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跟你谈条件,该妥协还是拒绝?这3个应对方法可以试试

文摘   2024-10-26 18:43   内蒙古  
 




“晚上我洗了碗,你要给我买上次那个玩具!”
“写完作业,我要看30分钟电视!”
......
生活中,我们是不是经常会看到类似的场景?
有些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中的事,都喜欢和家长讨价还价。
一些家长觉得这都是小事,顺着孩子就行;也有的父母对此事很无奈,但却束手无策。

其实,孩子大多时候提的各种条件,只是对父母态度和底线的一种试探。这时父母到底该妥协还是拒绝?今天我们一起来聊聊,孩子“爱讲条件”,家长如何应对?
孩子“爱讲条件”的危害不容小觑
很久未联系的堂妹昨天在微信上向我大倒苦水。
她说自己上周突然生病了,就让读初一的儿子小林自己煮早饭,没想到儿子竟然说:
“以前都是你煮饭,让我煮,就得给钱。”
堂妹一听火冒三丈,忍不住大声斥责儿子,没想到小林却振振有词地反问:“以前每次我做家务都有奖励,为什么这次不行?”
你看,当父母把物质奖励作为唯一的“交换手段”,其实就已经埋下了孩子“事事讲条件”的种子。父母一旦让孩子养成了“凡事讲条件”的坏习惯,不但会像小林一般家庭责任感被破坏,还会严重损害孩子的内驱力。

一位网友自述,自己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教育女儿。小学时,给孩子物质奖励的效果立竿见影,无论想要孩子做点什么,奖励一上就很好使。后来女儿就“学精了”,学会了利用学习成绩给父母谈条件、加筹码。哪怕父母一再提高奖励额度,也无法激发她的学习动力。
那些事事“讲条件”的孩子,往往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
爱讲条件的孩子
大多来自这两种家庭
仔细观察堂妹和网友的教育方式,就能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总爱“乱奖励”。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这类对话:“只要你收拾干净自己的房间,妈妈就奖你一盒巧克力。”
这个句式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条件前置”,二是“强化交换”。
在这个语境下,孩子感受到的极有可能并不是一种奖励,而是你在和他“做交易”。
所以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着大人的模样来讨价还价,也就不足为怪了。

除了“乱奖励”,习惯“瞎妥协”的家庭往往也最容易养出“爱讲条件”的孩子。
网上曾有一则新闻:一个10岁男孩站上三楼的阳台来吓唬自己的爸妈,据了解,这已经不是小男孩第一次这样闹了。
而男孩之所以变成这样,其实和她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
小时候,男孩每一次吵着不去上学时,爸爸就会塞给他几块零花钱,渐渐地,男孩就干脆把上学变成了一桩交易:父母给了钱,我才去上学。
妈妈看儿子越来越难管教,想狠狠地教训他,男孩就开始以跳楼来威胁。
所以,当我们总在吐槽孩子“爱讲条件”时,不妨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有需要修正的地方。
孩子“讲条件”怎么办?
父母可以这样应对
孩子之所以爱讲条件,除了教育因素以外,也跟孩子揣摩他人心理能力的提升以及自我意识日趋成熟有关系。
网上有位妈妈应对爱讲条件的孩子,就值得很多家长借鉴:既然孩子爱讲条件,那干脆就和他一起先制定好所有的奖励规则,并用文字记录并打印出来,双方共同遵守。妈妈还会特意强调,奖励的是孩子努力的态度或过程。
你看,父母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就不怕孩子“讲条件”——
1.“讲条件”也要有原则
首先要和孩子明确一个事实,那就是“不是所有事情都可以和父母讲条件”:
凡是属于孩子自己本分内、应该做的事情,没有条件可讲——比如按时到校上课,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等等。

2.共同制定奖励规则
原则确定之后,剩下的“可商量事件”就可以和孩子共同协商奖励方式,奖励通常有三个基本准则:
一是一定要避免“交易式奖励”;
二是要让孩子明白,奖励的是态度和努力过程,而不是对结果的单一肯定;
三是一定要制定对应的惩罚制度,只有奖罚分明,奖励才更有正向激励作用。

3.坚守制度底线
父母只有严格按照制定的规则实施奖惩制度,才不会让前面所有的功课都白费。
孩子总爱“谈条件”,确实有一定危害,但家长也应该仔细甄别孩子“条件”背后的想法和需求。对于孩子合理的需求,应该在尊重的基础上尽可能去满足;对那些不合理的要求,则需要在同孩子共同制定规则的基础上,和孩子温和而坚定地沟通。
这往往要求父母既要坚守底线,又要懂得灵活引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让孩子每一次的“谈条件”,都成为他合理表达需求、不断自我成长的契机。

                 (本文来源:十点读书  本文作者:陌菲  责任编辑:王佳实)



来源丨中国教育报、宣教股
编审丨张   赫



伊金霍洛教育体育

点击下方链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在看”!

伊金霍洛教育体育
伊金霍洛旗教育体育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