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1月18日在云南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省长 王予波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蓝图,开辟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广阔前景,凝聚了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磅礴伟力。习近平总书记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回信,全省干部群众备受激励和鼓舞。我们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扣“三个定位”,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按照守底线、稳支撑、增动力、上台阶的总体思路,一体推进资源经济、园区经济、口岸经济,加力提速市场化、产业化、法治化、生态化、数字化进程,难中求进、干中求进、变中求进、稳中求进,全力以赴抓项目、帮企业、育产业,经济转型成“形”起“势”,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中国式现代化云南实践迈出新的坚实步伐。全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1534亿元、增长3.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第一、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5%、3.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3%,粮食总产量1993.5万吨、创历史新高。
(一)经济运行稳进提质。健全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常态化督导帮扶州(市),专班推进产业发展、能源保障、防风化债等工作,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推动国家一揽子存量和增量政策落地见效,实施稳增长解难题优环境百日攻坚行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稳定发力,多点支撑格局正在形成。聚焦“两重”“两新”扩大有效投资,坚持项目化、产业化、市场化、高质量导向,连续12个季度召开重大产业项目推进会,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达52.1%,产业民间投资占全部民间投资比重达66.5%。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直接带动消费超330亿元。
(二)产业强省加快推进。放大“绿电+先进制造业”新优势,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全社会用电量、西电东送电量分别增长10.6%、10.9%、22.9%,集中式光伏并网和在建规模均居全国前列,电力总装机突破1.5亿千瓦、绿电占比超90%。单晶硅、电解铝产能分别居全国第2、第4位,绿色铝、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云南工业“新三样”增加值增长8.2%。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17.7%。10种有色金属产量占全国比重超1/10,滇中稀贵金属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89个开发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省比重达78%。持续壮大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高效农业、共享农业,农业投资规模连续3年保持全国前列,茶叶、鲜切花、核桃、咖啡、橡胶等种植面积和产量稳居全国第1位,新增2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重点产业全链条产值突破2.7万亿元。“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叫响全国,实现旅游总花费1.14万亿元,婚拍旅拍、户外运动等蓬勃发展,过境免签扩展到9个州(市)并延长至240小时、接待入境过夜游客增长168%,旅居人数达389.75万、增长20.7%,“旅居云南”成为新时尚。元阳阿者科村入选世界“最佳旅游乡村”。
(三)改革创新纵深拓展。深度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坚决破除市场准入隐性壁垒。深入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发展质效不断提升。常态化与民营企业沟通交流,推动万名干部进万企,办好10件惠企实事,创新开展6期“厅局长坐诊接诉”,企业认可度不断增强。选派552名金融特派员,融信服平台新增授信超2100亿元、惠及经营主体14.6万户次。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共减税降费及退税超167亿元。经营主体净增48万户、达680万户,企业净增15万户、达157万户,“四上”企业净增3193户、超2.4万户。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经验向全国推广。腾冲科学家论坛效应持续放大,累计促成人才引进项目496个、招商引资项目780个。新增技能人才74万、专业人才8.1万、首席技师73人。选派省级科技特派员2621人,发布首批重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榜单,高新技术企业净增600户,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户。技术合同登记数、成交额分别增长21.4%、25.2%,专利开放许可声明数和达成许可数均居全国前列。
(四)开放势能愈加强劲。务实推进“一带一路”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建设,开行“粤滇·澜湄线”“京滇·澜湄线”国际货运班列和昆明至泰国拉廊多式联运列车,开通中国首列跨境旅游列车,中老铁路累计发送旅客超4500万人次、货物超5000万吨,客货运量连续三年增长。昆明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批建设。构建沪滇“16+16”园区共建体系,磨憨、瑞丽、河口沿边产业园区落地亿元以上项目11个,“2+3”园区累计到位省外资金708亿元。磨憨铁路口岸创建成为我国首个经世卫组织认可的国际卫生陆港,关累港口岸通过国家验收,国务院批复勐满公路口岸对外开放。农产品出口规模保持西部第1位,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5.1%,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3.6%。港澳台侨工作有力有效。高质量服务保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八次领导人会议,第8届中国—南亚博览会、2024中国国际友城大会、中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等成果丰硕。
(五)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省级和昆明市国土空间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建立“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率先在全国开展城镇开发边界优化调整。交能融合、绿美通道经济项目入选绿色低碳交通强国建设专项试点。华丽、昭金、姚南等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文蒙铁路开工建设,东川港建成投用。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878个、居全国第5位。累计消除监测对象返贫致贫风险70.6万人,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基本实现动态清零。西畴生态扶贫、农垦集团替代种植获评全球最佳减贫案例。培养认定农村致富带头人3.07万,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新发放量居全国第1位,总结推广“334”“622”等联农带农模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7%,预计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新建和改造高标准农田300万亩。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农村卫生户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和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分别达75%、92%、57%,新改建农村公路1.2万公里。
