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飞和沈飞的六代机都首飞了。
那么,与六代机协同作战的无人机(忠诚僚机)又长什么样呢?
先看图。
这是沈飞设计的一款新型无人战机方案,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采用了7台发动机。
这恐怕是目前所见的中国战机里面采用发动机最多的一款战机方案。
其中,沿着机身轴线设置的是1台主发动机,是一台涡扇发动机,同时在主发动机的两侧,对称布置了6台固体火箭发动机。
我们知道,未来是无人的时代,无人机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虽然目前能看到的无人机,主要还是集中于侦察、打击等领域,但未来的无人机,必然向空战领域进军。
忠诚僚机,是近几年比较热的发展潮流,随着歼-20S的诞生,中国的忠诚僚机也必将诞生。
忠诚僚机的一大任务,就是前出侦察,顺带吸引敌方火力,掩护后面的主战飞机作战。
这样的作战环境之下,忠诚僚机必然成为敌方首先打击的目标,那么,自身的防御能力就尤为关键。
当敌方的空空导弹来袭时,忠诚僚机如何躲避?
由于忠诚僚机属于无人驾驶,飞行不受飞行员生理承受能力的限制,可采取更大过载的机动动作来躲避空空导弹的攻击,有效提升忠诚僚机在空战中的生存机率。
然而,忠诚僚机在机动躲避空空导弹过程中,需提高迎角以产生足够的法向过载,但提高迎角的同时会导致忠诚僚机飞行阻力增加,且机动过载越大、阻力越大。
当前对空作战飞机普遍采用涡轮风扇发动机作为动力装置,涡扇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决定了其无法实现忠诚僚机做大过载机动飞行时的推阻平衡,导致忠诚僚机速度降低。
忠诚僚机飞行速度降低,反过来导致最大可用过载下降,不利于实现对空空导弹的规避。
所以,沈飞设计了一种新型的无人战机,在采用飞翼布局提升隐身能力的同时,还采用了1台主发动机+6台辅助发动机的新布局。
这是前视图。
沈飞的新型无人机,机身头部的外廓采用冯卡门曲线设计以降低超声速飞行阻力,机身下表面采用船形(倒梯形)的截面设计、机身上部沿机身轴线布置进气道,以增强无人机的隐身特性。
这是俯视图。
沈飞的新型无人机,采用了飞翼布局,机翼主要由主翼和边条翼组成,主翼提供飞机飞行时的主要升力,边条翼主要用于提升机翼升力特性。其中,主翼的前缘和后缘分别设置舵面,边条翼与主翼前缘采用折线设计以减小前向雷达散射集中角度、提升无人机隐身特性。
无人机的动力装置采用1台涡扇发动机+6台固体火箭发动机组合形式,固体火箭发动机用于提供瞬时大推力。固体火箭发动机的直径小于涡扇发动机,而且长细比也远大于涡扇发动机。
工作时,机身两侧对称的两个固体火箭发动机同时点火,以避免对无人机产生较大推力偏心干扰。固体火箭发动机安装处的机身传力结构进行适应性加强设计。
无人机对空作战过程中,通过机载传感器判断空空导弹来袭,适时拉起迎角进行大过载机动。无人机建立迎角后,启动固体火箭发动机,利用固体火箭推力平衡大迎角飞行时的气动阻力,以保持无人机飞行速度稳定。固体火箭发动机工作结束后,无人机迅速降低迎角进入小过载飞行状态,继续执行对空作战任务。
不难看出,沈飞的这款基于6台固体火箭辅助动力的高机动无人机,通过采用技术成熟、可靠性及环境适应性好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可有效避免无人机大过载飞行过程中的减速情况,增强无人机对抗空空导弹时的机动能力,提升无人机在空战中的生存机率。
成飞六代机与忠诚僚机协同作战示意图
沈飞的无人战机如此,成飞的无人战机又会采用什么样的技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