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一桶油”带富一个村

政务   2025-01-31 21:09   四川  


近日,川观新闻

《大山里,“一桶油”带富一个村》为题

报道了达川区

丰实“米袋子”“菜篮子”“肉盘子”

鼓起村民“钱袋子”



原文如下

“念到名字,就上前一步来领油。”

虎让乡罗庙村党群服务中心院坝里围满了人

村党支部书记杜丕泽高喊了一嗓子

他手拿花名册

手边是六纵列整齐陈列的100余桶菜籽油

身前聚拢的100余名村民

是这些菜籽油的“主人”

这天,罗庙村举行村集体经济分红大会,拿出800斤菜籽油,这是村里榨油坊自榨的,折合价值1万元,5斤一桶装共享给村民。这是罗庙村有史以来首次村集体经济分红。

“发展村集体经济能不亏钱就不错了,尤其是在我们这大山里的小村庄,去年实现收入15万元,实属不易。”多名罗庙村村组干部感慨万千。15万元收入抛开劳务开支和留存金还有盈余,村两委商议决定,分享给在村集体产业发展中劳务的100余名村民,“让大家共享发展的成果,共享收获的喜悦。”


虎让乡地处达州市达川区西北部

是全区最偏远的乡镇之一

从达川城区前往虎让乡最快捷的路

是走恩广高速在巴中市平昌县的青凤收费站出高速

再取道达州市通川区江陵镇,走乡道进入

全程66公里

需耗时一小时30分钟

位置偏僻,加之山岭连绵,虎让乡的产业发展步伐相对缓慢。罗庙村的常住人口只占户籍人口的30.7%,大量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2023年,罗庙村加大力度发展村集体经济,铺开高粱、油菜、中药材枳壳种植,但收效甚微。当年,罗庙村村集体经济的收益,不足以支出所需的留存金。

转机发生在2024年。向上争取20万元和村集体自筹资金四五万元,罗庙村建起了榨油坊。用当地干部的话来说,“这一招,使村集体经济迎来了井喷式增长。”

虎让乡原本有2个榨油坊,想来也能满足全乡8个村(社区)居民榨油需求。但由于交通不便,很多村民选择到隔壁的堡子镇、石桥镇等地榨油。罗庙村榨油坊建成后,由于出油率较高,加上本着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的经营思维,为所有榨油村民提供免费接送服务,使得大量村民选择来这里榨油。

罗庙村榨油坊还推出了一项政策,如果村民不拿走油饼(‌榨油残渣),非但不收榨油费,反而按每斤菜籽7分钱返还给村民。这对村民而言又多了一份吸引力,村集体则计划把油饼用作种高粱和油菜的肥料,种出的高粱卖给乡里的酒厂酿酒。

这些举措,使虎让乡的榨油去向格局陡变。2024年,罗庙村共榨菜籽30万斤,全乡50%以上的村民来这里榨油,甚至堡子镇、石桥镇的村民也来这里。

“每位村民分得一桶油,虽不多,却是村集体经济大发展鸣笛启航的开篇。”杜丕泽乐呵呵地,把一桶桶油递到村民手中,院坝里一片欢声笑语。

分完油,接着进行劳务工资的分发。13万元现金摆上桌面,集中支付给去年为村集体产业劳务的村民。“领了3280元。”村民杨万秀原先在城里带孙子,没想到回老家在村里就有活干能挣钱,“这下可以过个‘肥年’了。”

距离除夕仅有4天,这次分红也赋予了更多含义。“祝福村民们新年好,日子越过越红火。”杜丕泽说。

午后,罗庙村返乡农民工座谈会热闹开场,欢迎在外务工游子回到家乡,为家乡来年发展出谋划策。

一条“以做精农产品加工为突破口,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策略已经定下。罗庙村决定,扩大乡里酒厂规模,特别是做强品牌,带动高粱种植发展;进一步提高榨油坊的技术水平,做好产品包装推广,提升附加值。村干部前一天(23日)已接收到喜讯:明年罗庙村榨油坊产出的菜籽油,将直供达州本地企业升华集团。

整个虎让乡也咬定了壮大产业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思路。虎让乡副乡长朱红霞介绍,大力发展高粱、油菜2个主导产业,全乡8个村(社区)齐参与,同步打造“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发展玉皇村松林跑山鸡、罗庙村绿色榨油坊、龙岗村土法制作挂面坊、庙垭村生态青花椒、虎溪村粮药复合种植等特色产业,丰实“米袋子”“菜篮子”和“肉盘子”,鼓起村民“钱袋子”。

推荐阅读

来源:川观新闻

编辑:何奕劼

责编:胡竟之

审核:张家杭

达川发布
【老家达县·宜美达川】 机构名称:达州市达川区融媒体中心。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200155)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编号:1-23-4-2-0077)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