(六)生态质量持续提升。坚决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和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地级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9.1%,细颗粒物平均浓度20.5微克/立方米,均保持全国前列。六大水系出境跨界断面水质均为Ⅱ类及以上,重点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全面加强,独龙江入选第三批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预计磷石膏综合利用率77%左右。建成亚洲象监测预警体系。完成营造林349.9万亩、种草改良26.2万亩,新增城乡绿化美化面积10.02万亩。10个省级零碳园区启动建设,有机产品和低碳产品认证证书数均居全国第2位。
(七)民生保障扎实有力。76.1%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城镇新增就业51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0%,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47.3万人,创业贷款扶持创业4.4万人、带动就业11.9万人。“编外校长”“编外院长”等做法深受群众好评。3个县区建成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零”的突破。启动职业教育“3+4”中本贯通和“3+2”高本贯通改革试点。实现16个州(市)高等学校全覆盖。新增3个硕士授予单位和62个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98%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达到国家标准。健康县城建设经验向全国推广,在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活动中连续两年综合评估居全国第1位。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达95%,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7.6%。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88.7%,90%的城乡社区有“儿童之家”。招募17.7万名“爱心妈妈”,结对关爱21.9万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近两年人均预期寿命增幅居全国第1位。妇幼健康核心指标创历史最优。兜底保障生活困难群众357.37万人。时隔12年再夺奥运会金牌,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竞赛项目获奖数和表演项目成绩均居第1位,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完善。高标准承办第三届全民阅读大会。新晋国家等级博物馆8个。3部作品荣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建设经验向全国推广,受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总数居全国第1位。年度10件惠民实事全部办结。
(八)安全底板加固筑牢。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有序有效,地方债务风险持续缓释。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9.1%、11.5%,连续61个月未发生重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稳妥处置镇雄“1·22”山体滑坡灾害,高效处置15起森林火灾,有效应对14轮强降雨和7次编号洪水,首次实现自1950年以来汛期洪涝灾害人员“零伤亡”。中小学校地震预警终端实现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应急广播全覆盖。打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成效显著,边境安全稳固。专项整治中小学校园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深入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和命案防控专项行动。法治建设群众满意率连续5年保持97%以上。
一年来,我们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第一政治要件”抓落实,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推动省直部门和地方政府同责共担、同题共答。全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和舆论监督,提请审议地方性法规10件,制定修改废止政府规章6件,圆满办结人大代表建议981件、政协提案765件。
过去一年,我们有力应对复杂严峻形势,在攻坚克难中砥砺前行,在转型升级中开拓新局,迈好了“三年上台阶”承上启下的关键一步,为“十四五”胜利收官打下了基础。实践证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确保了中国式现代化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就是云南前进的方向、奋斗的方向。只要我们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落细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工作要求,就一定能解决好发展中、转型中的各类难题,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更大成效,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件民生实事,就一定能凝聚起加快云南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合力;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守正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就一定能充分激发经济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只要我们始终坚持干字当头,深化运用主动想、扎实干、看效果抓工作“三部曲”,就一定能推动各项事业发展蹄疾步稳。
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正确领导、有力统筹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各界有效监督、同向发力的结果,是全省各族人民和衷共济、艰苦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驻滇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人员,致以崇高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云南的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和兄弟省区市,向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我省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攻坚期,一些周期性、结构性矛盾凸显;高质量发展的根基还不牢固,部分经济指标增速与预期目标有差距;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调整还不到位;激发有效需求、改善社会预期、增强企业投资意愿还需加力;城乡区域发展仍有不少短板弱项;开放平台功能亟需强化;公共服务均衡性可及性有待提升,就业总量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仍需提升;防风化债和基层“三保”等压力较大;政府系统部分干部专业能力、担当精神尚不能完全适应新要求。前行路上,困难挑战是常态,克难奋进是状态,我们将知重负重、唯勤唯实,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每一步都走扎实,每一年都上台阶!
