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丰收铺就致富路

时事   2024-10-13 19:30   辽宁  

生姜丰收铺就致富路


《葫芦岛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宝程


在30多年的时间里,绥中县小庄子镇生姜种植从零散的几亩,骑摩托车到城里售卖,发展到如今规模化、技术化种植5000余亩,每天几十辆外地大货车到田间地头收购。“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在现实中活灵活现地上演。那醇厚的姜香,在金秋十月充满丰收味道的大地里久久不能消散。



10月12日,记者走进小庄子镇生姜种植基地,满目金灿灿,姜香四溢。一株株生姜根茎粗壮、品质优良。男工在前面用耙子挖,女工在后面用壁纸刀削。大家动作麻利、欢声笑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小庄子镇海泉村村主任丁铁力告诉记者,他经历了生姜从简到繁、从衰到兴的过程。“当地气候温润,土质肥沃,还有一定比例的沙子,透气性、透水性较好,地势稍高,非常适合生姜种植。可长时间以来,受传统农业影响,很少有人种植,只是几亩、几十亩零星出现。”


小面积种植,收获的生姜也不多,骑摩托车到绥中城里销售,几天就卖完了。看到种植户挣钱了,其他村民也纷纷效仿。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当地大规模种植生姜。截至目前,共种植5000余亩。由于当地的生姜品质好,山东、河北、河南的客商均过来收购。

“看到生姜生意日渐红火,创出了品牌,2007年,我们适时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到目前有成员200余户。大家拧成一股绳,揣摩新技术,切磋好经验,形成产业化优势,在市场上才能站稳脚跟。”丁铁力说。

30岁的村民张京家种了70余亩生姜,别看他年纪不大,但技术、经验相当了得。“生姜种植大体分三步走,分别为选种、育芽、管理。每一个环节都必须倾力、用心,稍有疏忽,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不良后果。”

张京进一步解释说,姜种选购,一般都去山东,那里的无冻害,出苗率高,价格公道。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就会扣膜育芽。五一左右,放风、除草、浇水、施肥等。“施的肥全是农家肥,从当地或周边的养殖户家买。地里有深眼井,赶上旱季,就通过井水滴灌。生姜不喜涝,像前一段时间的大洪水,还好我们这里的地势稍高,且两侧的河道排水性能好,才没造成伤害。”

10月初,小庄子镇开始收获生姜,至10月20日左右,基本收获完毕。由于科学的田间管理,今年当地的生姜喜获丰收,无论是规模还是产量,较往年都有大幅度提升,每亩产生姜1.2万斤至1.5万斤,全镇共收获生姜6500万斤左右。按照时下每斤3元的价格,全镇生姜产值近两亿元。

最近一周,张京家的地里天天都有五六十人在收姜,最多时有百余人。一男三女凑成一组,大家默契配合,一天能收0.6亩姜。“每亩能卖将近4万元钱,每亩的人工、种子、肥料等费用约1.3万元,纯利润能达到3万元左右。我们村所有的种植户都和我一样,大家尽享丰收的喜悦。”

尤为让人振奋的是,此前,山东一家外资公司对小庄子镇生姜进行了多达245项检查,鉴定结果为接近有机生姜标准,绝大部分合格,达到无农药残留标准。丁铁力说,当地的生姜,不仅畅销国内,还远销日本、美国、欧盟等地,深受消费者青睐。

生姜浑身都是宝。收获、加工后的“姜把儿”,可以制成姜丁、姜块、姜泥。生姜的叶、茎可以加工成饲料,偶尔喂牲口,也可以晾干当成柴火。

在生姜收获季,还吸引着本地及周边乡镇剩余劳动力。采访时,记者看到,小庄子镇劳动力市场天天有四五百人在等着干活儿。也有农村经纪人,他们从宽邦、加碑岩等乡镇找来劳动力,男工每天280元左右,女工230元左右,极大地活跃了当地劳动力市场。

据了解,及时洞悉到生姜红火的市场,当地政府向有关部门申请,将筹建恒温库。届时,可以一部分生姜储存起来,赶上年节及来年错季销售,使利润最大化,让广大种植户受益更多。

“我们镇有不少人从事生姜种植产业,生姜丰收不仅让村民腰包鼓了,更激发了村民扩大种植规模的热情。党委、政府一定当好参谋、助手,大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提供技术支持,拓展销售渠道,让姜香充溢着老百姓的餐桌,让小庄子镇的生姜产业成为一张靓丽的名片,成为村民通往幸福生活的‘金钥匙’。”小庄子镇党委书记刘伟说。

图为村民正在装生姜。

《葫芦岛日报》全媒体记者 杨兵 摄


主 编:王 岩 责任编审:崔 迪 杜  张宏静

政务要闻编辑:   李海洋   笑怡   

综合新闻编辑:焕平   武秋子

编导剪辑制作:薛宇航 视觉美编:李奇伟

视觉审录田 嘉 权威发布、微博编制:孟庆男

葫芦岛日报
打造平面纸质媒体与新媒体结合,与网友互动,爆料新闻最新、最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