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
助力突破科技创新到
产业创新“最后一公里”
5月27日,走进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记者看到,在各种以光谱仪、分析仪等专业仪器命名的实验室里,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各类电芯与材料的测试与分析。
“这是一款半固态动力电池包,它的能量密度是现有磷酸铁锂的两倍,续航里程可以达到1000公里,目前已经实现量产。其核心部件——电芯就是由研究院的孵化企业研发和生产。”在与巴斯夫共建的新能源汽车及储能联合研究中心,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行政副院长陈金锋向记者兴致勃勃地介绍起研究院的最新成果。
2017年,新能源产业加速成势,溧阳超前布局创新端,成立了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由被誉为“中国锂电之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立泉出任名誉院长,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研究员李泓担任总工程师,致力于打造一流的新型第三方研发服务型企业。
溧阳具有前瞻性的新能源产业布局为先进的科研成果与技术孵化提供了绝佳“试验场”。成立7年来,研究院已建成测试分析事业部、工艺工程中心、前沿技术中心、智能制造中心等功能模块,研究院及兄弟公司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纳米硅负极材料等技术研发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牵头和参与了多项储能领域国家和省级重点研发项目,研究院已与超400家动力电池上下游企业建立合作,包括贝特瑞、宁德时代、LG新能源、华为、吉利汽车等头部企业,近年来年度销售均已超亿元。
聚焦国家长远目标和重大需求,研究院现已形成从前瞻技术开发、高水平测试表征与失效分析、模拟仿真、工程放大到产业孵化、高端培训、信息服务为一体的全链条发展模式,真正实现把“产业化”刻进“平台基因”。
“科创界与产业界就像红花与绿叶,红花推动繁衍迭代,绿叶提供能量生长,是共生互促的创新生态。”陈金锋介绍,研究院创办以来,已推动包括天目先导、江苏卫蓝、中科海钠、复阳固态、麦格聚能、储慧智能在内的20多家新型储能技术公司孵化落地,包含关键材料、电芯、装备、系统及回收,涉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硅碳负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等下一代储能及动力电池技术,总估值超过300亿元,新型固态电池、低温电解液、低成本储能电池等原创技术,正在持续孵化落地。
在复阳固态储能科技(溧阳)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首批量产的补锂薄膜正如火如荼地赶制中。针对硅基负极首效低的现象,该公司首创了“固态腐蚀补锂技术”,可以大幅提高硅基体系电池的首效和克容量。
复阳固态专注研发固态电化学薄膜技术,于2019年从研究院成功孵化,这也是我国首家通过自主研发设备,实现量产补锂的企业。
“研究院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让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落地,企业负责工程放大,面向市场,实现‘样品-产品-商品’的路径。”复阳固态商务总监赵峰介绍,企业已面向十余家客户,为17种规格的极片进行了补锂送样,涵盖了硅碳、硅氧碳、硬碳等多种材料体系,应用场景广泛,涉及动力、消费类、小动力电池等领域,该技术也为复阳固态在补锂领域的领先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撑。
依托自身及孵化企业的创新能力,研究院构建起日益完善的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形成了向上探寻科研高度、向下直达企业应用的“顶天立地”创新格局。
“研究院正在积极扩大平台优势,集聚人才等资源要素,加速新型储能生产力的培育,助力突破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最后一公里’。”陈金锋说,未来,研究院将不断促进储能领域研发水平和研究质量的提升,攻克共性难题和瓶颈技术,加速新型储能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努力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储能产品高水平检测中心与关键技术发源地。
文章来源:中国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