二、2025年总体要求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的实现之年和系列三年行动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义重大。随着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激发新活力,存量政策持续显效、增量政策有效落实,我省经济“稳”的基础不断巩固,“进”的动能持续迸发。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发挥比较优势、用好后发优势,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好经济转型升级攻坚战,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产业投资增长7%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城镇新增就业50万人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长,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955万吨以上,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完成国家下达目标。确保完成“3815”战略发展目标“三年上台阶”的任务。
实现上述目标,要自觉用党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按照省委十一届六次、七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守正创新、先立后破,系统集成、协同配合,深化落实各项改革任务,打好政策“组合拳”,在干中求进中展现作风、在难中求进中检验意志,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动“三个定位”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供给和需求、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以资源换产业、以园区聚产业、以口岸促产业,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实施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等经济领域十大改革攻坚,深化财税金融改革,一体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招商引资提质、经营主体引培,提升经济发展整体效能。
(二)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机制,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结出新硕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讲好人民领袖爱人民、人民领袖人民爱的生动故事,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各族群众增强“五个认同”,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推进边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
(三)进一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展现新面貌。坚定守护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按照保护为先、治污为重、扩绿为基、转型为要、发展为本的要求,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营造绿色低碳产业健康发展生态,把祖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筑得更牢。
(四)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推动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开创新局面。主动服务和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拓展“硬联通”,持续推进“软联通”,全面促进“心联通”,构建口岸带动、腹地支撑、边腹互动的发展格局,不断增强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力、辐射力和带动力。
(五)深化民生保障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人民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坚持一切工作坚守人民立场、体现人民意志、顺应人民向往,做到群众关心什么、期待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成为各族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
三、2025年重点任务
具体要抓好9个方面的工作:
(一)统筹消费和投资,加快释放内需潜力
以更精准措施促进消费。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提升消费能力、意愿和层级。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实施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扩围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办好“彩云”系列促消费活动,稳住大宗商品消费,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数字等服务消费,培育绿色、智能、文旅、体育等消费热点。积极发展首发经济。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巩固拓展产业投资增长势头。坚持大资源观,把区位、劳动力等单个优势整合为综合优势,打好产业项目攻坚战,抓实季度重大产业项目开工,完善重大产业项目库,加快项目建设、入库纳统、投产达产,链群并重、整零协同推进一批高质量产业项目落地。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保持在50%以上。
构建高水平招商引资新模式。强化省级“一盘棋”统筹,规范招商引资行为,扎实推进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推行绿电招商、产业链招商、场景招商、营商环境招商等,打造精干专业高效招商队伍,加强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打实推动各类签约项目落地,打响“有一种叫云南的机遇”品牌。引进亿元以上项目超500个。
有效扩大民间投资。启动新一轮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推动厅局长坐诊、巡诊、上门问诊,抓好10件惠企实事,扩大市场准入效能评估结果应用范围,强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擦亮效率、服务、诚信“三大营商环境品牌”。发挥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与民营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和问题解决机制作用,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制定政商交往“正面、负面、倡导”清单。完善省级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用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平台,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落实落细,促进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狠抓重点项目建设。优化项目生成机制,聚焦“两重”“两新”和国家各类资金投向,强化项目谋划、前期工作、开工建设、统筹推进,形成上下贯通、滚动实施的工作格局。建立省级重大项目用地、用林等报批三级联审机制。提速渝昆高铁、长水机场改扩建,加快国高繁忙路段扩容改造、沿边高速公路和铁路、普通国道、水运枢纽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3件大型灌区、5件大中型水库和滇中引水二期骨干等重点水利工程。及早谋划“十五五”规划重大项目。
