管理有限公司承办,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乡旅产业学院、数智学徒、福建省天青色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及福建省引凤扶贫服务中心、盛亦联(福建)国际商务咨询有限公司等共同协办。中国人民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唐园结、福建省乡村振兴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元邦、福州大学省政协委员小组、华侨大学、阳光学院老师、永泰高层次人才、永阳英才代表以及项厦门大学、贵州大学生等160余人参与了此次活动。
“青乘驿·永泰站”、致公党中央数智学徒项目永泰基地、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国际科技产业合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中国经济新闻联播福建省运营中心福州分中心等在研讨会现场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研讨会地点坵演村是革命老区基点村,是“两山理论”孕育地。1990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调研坵演村期间,勉励坵演村要“咬定青山不放松,造林种果下真功”,并擘画了“山顶林戴帽、山中果缠腰、山下吨粮田”综合立体的农业发展蓝图。作为本次活动承办单位的梧桐外度假区,是福州市人才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代表性的项目,园区内建有梧桐外亲子农场、永泰青舍庄园别墅、全国首创院落式温泉木屋野奢区、永泰梧桐外酒店、游客服务中心、永泰风味馆等多位一体的乡村文旅休闲设施。研讨会设置了主旨演讲、营地烧烤、圆桌沙龙以及专场培训等多个环节,独特的活力吸引了唐园结等从北京等地赶来的重量级专家专程赶来观摩交流。著名公益人、免费午餐创始人邓飞、福建屏南原政协主席周芬芳、阳光学院两岸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马彦彬以及永泰县政协副主席张培奋等13位分享嘉宾在研讨会上分别作了精彩演讲。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9月在黑龙江考察时提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此次人才振兴研讨会主题是“人才向‘新’而聚,乡村向‘质’而行”,正是在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前提下,面向永泰乡村发展需求,向高质量发展迈进,聚焦永泰乡村人才缺口,培养适应乡村发展的各种创新人才,将政府政策资源与民间社会活力的有效结合。如“引凤计划”创始人裴锦泽在福州市闽清县、泉州市永春县、德化县等在地政府支持下推出了“引凤计划”,通过校园宣讲、建立起了包括清华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院、福州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南洋职业学院等十几所高校在内的人才联络体系,吸引了大量青年人才开展乡村服务,策划乡村研学、农产品直播带货、农业品牌设计、改造乡村建筑、推广乡村产品等。“理想在野”创始人钱仕逸在浙江舟山黄龙岛的共建试验,引流城市的艺术、文化工作者,社会创新人士,生活探索者等到黄龙岛,提出“用青年的方式再造乡村”,用艺术的方式重新唤醒乡村,用项目的推进激活产业,在探索新老村民、新旧生活方式的融合中找到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共建路径。再如本次研讨会的承办单位福建省天青色文旅集团有限公司,连续两届成功承办民间论坛,既展示了革命老区基点村坵演村的文旅业态,又创造了永泰民间论坛的会议品牌,还体现了天青色文旅公司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民间活力。福建省天青色文旅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晓丽:“这次我们团队参与举办的第二届论坛,小坪寨是永泰古老庄寨的代表,也是传统文化集聚地,在这种富有历史场景感的场域举办论坛,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业界人士认可,我相信未来我们还能做到更好,以更优质的服务展示永泰文旅产品形象。”论坛上多个嘉宾指出,当前乡村发展缺的不是人,而是满足实际应用场景的对口型人才。未来永泰乡村人才发展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供需双方的需求潜力,有大量在城市找不到价值认同的有志青年,希望在乡村找到大展拳脚的平台和空间,与此同时大量的乡村项目找不到合适的运营管理人才而难以为继。二是乡村产业升级的市场潜力。永泰乡村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就需要不同梯度的劳动者,需要做好三农领域各个层次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本次论坛正式亮相的“青乘驿·永泰站”、“数智学徒永泰基地”等正是基于未来乡村需求设立的专门性乡村人才培训机构。福建屏南县原主席周芬芳指出,屏南文创的成功就是得益于屏南县近十年来持续创新人才服务,借力使力,以才引才。“青乘驿·永泰站”是继2023年首届乡村振兴民间论坛后,永泰县与浙江青螺公益服务中心的又一次合作成果。“青乘驿”创始人邓飞先生指出,本次论坛举办地永泰县梧桐镇坵演村符合和满足了参与“青年进村创造”的乡村、农场和民宿营地主培训等所需的应用场景。他以杭州花开岭的“农创营”乡村人才培训经验,结合永泰县乡工作实际,阐明新形势下永泰乡村如何吸引新一代青年人才进入乡村、留在乡村、服务乡村,以及未来青乘驿永泰站将获得的公益资源和发挥的作用。再如近日入驻坵演村的“致公党数字小院”,来自贵州省毕节市的15名“数智学徒”在村里正式开展社会服务与创新实践,从他们开始,以两年的服务周期来计算,2025年起,每年将有25~30名数智学徒常驻坵演村参与各类信创乡建项目,囊括了人工智能、流体会计、生态农业、社会治理、智能制造等多种专业领域,稳定地提供在地化数字服务,为坵演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后备人才梯队。人才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主体性力量。人才、资金、资源都相对紧缺的乡村,未来发展更趋向于摆脱要素驱动的数量型扩张模式,而倾向于低能耗、高附加值的质量型上升模式。