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魂不朽传千古 英烈精神代代传——记孙龙珍烈士

教育   2024-09-29 22:33   新疆  



在巴尔鲁克山脚下的塔斯堤河畔,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坐落在此。陵园前一块巨石上镌刻着“守望”二字,凝结了几代军垦人的深厚情怀。


如今,那些英烈们的身影已渐渐远去。时间带走了生命,同时也铸就了伟大的精神;英烈精神震撼后人,同时为后人留下了无比宝贵的精神财富。英烈精神需要有人传颂,他们的事迹需要有人铭记,于是,就有了一批批传承者——孙龙珍民兵班,她们传承英烈故事,宣扬英烈精神,让世人详知,让后人谨记。


>>>

捍卫民族尊严,挺身守护和平
1940年,孙龙珍在江苏省泰县出生,1959年,19岁的她积极响应党的“支援边疆、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号召支边来疆到兵团工二师十二团火焰化工厂工作,是个样样争先的“铁姑娘”。
孙龙珍照片。图源:美丽九师公众号
1962年4月,“伊塔事件”发生后,孙龙珍主动请缨到农九师一六一团巴尔鲁克山下参加“三代”任务。1969年6月10日,在反击前苏联入侵巴尔鲁克山西部地区的战斗中,孙龙珍为了保卫祖国领土,捍卫民族尊严,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带着六个月的身孕参加了这次战斗,不幸中弹英勇牺牲,献出了29岁年轻的生命,她的遗体被安葬在了塔斯提河畔这片热土上。1969年6月13日,孙龙珍被追认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年8月2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革命委员会授予她“革命烈士”称号。

战士们在开垦。图源:美丽九师微信公众号。
孙龙珍牺牲时,大女儿于敏秀只有4岁,年幼记忆本就模糊不清,但1969年6月10日这天,却深深刻进了她的心里。事情传到连队,孙龙珍的丈夫于志林带着年幼的于敏秀,连夜冒雨赶回连部,看到妻子的遗体,他顿时晕了过去,而年幼的于敏秀缓缓走向母亲。于敏秀回忆道“我那时候并没有意识到母亲牺牲了,直到我姑姑抱着我妹妹在那哭,我才意识到母亲已经不在了。从此每年清明,父亲都会带着我们姐妹去给母亲扫墓,向母亲说说心里话,讲讲家常事,默默守护着。”

连队职工和少先队员祭奠孙龙珍烈士。图源:美丽九师微信公众号

孙龙珍(第二排左边第4名)与工二师十二团一连二班战友们合影。图源:乌鲁木齐市烈士陵园
孙龙珍当年的战友吴志贤老人回忆道:“孙龙珍是一个和蔼可亲的人,谁家夫妻闹矛盾,她都巧妙调和;谁家有困难,她都不遗余力帮助。她从老家来的时候,下定决心要建设边疆、保卫边疆,为边疆贡献自己的力量。她的奉献精神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她工作踏实、吃苦耐劳,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英烈精神

对烈士最好的纪念就是传承好烈士精神。为纪念孙龙珍烈士的英勇事迹,孙龙珍烈士生前所在的牧一连民兵二班被命名为“孙龙珍民兵班”,这也是目前全国唯一的一支履行维稳戍边使命、实行军事化管理、成建制的女子民兵班。几十年来,孙龙珍民兵班承担着驻边护边、联防巡逻、应急处突、辖区维稳、红色教育等多项职责,如同白杨树一样扎根在巴尔鲁克山区,先后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全国边海防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


孙龙珍民兵班。图源:美丽九师微信公众号。

孙龙珍民兵班和所在连队犹如扎根边疆的白杨树,根深叶茂,不忘初心使命,牢牢守卫着祖国的边防。孙龙珍民兵班民兵姜蕊说:“我们守护在这里,发挥着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作用,将烈士的感人事迹和可歌可泣的历史讲给更多人听,将九师白杨市红色文化代代相传。我们就像一个红色文化符号,我们的存在就是那段历史的存在。”


孙龙珍民兵班女兵向孙龙珍致敬。图源:丽九师微信公众号。

曾在孙龙珍民兵班服役的刘金翠,现在是新疆小白杨旅游公司的一名导游,她说:“我每次给游客讲孙龙珍烈士事迹的时候,讲着讲着就会流泪,因为那不仅仅是孙龙珍烈士的故事,也是自己爷爷奶奶的故事。一次又一次,游客感动着我,我也感动着游客。”

>>>

发挥阵地作用,厚植爱国情怀
伟大的国家不会丢弃过去的历史,挺立的民族不会忘记自己的英雄。1969年,为纪念孙龙珍烈士修建了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2009年,师团投资210多万元在原址进行了扩建,修建了汉白玉栏杆、墓碑、军垦浮雕墙,以及陵园绿化、道路等附属设施。当年,“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被列为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是兵团唯一的国家级烈士陵园,也是兵团级文物保护单位。2021年,师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积极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约600万元,再次对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进行了提升改造,新建了纪念广场、纪念碑、文化长廊、仿真雕塑等。

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图源:兵团日报微信公众号。

每年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重大节日期间,九师白杨市党员干部、职工群众及周边地方各族干部群众都会到孙龙珍烈士陵园开展纪念活动,缅怀革命功绩,弘扬烈士精神,每年受教育的各级党员干部达8000余人,社会各界人士达12000余人。

在孙龙珍军垦烈士陵园开展清明祭英烈活动。图源:丽九师微信公众号。

陵园旁,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犹如一部生动的历史长卷,展开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画卷。2004年,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建成使用,原名孙龙珍民兵班陈列室,历经三次改扩建,于2009年更名为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2014年正式对外开放,是兵团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兵团级文物保护单位,兵团党校党性教育基地,兵团党风廉政教育基地。馆内的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这里,记录着孙龙珍烈士的英勇事迹,也见证着兵团人屯垦戍边的伟大征程。

孙龙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图源:胡杨网

孙龙珍屯垦戍边陈列馆中的旧报纸。图源:美丽九师微信公众号

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孙龙珍烈士等英雄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英雄事迹,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容的兵团精神,已经在孙龙珍烈士牺牲的这方国土上深深扎根,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灵魂深处。
多年来,九师白杨市几代军垦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正是这样的坚定“守望”,铸成了一座“永不移动的生命界碑”。




监制丨殷雪静

编辑丨史进

责编丨贺伟 

来源丨九师白杨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兵团退役军人事务局
权威发布退役军人信息,解读相关政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