(二)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构建符合省情实际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动工业经济聚势突破。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开工、投产新能源项目各1600万千瓦以上,加快旭龙、古水等大型水电站和690万千瓦火电项目建设,供应电煤3000万吨以上,核准在建抽水蓄能800万千瓦以上,建成新型储能200万千瓦以上,加快建设国家级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和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开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提升行动,壮大19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积极运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钢铁、磷化工等产业延链补链。促进卷烟结构优化,保持烟草产业平稳发展。推进矿产资源增储上产,提升铅、锌、锡、钛等精深加工能力,加快建设国家战略性有色金属产业基地。推动绿色铝产品向汽车零部件、建筑铝材等延伸,推广“光伏+储能”“光伏+交通”等应用,培育钒液流、钠离子电池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制药、疫苗产业。发展工业母机、高原电力装备等。做优稀贵金属、光电子等材料,加快建设新材料产业强省。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应用示范行动,打造低空经济、通用航空、氢能及储能等新增长引擎。
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增值增效。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做实“六项重点工作”,加快建设高原特色现代生态农业基地。推进云南种子种业联合实验室建设,争创国家高原南繁基地。加强山地农机装备研发推广,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区,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构建全产业链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培育区域公共品牌,支持企业打造品牌,聚力提升“绿色云品”竞争力和影响力。实施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努力培育一流现代产业。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稳定畜牧业生产。加快干热河谷保护性开发。全面实现农业龙头企业“三个全覆盖”。深化集体林权、农垦、供销社、农业水价、农信社等改革。
推动现代服务业扩容提质。持续开展旅游服务创优提质和市场秩序整治百日行动,培育壮大旅游业经营主体,深化农文旅融合,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跨境旅游、全域旅游,推进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建设,做实打响“旅居云南”新品牌、力争旅居人数达600万,加快打造金字招牌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大香格里拉”户外运动发展集聚区、体验区,培育具有云南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发展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物流仓储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一批产业互联网平台。统筹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壮大耐心资本,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
推动数实融合迈出实质步伐。加快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发展“绿电+智算”,推进昆明万溪冲智算产业园和国际数据交易所建设,加大国际算力、卫星、数据标注等产业培育力度,强化面向南亚东南亚数字合作。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实施行业模型开发计划。推进5G规模化应用,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打造“数智工厂”5个、“小灯塔”示范企业15户。
推动开发区分类提升。推行“管委会+公司”等模式,强化动态管理,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培育建设特色开发区,使更多省级园区进入国家开发区公告目录。推广园区共建、园中园等模式,推动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以市场化方式引龙头、建集群,加快千亿级园区建设。开展用地专项治理,深化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盘活资产资源。
各位代表!产业是云南的发展之基,产业强方能省强民富。我们一定持志如矢、久久为功,一体推进产业强省、企业兴省、就业稳省,大抓产业、主攻工业,以鲜明的导向、果决的力量、强大的意志推动云南在现代化产业赛道上阔步前行!
(三)坚持推动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夯实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四通行动”。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持续巩固“双减”成果,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强基础教育“三级三类”教师人才队伍,落实“小学期”制度。推动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抓好省部共建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试点任务。支持“双一流”建设,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调整优化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校学科设置、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高校布局。办好西南联合研究生院和云南高等研究院。在9个人口20万以上的县建成特殊教育学校,健全专门教育保障机制。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登高、升规、晋位、上市”四个工程,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选种、育苗、培优”全周期培育体系,加快引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数增速保持全国前列,科技型中小企业超1.5万户。优化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心、中试基地和新型研发机构。实现科技特派员、特派团县(市、区)全覆盖。提质扩面“创新积分制”。加强科普能力建设。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腾冲科学家论坛,构建政产学研创新联合体,努力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上有新突破。
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加大对科技领军人才、产业创新人才、青年人才等支持力度,扩大科技副总、产业导师选聘范围。推动高端智库、院士专家工作站等落地,持续实施“兴滇英才支持计划”,抓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完善企业职工参与管理的有效形式。
(四)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稳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深入落实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实施方案,抓实潜力县(市、区)试点工作。发挥滇中城市群核心带动作用,做强昆明都市圈,培育曲靖省域副中心城市,壮大滇西、滇东北等城镇群,积极发展沿边城镇带。支持经济大市大州挑大梁,支持其他地区各展所长。大力发展城区经济,培育楼宇经济、都市工业、总部经济等。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打造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大县、文旅名县、口岸强县,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与就业创业互促共进。加快城市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