那么,这就需要以数字赋能,构建起政府、创业者、投资者、学术界等多个人才方阵组成的乡村创新系统和人才服务体系保障。如“相思岭”创始人黄俊波依托福建农林大学的学科专业优势,提出“1+N三共”发展模式,即“1”个开放性的产业平台(如基础设施完善的乡村/农场等空间),通过数字赋能,接纳“N”个大学生创业团队,“1”和“N”之间互为因素、互为条件,共享资源、共创事业和实现共赢的乡旅乡创人才培育孵化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乡村振兴之热”与“乡村人才之冷”的尬点,累计成功培育出600多位大学生和周边乡村青年,2019年“1+N三共”发展模式被推荐为中国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和教育部乡村人才培育典型案例,并于2020年获得福建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一等奖。再如周芬芳主席在分享中提到的2017年成立的屏南县委、县政府成立屏南县传统村落文创项目指挥部,通过聘请、邀请、引进各类高端艺术人才,对文创产业起到引领或重要影响的艺术家,给予资金、设备支持,对取得重大成效的给予奖励;对长期在屏南驻村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艺术家、工作室,能产生一定带动效应的,给予1至3年的租金补助或房租补贴;扶持引进文创企业、示范文创工作室和文创产业服务体系,吸引各类社会资本、企业投资文创产业,吸引国内外知名文化创意人才、企业或研发中心入驻屏南,并给予减免相关税费或给予相关补助;对本地农民及返乡创业人员驻村创办工作室及文创企业,产生一定带动效应的,给予5千元至3万元开办补助或租金补贴。以此,政府以人才要素保障,激活乡村发展活力。福建永泰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郑春:“永泰乡村人才振兴民间研讨会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力量筹办,集聚全国各地在乡建乡创和农村建设领域拥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知名媒体人等各路大咖来为永泰发展献智献策。同时,我们还邀请了省、市、县高层次人才和永阳英才代表来参会取经,他们普遍感觉到,通过现场交流,他们对扎根永泰乡村的工作激情更加充足,对建设乡村、服务三农的思路举措更加清晰,实现了我们的办会目的。” 近日,福建省委、省政府印发的《关于以县域为重点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意见》,对福建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而早在2018年,永泰县就率先提出了吸引“十万榕民下樟溪”的人才发展战略,通过吸引“市民下乡”、“贤能回乡”、“产业兴乡”等举措,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福州市民到永泰开民宿、建露营地、家庭农场等新兴业态,而这些新型业态的成长与壮大,均离不开文创。周芬芳主席在论坛上提出的文创正是那把打开乡村潜力的钥匙观点,与永泰乡村文旅近年来的发展有异曲同工之妙。周主席以龙潭村、双溪村等发展为例,介绍“人人都是艺术家”文创品牌产生的背景和影响,鼓励村民们发掘自身的艺术潜能,将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创造出一系列富有乡土特色的文创产品,顺利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它们成为了连接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的桥梁,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并爱上屏南这片热土。马彦彬院长结合近几年在永泰同安、盖洋等十多个村落一线规划设计、品牌策划以及文创落地等案例实践,阐释文创产生的条件,文创如何形成产业,文创如何落地形成地方品牌等,围绕乡村发展需求,做好人、文、地、产、景的资源盘点,价值挖掘以及将价值再加值赋能,让它更有特色、更有价值感。讲好乡村故事,让文创顺利变现,成为沟通乡土永泰和现代福州之间的桥梁,成为一方居民提升幸福生活的渠道,成为地方文旅的亮眼名片。阳光学院院长校长顾问、两岸融合研究院院长马彦彬:“这些年我参与了永泰十多个村庄的规划设计和文创落地,永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质的绿色生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自己在同安镇也经营了一家叫‘遇见台湾’的民宿,我在工作之余的大部分休息时间都在永泰,这也让我的工作灵感来源更加丰富,情感更加具体。我的愿望就是希望通过我的创意设计,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永泰乡村。”《通过举办活动,来整合民间力量》,从2023年9月开始至今的一年多时间里,永泰县张培奋副主席领衔的村保办团队,前后策划指导了7场民间活动,确立”公益、民间和传统“三个接地气的主题,吸引国内外专家和实践者,每场活动经费均是政府补助一小部分、民间自筹一大部分、企业捐助一部分的“小成本、高流量”筹集,极大地调动了民智民力。同时,在活动中,强化了县、乡、村一体的人才队伍培养,让本地队伍得到充分锻炼、磨合,达成更多共识,加深了解。在传统文化的肌理下装载新时代内核,发挥最大的宣传效益,活动中附带宣传本地文创达人、农产品以及举办地人文风光等,获得包括新华社、人民日报等权威媒体广泛报道。每一次研讨会不仅仅着眼于纸端的学术,也关切当下农村发展的学问,带着问题导向研讨、探索,促进校、地、村多方面、跨领域的需求互通,取得广泛的社会效益。本次人才振兴论坛的呈现方式,再次体现了论坛的“民间性”“公益性”“灵活性”,不设领导讲话、也不设主席台,以庄寨天井作为主讲台,实现分享者和听众零距离;业内一线精英专家现场分享均为公益教学,案例皆为他们多年在乡村一线奋斗的亲身经历,生动自然,十分感人;在梧桐外度假区的草地上,与会者边露天烧烤边进行圆桌沙龙,话题围绕当前乡村发展热点难点,台下观众与台上嘉宾无障碍沟通分享,现场气氛轻松活泼而热烈。
当前,政府主导的各种各样的文化节活动层出不穷,往往是花费不少,收效甚微,而本次乡村人才振兴民间研讨会有一大突出的特点,就是把政府的资源和民间的活力结合起来,花较少的投入,实现1+1>2的论坛效果,如人才思维碰撞、需求互融互通、价值链条清晰、发展理念更新、宣传效益最大化等等,在政府引导下,汇聚“民间”力量,突出“公益”属性,成为永泰乡村振兴领域的绿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