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宝鸡“周源秦根 山水美城”城市文化形象,宝鸡市文联举办了“周源秦根 山水美城——历代名人咏宝鸡”书法美术作品展,用“周源秦根”“山水美城”“人杰地灵”“时代华章”“成语典故”“古老地名”六个篇章,展出主题书画优秀作品120余幅,以书画之艺,赓续周源秦根文脉,探寻宝鸡文明滥觞,赞咏宝鸡历史璀璨,献礼伟大祖国华诞。现将入展作品予以展示,以飨读者。
《石鼓·吾水鼓铭文》
注:石鼓文产生于先秦时期,是中国最古老的石刻文字之一,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享有“石刻之祖”之称,被康有为誉为“书家第一法则”。《吾水鼓》铭文为秦公述志诗,记述了秦公狩猎、庆典、祭祀、练兵等活动,歌颂了秦国富民强、山河壮美之景象。秦曾建都于“雍”(今宝鸡凤翔)长达294年,有19位秦国王公在这里执政,雍州也是华夏九州之一。
《何尊铭文》
注:何尊,西周早期青铜器,国家一级文物、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出土于宝鸡市陈仓区贾村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宝鸡青铜器博物院镇院之宝。内底铸有铭文122字,记述了周成王对于宗小子何的训诰之辞,其中“宅兹中国”为“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
《大盂鼎铭文》
注:大盂鼎,西周早期青铜器,出土于宝鸡岐山县京当镇礼村,为晚清“四大国宝”之一,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其内壁铸有铭文291字,记述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是研究西周分封制重要史料。其中记述的殷商酗酒教训等,可谓中国最早的“禁酒令”。
《逨盘铭文》
注:逨盘,西周晚期青铜器,出土于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内底铸有铭文372字,是西周晚期金文代表性书作。记载了单氏家族8代人辅佐西周12位王征战、理政、管治林泽的历史。第一次印证了《史记·周本纪》所记西周诸王名号,对西周断代工程所拟的西周宣王年表做出了检验。
《秦公镈铭文》
注:秦公镈,春秋时期青铜器,出土于宝鸡市陈仓区太公庙村,其上铸有铭文135字,钟铭细劲,镈铭沉厚,开秦小篆之先河。其中重点记述了秦公被赏宅受国之事,佐证了《史记》中对此史实的记载,彰显了春秋时期秦人在宝鸡“虩(xi)事蛮方”、韬光养晦、发展壮大的雄心壮志。
《诗经·大雅·绵》(节选)
注:宝鸡作为周王朝的肇始之地,是先秦文学的发源地,是孕育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摇篮。《诗经·大雅·绵》讲述了西周先祖古公亶父,率领周部族由旬邑、彬县一带迁徙宝鸡岐山、扶风周原之地,开国奠基,振兴周族的光荣业绩。所选诗句通过盛赞宝鸡周原土地肥沃、野菜甘甜、民众勤劳等场景,勾勒出周人自力更生、同筑家园的美好画面。
注:这首诗盛赞了周成王出游卷阿的宏大场景。卷阿在今岐山县凤凰山南麓,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宫廷游览教化场所,也是西周王朝的采诗之地。所选诗句以凤凰比喻周王,以百鸟比喻贤臣,渲染出君臣相得的和谐气氛,是西周礼乐制度和文化精神的形象体现。
《诗经·小雅·鹿鸣》(节选)
注:这是一首宴饮诗,原为周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逐渐推广至民间。内容正大平直,风格中和典雅,既丰腴又婉曲,一派祥和气象,展示了周人热情好客、庄重华贵的宴客之礼和真诚敦厚的品德样貌。曹操《短歌行》引用此诗前四句,以表达渴求贤才的愿望。
注:这是一首周人纪念召伯(召公)的诗歌。召公巡行乡邑,从不烦劳百姓,常常在其采邑的一颗甘棠树(相传在岐山县刘家塬)下处理政务,为百姓断决狱讼、调解纠纷。后人颂其德政,悦其教化,缅怀其人,敬重其树,把这棵树尊为“召公甘棠”。
《诗经·国风·秦风·渭阳》(节选)
注:这是一首送别诗,描写了秦康王送舅舅晋文公重耳回国就职国君,在渭水边的送别场面。外甥从送别舅舅想到已故的母亲,表达了甥舅之间深厚友谊以及儿子对母亲的思念之情,也表明了“秦晋之好”的亲密关系。其典故历代广为引用,清人方玉润所著《诗经原始》称此诗为“后世送别之祖”。
《诗经·国风·秦风·无衣》(节选)
注:这首诗是秦地的军中战歌,描写了秦兵在缺衣少穿的艰苦环境下,毅然奔赴沙场,为国而战。体现了秦国士兵骁勇善战,军民团结互助,共御外侮的高昂士气和乐观精神。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注:这首诗以千水渭河一带为场景,描述了作者想见一人而不可得的惆怅与苦闷。后引申出成语“秋水伊人”。 现代学者普遍认为这是一首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的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