全力以赴守底线促振兴。提升监测帮扶效能,落实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实施新一轮促农增收三年行动,落实“三个一律”要求,扎实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完善联农带农常态长效机制,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保持在320万人以上。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优化“万企兴万村”、社会力量共建等工作模式。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
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实施第三轮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建设改造燃气和供排水管网5200公里。农村卫生户厕、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和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均提高3个百分点。实施新一轮农村公路提升行动,推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乡镇通三级公路、3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的比例分别达70%、78%。建成农村客货邮示范县16个。
(五)着力增强内引外联开放功能,打造沿边开放新高地
提速建设“一带一路”南向国际陆海大通道。加快交通、数字信息、能源大通道建设,探索建立“1+1+N”运贸综合服务体系,常态化开行“澜湄快线+”系列国际货运班列。围绕中老铁路培育物流大平台,建设多层级物流枢纽、跨区域物流服务网络、国际班列集结中心。加快重点口岸扩能改造提升,构建“口岸+通道+市场”协调发展的开放组合。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开放的交通运输市场建设,深入实施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社会物流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降至15%左右。
高水平建设产业转移承载区。推动自由贸易试验区提质增效,促进各类开放平台联动发展。开展产业协作优化提升行动,积极发展飞地经济,做深做实沪滇“16+16”园区共建合作,推广“一对一园一策”模式,探索“一企两国两厂”跨境产能合作,打造消费电子、纺织服装等沿边产业园区标志性产业链。
促进外资外贸稳定增长。深化外商投资促进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清零”等政策,完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管理和外商投资专项政策。巩固农产品出口优势,深挖制造业、跨境电商等企业贸易潜力,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绿色贸易、数字贸易,推进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落地加工,支持更多云品“组团出海”。推动与湄公河五国经贸合作“三免三便利”政策落地。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六)弘扬民族团结誓词碑光荣传统,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边疆繁荣稳定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面深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深入实施中华民族视觉形象工程,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进一步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实施第五轮民族团结进步“十县百乡千村万户”示范引领工程,推进现代化边境幸福村巩固提升行动,加快兴边富民行动中心城镇和边境新村建设。建成340个民族村寨旅游提升示范村、30个边境旅游示范村。
全面提高民族宗教事务治理水平。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法规体系,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提升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素养,增强民族事务治理效能。系统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加强宗教事务治理法治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纵深推进文化兴滇。办好“中华文化边疆行”系列活动,完成惠民演出1万场以上,推出更多具有云南元素的文艺精品。加快智慧图书馆体系和公共文化云项目建设。做好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加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扶持。推动滇缅公路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出版云南英烈大典,推进云南全面小康志编纂。做强文化产业园区,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
(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美丽云南建设
加强长江上游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开展“生态为民”行动,每年解决一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落实好赤水河、珠江流域(云南段)横向生态补偿,深化长江干流、主要支流沿岸生活污水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普法执法力度。实施固体废物处置六大行动。坚决落实国家磷石膏综合治理行动方案,着力提升综合利用水平。
持续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落实重点高原湖泊水质提升任务清单,开展内源污染治理攻坚,推动藻水同治。实施城乡生活污水治理3个“三年行动”。全力保障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推进钢铁、水泥等行业深度治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全国前列。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
强化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开展重要生态空间生态破坏事件“清零”行动,加强重点湖泊流域、干热河谷、石漠化地区、矿山等领域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扎实开展第五次生态状况变化调查评估。排查整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违规问题。恢复被侵占的金沙江河道、岸线功能。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申建世界地质公园。力争香格里拉国家公园、西双版纳热带国家植物园挂牌。
有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建设无废城市、无废园区、无废企业,全力塑造绿色低碳区域品牌。深入推进“碳汇云南”行动,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建设,探索碳汇监测计量核算机制,建立重点优势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碳标识认证制度,构建“证—碳”衔接的绿电和碳资产交易体系。高质量建设零碳园区。争取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各位代表!良好生态环境,是云南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我们一定以过硬的立场、品质、能力、意志保护好生态,带污染的钱再多也不赚,带污染的项目再大也不要,让七彩云南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让云南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诗和远方”!
