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公立医院编制不足问题,重庆市对65家公立医院实行人员编制备案管理,在原有编制3.8万名基础上新增备案编制6.5万名。备案编制人员与原在编人员在职称评定、薪酬制度、养老待遇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
11月5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再次以”推广三明医改经验”为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本次发布会聚焦重庆医改的有关情况,尤其强调了医生关注的编制和薪酬问题。
在此之前,国家卫生健康委陆续介绍了湖南湘潭、江苏盐城、福建泉州、河北石家庄等地学习三明医改的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米锋表示,后续,新闻发布会还将走进其他省市,介绍当地学习三明医改经验的做法。
城市-区县-基层,
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
重庆市辖区有8.2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有3200万人,其中农村常住人口933万人,居民尤其是边远地区居民看病不方便、不高效的问题仍然存在。
针对这一问题,重庆市不断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扩容和均衡布局,重庆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潘建波介绍了重庆市的做法。
首先,建设好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市级统筹投入、编制、医保政策,支持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加快发展,加快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输入医院在重庆落地建设,提升区域医疗的整体水平。
其次,推动城市医疗资源向区县延伸,17所市级医院分区包片帮扶区县级医院,派出管理、医疗骨干人员不低于1年驻守区县级医院,提升区县的诊疗技术水平。
再次,推动区县级医疗资源向基层延伸。
全市建成医共体78个,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11个;市级财政投入2.5亿元,按照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标准,打造区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61个;以“县聘乡用”的方式向乡镇卫生院派遣区县级医院技术骨干,每年不少于1000人;开展“乡聘村用”的方式,用乡镇卫生院余编或者聘用的方式来招录执业医师到村卫生室工作,目前总共有417人;实施大学生村医计划,目前在编在岗的有65人。
最后,推动区域内医疗卫生连续服务,各区县全面建成“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心电诊断、病理诊断”资源共享中心,实现“基层检查、上级诊断”年服务群众超300万人次。
黔江区:
深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
黔江位于渝东南山区,距离重庆主城有300公里,群众到市级医院看病非常不方便,老百姓特别期待能够在家门口看大病、看难病。
重庆市黔江区委书记罗成表示,正是基于群众的特别期待,国家才实施了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黔江正是抓住了这个示范项目,主要从三方面来提高就近看病的能力。
第一个方面,加大政府的投入,发挥中央资金的牵头引导作用。
黔江区共投入了6.76亿元,整体搬迁了中心医院,顺位搬移了区中医院和区妇幼保健院,均衡布局全区公立医院。
投入了2.17亿元加强了肿瘤、心血管、重症医学和儿科等10个专科建设,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增至33个,并成功申报了国家肿瘤临床重点专科。
第二个方面,深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
落实重庆市医疗服务价格加快调整的安排,深化了DRG支付方式改革,优化医院的收入结构,医疗服务收入占比较项目实施前提升了4个百分点。
实施了编制备案制改革,增加公立医院人员编制1200名,同步制定了高层次卫生人才的专项政策,建立了医疗技术区级资金池。2022年以来,引进了学科带头人7名,博士硕士研究生46名,分别给予安置费20万-100万元。
完善了医院内部的激励机制,医务人员的固定收入占比提升至50.38%。
第三个方面,加强与高水平医院的合作。
黔江区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中心医院作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网络联盟医院,华西技术和管理加快向黔江区平移,已有72名华西专家来黔帮扶,目前已经开展了复杂肝癌切除术等新技术6项,群众在家门口也能看大病、看好病,区域内就诊率提高了2.1%。
提升诊疗能力:依托16名“区聘乡用”人员,指导卫生院新建了儿科、消化科等,同时发挥传帮带作用。卫生院现有8名医生可独立开展胃镜检查、儿科诊疗、全身麻醉等20项新业务,为辖区群众就近提供服务。儿科年门诊量超1.5万人次,群众不再需要跑到30余公里外的区级医院看儿科。
提升检查检验诊断能力:落实“基层检查、上级诊断”,群众在卫生院做了检查检验后,数据立即上传到上级医院诊断并出具报告,同时接入了市级医检互认平台,与所有入网医院实现跨院调阅、互认。今年以来上级医院帮助诊断6600多例,医检结果互认1000余例。
提升用药保障能力:依托区级“中心药库”,实现与区级医院药品的上下衔接,针对部分群众的特需药品,由卫生院提出申请、中心药库进行配送,保障了群众的用药需求。
提升快速转诊能力:与区人民医院信息系统实行了互联互通,针对危急重症患者,区人民医院可直接调取诊疗信息,提前了解病情,做好救治准备,通过绿色通道直接转至相应的科室,确保了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得到救治。
推荐阅读
· 汇聚诺奖院士名家,问道感染国际前沿 | 2024华西感染国际论坛暨四川省医促会感染病学分会2024学术年会成功召开
· 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呼吸治疗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学术研讨会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