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志(1932年11月17日—2024年6月11日),男,出生于辽宁省昌图县,中共党员,航天技术专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开创者之一和学术技术带头人。曾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高级顾问、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院长、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航空航天部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暨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地地导弹系列总设计师。
1952年,王永志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1961年,从莫斯科航空学院导弹设计专业毕业,获工程师称号,后回国进入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体设计部工作。1994年,调往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继续担任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2007年1月—2010年9月,担任载人空间站工程实施方案编制专家组组长。2024年6月11日,王永志院士逝世。
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2003年,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0年5月4日,国际永久编号第46669号小行星命名为“王永志星”。2024年9月13日,王永志院士荣获“共和国勋章”。
1952年,王永志被清华大学航空系飞机设计制造专业录取。此后,他人生选择的每一步都与祖国命运紧紧相连。1957年是王永志与火箭正式建立联系的一年。他在苏联亲自见证了第一枚洲际导弹发射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那一年,根据中苏两国政府签署的协议,苏联首次向外国留学生开放火箭导弹设计专业。作为被选定的8名留学生之一,王永志的专业从飞机设计改为火箭导弹设计,研究领域从大气层冲到浩渺太空。
1978年,我国开展第二代战略导弹的研制工作。钱学森说,第二代战略导弹应由第二代人挂帅,建议由王永志担任总设计师。自此,他有了更多施展才华的平台,成为这个领域的领军人物。王永志敏锐观察到稍纵即逝的机遇,和同事黄作义等马上提出研制长二捆火箭,和院领导班子下定决心,承揽国际发射业务,打开国际商业发射市场的大门。
在王永志带领下,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全体干部职工开始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攻坚战——18个月,24小时不停工,全箭24套44万多张设计图样、120多个工艺攻关项目、5000多套特殊工装、几十个部段和十几万个零件、300多项大型地面试验、20项技术难题,都被顽强攻克了。
1990年6月29日,我国第一枚捆绑式运载火箭长征二号E 终于矗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并于1990年7月16日首飞成功。中国航天人创造了18个月研制一枚新型火箭的国际航天新纪录。从立下军令状到火箭成功发射,王永志的体重整整减了11斤。
王永志同志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创者之一,牵头论证提出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作为工程总设计师,为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实现载人航天历史性突破,作出巨大贡献;作为工程高级顾问,为我国空间站总体实施方案论证确定、推动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立项,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央军委强调到全军和武警部队需向王永志同志学习,学习他对党、对人民、对祖国、对社会主义无限忠诚,将聪明才智奉献给我国科学事业的高尚品德;学习他紧跟科技前沿,刻苦钻研,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拼搏精神;学习他勤奋敬业,不图名利,忘我工作的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
我们青少年需以他为榜样,大力弘扬载人航天精神,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为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做出新的贡献!
文章来源: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