(八)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开展大学生兴滇创业就业三年行动,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促进高校毕业生、脱贫人口、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就业困难群体帮扶,激发青年群体、退役军人等创业热情。进一步做好新就业群体利益协调、权益保障、关爱服务等工作。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推广“幸福里”就业服务做法,招“小商”、建“微工厂”,办好家门口务工车间,让群众挣钱顾家两不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0万人以上。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动公立医院争先进位,建好18个省级临床医学中心、40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完成30个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提质建设,实现中心乡镇卫生院慢病诊疗专科和康复科全覆盖。增加儿科服务供给,拓展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开展“万名村医培优提质”行动。打造“云岭名方”,新增遴选20项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使用。建好国家区域公共卫生中心,129个县(市、区)全部达到消除麻风危害标准。
打响“银龄”品牌。深化养老服务改革发展,扩大普惠养老服务,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加强失能失智老年人照护,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深入实施新时代“银龄人才万人计划”。积极发展银发经济,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支持社会力量建设康养综合体。
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增强生育保险保障功能,完善生育休假制度,落实生育补贴政策,提升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全面实施新生儿“出生即参保、出院即报销”,健全普惠托育服务体系,积极构建新型婚育文化。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稳妥有序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推进失业、工伤、医疗保险省级统筹,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推进集体经济补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试点。加强困境儿童、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健全“物质+服务”民生保障新格局。
继续办好10件惠民实事。
各位代表!人民政府为人民,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我们的头等大事。我们一定把老百姓的心上事作为上心事,办成放心事、舒心事,让每一份合理的诉求都被尊重,让每一个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都被温暖,让各族群众真切感受到生活在新时代很幸福、很美好!
(九)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保障粮食安全。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补充耕地13.5万亩。深入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扎实推进粮经轮作套种,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做好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
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统筹推进“三大工程”,加大“白名单”贷款投放力度,盘活存量用地和商办用房,推进处置存量商品房,坚决打好保交房攻坚战,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系统推进“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建设,针对不同区域、购房群体、房产类型开展精准营销,推动旅居康养与房地产良性互促。
维护财政金融安全。严格落实化债方案,用足用好增量政策,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加大国有资产资源盘活力度,健全解决企业账款拖欠问题长效机制,推进高风险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分类推进融资平台加快退出和市场化转型,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抓好防灾减灾救灾和安全生产。进一步提升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完善重大灾害“123”快速响应机制、防汛“1262”预警叫应机制,扎实推进避险搬迁。做好森林草原和城乡防灭火工作。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强化交通、工程施工、矿山、城镇燃气、自建房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整治,坚决防范重特大事故。
增强社会治理效能。加强公共安全系统施治,健全府院、府检联动机制,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体系和能力建设,扎实推进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完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和教育管理。优化边境管控和口岸通道管理,保持对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加强“智慧边防”建设应用,持续推进智慧广电固边工程。筑牢全链条食品药品安全防线。强化校园及周边安全管理。持续打好禁毒和防艾人民战争。
进一步做好参事文史、地方志、哲学社会科学、决策咨询、港澳台侨、搬迁安置、档案、测绘、地震、气象、慈善、红十字等工作,切实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和青少年合法权益。抓好军民融合、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双拥等工作。
各位代表!做好政府工作,最根本的是加强政治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转化为不变的信仰、坚决的行动、强大的动力。要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治滇、依法润滇、依法强滇,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司法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意见,加强审计、财会、统计监督,提升行政执法质量和行政复议质效,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要加强创新政府建设,增强大局观念,深化“两场革命”,用好“三法三化”,强化协同联动,大胆负责、大胆工作、大胆管理,保持昂扬的斗志,满怀奋斗的激情,时时抓紧、天天实干,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加强廉洁政府建设,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纪律教育机制,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反对文牍主义和繁琐哲学,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用好推动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的工作机制,推动政府工作人员遵规守纪、勤勉尽责,干干净净为人民做事。坚持过紧日子,提升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要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入践行“四下基层”,贴近群众心窝,把准企业脉搏,完善“高效办成一件事”机制,强化政务公开,提升服务效能,让勤政为民、简政为民、廉政为民成为政府新风,让说话算数、说到做到、说好做好成为政府系统干部标签。
各位代表!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领导下,增强信心、迎难而上,众志成城、奋发有为,以实干实绩不断谱写更新更美的中国式现代化云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