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生活 无处不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其实“社群”在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身处网络时代,部分人满足日常生活需求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但却因此失去了线下社交的亲密感,陷入“群体性孤独”,唯一的解决方式是与他人产生联系。而“社群”通过线上联络、线下活动的方式,既有网络社交的便利性,还能满足线下社交的需求。各类玩具“社群”、读书“社群”、旅游“社群”、健身“社群”……每个人重新审视一下自己的生活后就会发现,其实大部分人都生活在不同“社群”中。而因为“社群”的兴起,不少商家的营销手段也以各类“社群”为依托,这也说明了“社群”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人们为何会如此热衷于“社群”生活呢?调查中发现,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一是共同的兴趣爱好。比如,喜欢“二次元”的人们和聚在一起学非遗的人们。二是想做一件事情,但又不想孤单一人时,希望能找到陪伴者。这是“搭子”“社群”兴起的原因。三是生活中的烦闷需要纾解,但又不想找“熟人”,只想“不负责任”地向陌生人倾诉,就像亚君的“社群”。而这些“社群”还有相同的特点:“社群”里不会有同事、朋友或者同学,是一群完全陌生的人聚在一起。他们的交往大部分仅限于“社群”活动中,极少会在生活中的其他场合再有交集,他们的相处简单而又放松,完全没有负担。
“当前,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喜爱的‘社群’活动是一种新兴的社会交往方式,往往借助数字技术开展社会交往,具有‘浅交往、弱关系、强目的’的特点。”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桂慕梅认为,人们热衷组织“社群”开展活动,是因为有日常交往、信息获取与分享、发展个人兴趣和爱好、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等需求。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很多人出生成长在一个地方,求学就业在另一个地方,脱离原有熟悉的社会关系网。为解决日常生活的现实所需,或为排解生活中的孤独感,他们需要建立新的社会关系网。部分人通过“社群”活动发展个人兴趣爱好,跳脱日常单调重复的工作生活环境,进入新的社会空间,既是身心的一种释放,也让人能够体会到对生活即刻的掌控感。另外,人们选择进入某个“社群”,最初就抱持对这一“社群”活动内容及其文化内涵的认可和接受,通过亲身的“社群”活动实践,个体感觉被“社群”所接纳和包容,往往能够产生一定的归属感。
弘扬正能量
桂慕梅告诉记者,“社群”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仍要注意在新型社群关系中,成员之间往往缺乏足够的了解和信任,沟通交往流于表面,难以触及深层次的情感和思想,可能会产生交流障碍,导致误解、隔阂,甚至矛盾的产生。
“‘社群’存在的些许风险对于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来说,其实是‘瑕不掩瑜’。”天津理工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系博士、讲师杨亮承认为,人们参与“社群”活动,能够在共同的目标或兴趣基础之上找到特定情景的陪伴者,还能通过构建各种纽带,建立与现实社会的联结,使他们找到情感和社会支持、获得价值与社会认同、得到情感共鸣和缓解孤独等。当学业、工作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人们可以通过“社群”的“弱关系”获得建议和帮助,有助于缓解焦虑的情绪,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而且大家朝着同一目标和兴趣去努力,其实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给社会带来正能量,还能促进消费,有助于经济发展。“如今的‘社群’关系既反映了人们对个性表达和社交质量的追求,也体现了他们在快速变化的社会中寻找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所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