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蓝字“刘琦老师”关注我哦!
考研英语想拿高分,真的“难如登天”?
在我看来,英语是没有地图的学科。如果考研政治的定位是追求性价比,那么考研英语的定位就是保证通过。它的“麻烦”在于,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对它热情似火,未必有高回报,但如果冷落它,它一定会在关键时刻釜底抽薪,给考生致命一击,我见过的总分高但折在英语上的考生,都够写一部“考研含冤大全”了。
大家与英语相爱相杀多年,是不是有一种无力感?为什么?是因为英语学习的本质是非母语的语言习得,是逐步养成一种下意识的语言能力。考研政治、专业课和数学这3科,它们的学习特点在于找标准答案,换句话说,这3个科目答案是确定的,它们都有一张可以按图索骥的考点地图,但是英语没有地图、没有标准答案、没有教材、甚至没有考点,英语考的是一种能力,有些英语好的同学会把这种能力总结为“语感”,就是这个意思。
那我们怎么应对考研英语呢?通过这么多年的辅导过大量考生,也制作过考研行业里各种各样的英语学习产品,与这个行业里最头部的名师们深度交流后,大家一致的结论:吃透真题,尤其是搞定阅读精读,是想取得考研英语高分必须下的真功夫。
怎么做精读?
首先是精读的材料,它们分为真题和外刊,这二者的定位不同,真题最接近实战,原文经过一定改写,并且附有题目和选项,更容易帮助考生形成命题人思维,是训练的根本,而外刊是真题原文的题源,比如经济学人、大西洋月刊、纽约时报等等,与考试原文在题材、内容和时效性方面的契合度极高,是很好的拓展训练材料。大家可以想象,考场上如果看到了题源文章,该多么惊喜,至少背景知识没有障碍,做题正确率必然大幅提升。
备考总时间是有限的,建议大家先从真题练起,每次的学习至少要系统的训练一篇文章,训练的流程:先是卡时间做题,单篇最长20分钟,然后是精读的重头戏,辨析错误、翻译选项和精准定位出题点,这个过程中的任务是这五项:
第一项是找文章主旨,每篇文章都有个立场,是陈述理论观点还是评述分析现象?是正面的还是反面的?
第二项是分析段落结构,每一段的主题句是什么?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在关键段落里的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是例证、递进、顺承还是转折?
第三项是拆解长难句,尤其是出题点的句子,要能全句翻译,能拆出句子结构,哪些是主干?哪些是从句?
第四项是解决文章中的生词和词组,这就是单词学习的第二阶段,在阅读中背单词,因为有上下文的情景,可以记得更牢固,尤其是考研习惯考查熟词生义,即考查单词不那么常见的含义和词性,在文章中学,就把死记硬背变成了应用的思路,一般刷过两遍真题后,生词问题都能被彻底解决。这一轮的学习,要注意对一些高频词和常见词组进行摘录,同样参照艾宾浩斯的记忆曲线进行巩固复习。
第五项做的人比较少,但十分重要,分析题目设置,这个题是哪种类型,考的是单句,还是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还是段落关系,或者在考主旨。练习得多了,慢慢就形成了出题人思维,在实战中,就能产生敏锐的嗅觉,带着题干和选项在最短时间内定位关键句子。
这么五项工作做下来,精读就做到了极致,这就是我强调的刻意练习,也是英语区别于其它学科的关键,在过程中形成条件反射。所谓“习得”,就是在练习中获得。这种学习方法对于基础不好的同学,会比较痛苦,第一轮做下来,很可能20个题目,只对了7-8个,但不管多难,一定要坚持下来,变化一般会发生在精读60篇之后,正确率会提升,最重要的是拿到卷子会气定神闲,不再手忙脚乱,阅读速度会上去,单词也能记熟。
采用这种方式训练,同学们普遍还有两个困惑:
一是真题充其量也就20年的,等精读完,不都记住答案了嘛,后边再练的意义还大吗?
其实不用有这种担心,精读真题的目的不是去验证做题正确率,而是锻炼阅读能力并强化思维方式,并且答案不那么容易记,二刷的时候,多数考生依然会感觉这是一张新卷子,基础越薄弱,这种感觉越明显。
二是有无必要翻译全文,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一是没有那个时间,二是中英文对照的目的是希望形成记忆关联点,但这样会导致在实战时大脑会不自觉地先启动中文来理解,反应能力下降,背离尊重英文表达方式的主线。除非某个关键段落,单词都认识,句子结构都拆清楚了,但凭借现在的知识储备,依然不能读懂,就需要做全段翻译。
最近的十五年真题刷两遍以上,就甩开了全国90%以上的对手。如果再进行额外的阅读训练,就建议用外刊的素材了。但现在距离25考研还剩70天的时间,怎么利用最后的时间尽可能的刷透真题,高效冲分,实现英语的逆风翻盘?
10月17日晚8点,我和我的好朋友:考研规划专家甘源老师,一起在他的直播间,跟大家一起分享考研英语逆风翻盘的秘笈。
前几天开直播为大家解答了考研英语阅读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这次和考研规划专家甘源老师一起,和大家谈谈冲刺期复习的一些真心话,而且一定得在直播现场给大家送点儿分数,交点儿干货才能走,大家抓紧预约别错过!我们直播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