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央行公布了2024年12月金融数据:12月新增信贷9900亿元,同比少增1800亿元;信贷余额增至255.7万亿元,同比增长7.6%,较上月回落0.1个百分点。社融增量2.86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9249亿元。
2024年12月金融信贷在修复中保持增长,这是2024年我国信贷投放的缩影。
1月14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央行副行长宣昌能等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宣昌能表示,2024年,央行坚持支持性货币政策立场,助力经济保持回升向好态势,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次实施较重大的货币政策调整
国内信贷需求有所修复
多个指标显示,2024年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
据宣昌能介绍,金融总量合理增长,1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0%,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7.3%,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7.6%,都高于名义经济增速。贷款利率稳步下行,12月份,新发放企业贷款利率约为3.43%,同比下降0.36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为3.11%,同比下降0.88个百分点。信贷结构不断优化,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1.9%,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3.0%,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4.6%,继续高于同期全部贷款增速。
“信贷需求出现修复,”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首席金融研究员王运金告诉中国工业报,2024年全年新增信贷18.09万亿元,同比少增4.65万亿,信贷余额增速下降3.0个百分点,信贷增速回落幅度较大。从2024年12月来看,2024年底国内信贷需求小幅修复,信贷增速下降节奏放缓;年底各地前置发行提前下达的2025年专项债,政府债券单月增量规模突破纪录。
央行调查统计司负责人张文红表示,2024年末,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余额为408.34万亿元,同比增长8%,增速比上月高0.2个百分点。全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32.26万亿元,处于历史较高水平。
从结构上看,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主要有四个特点:一是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贷款保持合理增长。全年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7.05万亿元。二是金融体系配合财政持续发力,政府债券融资同比多增较多,为历史最高水平。2024年,政府债券净融资11.3万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水平,同比多1.69万亿元。三是企业债券融资高于上年同期水平。2024年,企业债券净融资1.91万亿元,同比多2839亿元。四是表外融资中的信托贷款同比多增。
张文红表示,总体上看,2024年社会融资规模保持了合理增长,有力支持了实体经济的恢复向好。
开源证券指出,2024年12月的金融数据是一份不平淡的收官数据:居民中长贷连续3个月改善,企业信贷受化债制约,12月社融增加28507亿元,同比多增9181亿元,社融规模显著扩张。
“五篇大文章”积极落子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做好“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央行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各领域指导文件,细化工作举措,加快政策传导,取得了积极进展。
邹澜表示,在“五篇大文章”中,科技金融居于首位。2024年央行设立了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持续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强度和水平,深入推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优化科技企业跨境融资制度机制,构建多元化接力式科技金融体系。在绿色金融方面,优化碳减排支持工具,在上海试点将支持范围扩展到低碳转型,引导更多信贷资源投向绿色低碳发展。在普惠金融方面,将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从2%降到了1.75%,额度增加了1000亿元。组织实施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五大专项行动。在养老金融和数字金融方面也持续发力,不断加强制度和市场建设。
吉林大学校委会副主任、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吉林大学原党委常委兼常务副校长邴正告诉中国工业报,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尤其是对于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工作而言,金融要素的投入至关重要。一个区域金融要素投入越多,经济往往更有活力。
邹澜表示,从全国来看,金融对“五篇大文章”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24年末,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3%,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4.6%,涉农贷款同比增长9.8%,2024年三季度末,绿色贷款同比增长25.1%,这些贷款都显著高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说明信贷结构是在加快优化进程中的。融资可得性明显提升。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超过6000万户,已经覆盖了约1/3经营主体;科技型中小企业获贷率接近50%。融资成本持续处于低位。
“双宽松”政策落地将推升信贷增速
版权声明:【我们尊重原创。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