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昆明西郊
昆明西郊,藏着一个充满魅力的彝族古村落——大墨雨村。这里,不仅保留着300多年的彝族风情,更在“五引五带”战略的引领下,摇身一变成为宜居宜业的“网红打卡地”!
位置:距昆明主城仅12公里,平均海拔2200米,总面积25平方公里。
民族构成: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5%,汉族占15%,共2380余人。
经济支柱:农业种植(蔬菜、苹果)、外出务工、旅游业民宿(农家乐)。
80余户“新村民”共绘乡村振兴新篇章
自2015年起,大墨雨村在“五引五带”战略的引领下,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了从矿山关停到乡村旅游热点的华丽转身。引入80余户“新村民”,发展农文旅融合,实现了从矿山关停到乡村旅游热点的华丽转身。自此这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彝族古村落风貌的大墨雨村,成为了昆明半小时经济圈内的热门目的地。
强化党员学习培训,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人居环境。
新建的党建文化广场、硬化的入村道路、亮化的村庄街巷,每一处都彰显着党建的力量。
党员带头出租老宅,吸引各行各业人才入驻,促进新老村民融合。
自2015年起,大墨雨村已吸引80余户210余人的“新村民”入驻,他们中有画家、摄影师、木工、古琴师……他们的到来,为大墨雨村带来了新的活力。党员带头出租老宅,干部主动服务,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新老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保留彝族老宅风貌,融入现代生活元素,打造文创项目聚集地。
大墨雨村深挖古彝村舍、彝族手工刺绣等民族文化资源,将破旧遗弃的土坯房改造成极具特色的民宿和文创项目。像“墨雨暄”民宿、“麗日”永续生活教育体验中心等,都已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地点。
举办民俗活动、文创集市,提升乡村旅游品牌知名度。
火把节、重阳节、春节……大墨雨村总是热闹非凡。民俗活动、村集、长街宴等,让游客在体验中感受到彝族文化的魅力。
截至目前,已举办村集9期,长街宴2次,效果显著,周末、节假日游客量持续攀升。大墨雨村已成为热门乡村旅游目的地,周末及节假日游客量超500人/天。此外,村庄还积极承办各类交流考察活动,如缅甸副国级政党干部的交流活动、中联部新闻办的“云考察”线上交流活动等。同时,云南省委党校、市委党校、云南农村干部培训基地等多次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专题培训班到大墨雨村开展现场教学观摩,不断提升了大墨雨村乡村旅游品牌的知名度,2022年被评为“昆明市西山区基层党员教育实训基地(乡村振兴类)。
引进文创项目,解决当地就业问题。
为了持续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大墨雨村不断引入新兴项目。至今,大墨雨村已成功引进包括麗日永续生活、半日闲(木工)手作、應子服饰、默念别院、暖暖的小院等在内的30余个文创项目。
随着文创项目的涌入,老房子翻新、修缮和改造建设的需求也日益增长。村内具有技术的木匠、石匠和建筑人员自发组成了专业的施工队,人数达40余人。同时,改造成为民宿、经营场所等所需的服务人员也为当地提供了长期就业岗位,让村民们实现了“在家门口打工”的愿望,有效推动了村内产业的蓬勃发展。
政策扶持
大墨雨村的蜕变离不开政策的扶持。近年来,社区依托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实施了村间道路硬化、墙体美化、环境绿化和村间亮化等“四化工程”,显著提升了村内基础设施水平,改善了人居环境,为乡村旅游注入了强大动力。
通过实施省级“十百千万”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项目,整合多方资金建设了民族团结主题集市、民族风情乡街以及“小桥流水”小游园,并荣获“昆明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称号。
大墨雨村通过“五引五带”的创新工作模式,成功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自身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彝族古村,如今已成为了昆明乡村旅游的一张亮丽名片。未来,大墨雨村将继续秉承绿色发展理念,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品质和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优质、独特的乡村旅游体验,也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昆明西山发布
视频:安阳 赵正先 毕露文
推荐阅读
● 西山猫猫箐徒步计划
● 融媒面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