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个中国记者节——唱出我们的歌

时事   2024-11-08 10:36   青海  

——讲述百姓故事 触摸发展脉动——

今天,我们迎来第25个中国记者节。

今天,我们一如既往地奔波在新闻采集的路上。

一路走过春夏秋冬,我们的脚步遍布青海大地,用文字、图片、视频讲述青海奋进故事。

一路走过风霜雨雪,我们跋山涉水关注三江之源,用心用情展现青海儿女勇毅前行的力量。

不论是描绘大美青海亮丽风光、勾勒乡村振兴壮美画卷,或者是展现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的火热情怀,还是捕捉青海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瞬间的真实与感动,我们一直在路上。

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心怀梦想,肩负使命,我们将继续一路前行。


不断寻找最触动心灵的表达方式

2024年,西海全媒体视频团队多次深入海拔4000多米的高海拔地区,用心用情,挖掘一个个鲜活而生动的人物故事,努力探索网感十足、朴实动人的视频故事拍摄手法。

我们过滤了光环式的昨天,裁切了拔高式的空谈。我们注重每个人物最真实的感受,不断地捕捉他们毫无造作的表现。一颦一笑,只言片语,力求纪实;我们尽量不用镜头正对拍摄者,在心平气和又不厌其烦的沟通中,让人物故事通过镜头得到最接地气的展现;我们的团队似乎都习惯了轻量化摄制,走到哪里,就拍到哪里,走到哪里,就剪辑到哪里,赶时间,赶工期,赶着比别人更早的发布,赶着在各平台成为热搜。

从果洛花石峡派出所“高原雪警”到甘德县柯曲镇“生命守门人”,从国能青海黄河玛尔挡水电开发有限公司青年突击队到“牛”起来的玛尔洛,越深入挖掘,越能感受到他们朴实平凡的故事背后,满是坚毅,满是智慧,满是对雪域高原的钟情与热爱。

用视频讲好青海故事,2024年,我们小试牛刀。除了雪域高原,还有河湟谷地,我们用视频讲述一个个有料、有用、有心、有爱,且更带网感的故事。我们仍在探索,努力寻找视频故事最触动眼球和心灵的表达方式。

(西海全媒体记者 史凯)



见证青海冷凉蔬菜“种”出金字招牌

作为跑农业口的记者,今年以来,关于冷凉蔬菜的报道已做过不少,如《青海头茬冷凉蔬菜直飞香港》《青海省冷凉蔬菜累计供港澳破千吨》等,每次采访都有不同的体会。

9月9日至12日,2024青海—香港经贸交流合作推介会在香港举行,同时还举办了供港蔬菜联络基地的揭牌仪式。以此为背景,9月11日,我们前往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冷凉蔬菜种植基地,了解高原夏菜如何北菜南运,直供港澳。采访中,我了解到种植户立足本土深耕新品,学习种植技能,看到刚采摘下来的蔬菜经过多道程序后搭上开往港澳地区的冷链车,感受到产业的发展如何为当地村民创造就业岗位,增加收入。随后,以《青海冷凉蔬菜:走出高原进港澳》为标题的整版报道于9月12日刊发。

目前,冷凉蔬菜已成为我省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全省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我将继续用笔触记录下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发展的点滴,也期待这块金字招牌能绽放出更璀璨的光芒。

(西海全媒体记者 吴予琴)



心怀使命我们逆行而上

每一次险情,都市报人都排除万难第一时间赶赴现场。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比邻大河家镇的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和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同时受灾。地震发生后,社编委会立即组织应急报道小组赶赴地震第一线,同事们从出发的那一刻就开始直播,让受众全程看到“逆行者”们奔赴现场的实时画面。

作为地震口的记者,由于要参加凌晨三点召开的地震新闻发布会,并未一起赶往现场。隆冬寒夜,一切未知的情况下,同事们顾不上手写稿件,我便在大后方通过他们发来的一条条语音,再结合直播及工作群里的照片和视频,写下了《寒夜逆行——地震首夜救援一线特写》的稿件,署名是所有参与报道的同事。此后,我陆续写出《震后24小时全景:救援展现青海速度》《震后48小时:处处涌动“青海温度”》《黄金72小时:凝聚起锐不可当的“青海力量”》系列稿件,深度展现我省抗震救灾的群像。

是的,无论灾难突袭还是重大事件降临,《西海都市报》的记者都心怀使命。因为我们是时代的瞭望者,是民生的记录者。当地震摇撼大地、火灾吞噬希望,我们会和所有逆行者一样冲向一线,用镜头定格画面,用文字传递力量。记者节之际,我为这份职业自豪,未来我们依然会用行动践行责任,让真相和温暖通过我们的报道抵达每一个心灵。

(西海全媒体记者 周建萍)



我们跑腿 我们帮办

作为西海都市报《记者帮》栏目记者,今年以来,我围绕回应、解决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写了很多新闻报道。

《垃圾待运点设在小区旁臭味难闻记者协调多部门问题得以解决》《四川的张女士你的感谢送到了》《租个充电宝10分钟被扣费99元?》《鲁青公园能否增设单双杠》《窗前大树遮光堵得慌盼望修剪!》……接到相关线索后,我与当事人先沟通,再到现场采访,随后联系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寻求解决办法,尽己所能帮当事人解决问题。

总结自己写的这些报道,让我意识到,这一篇篇报道进一步拉近了《西海都市报》与广大读者之间的距离,也架起了群众与政府部门沟通的桥梁。这也是我们践行和磨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最好方式。

“真的谢谢你们……”为百姓解难题、办实事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多当事人的肯定和赞许。其实,这份赞许背后离不开《记者帮》栏目每一位记者的努力和付出。

西海都市报《记者帮》栏目上线至今两年多来,收到了老百姓上万条求助。不论问题大小,我和同事们齐上阵,轮番帮办,认真倾听老百姓的烦心事,耐心帮忙联系相关部门和单位解决问题。相信《记者帮》会越来越好!

(西海全媒体记者 季蓉)



让全国人民感受青海民俗魅力

年初,湟中鲁沙尔高跷队登上河南春晚火爆全网,这让传承了600多年的鲁沙尔高跷再次走进大众视野。2月21日,正月十二,又到了一年一度鲁沙尔高跷惊艳亮相的日子,身为湟中区的跑口记者,我全程记录了鲁沙尔高跷火爆的场面,西海都市报全媒体通过直播、短视频、图片、文字等,带领广大网友身临其境感受省级非遗鲁沙尔高跷的魅力,引来全国百万网友的围观。

龙年春节,我一直在采写青海社火的稿件,《踩高跷练社火村里年味渐浓》《老爷山下村晚闹大通街头年味浓》《鲁沙尔高跷正月十二闪亮登场》《社火闹新春耍出幸福年》《“青海社火,社火界的天花板”》《鲁沙尔高跷队惊艳亮相》《全国百万网友云看青海社火》《青海社火今年为何格外火》等一篇篇报道,让全国网友聚焦青海社火,感受青海民俗文化魅力,也让为此骄傲的青海人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更加坚定了文化自信。

(西海全媒体记者 郭红霞)



交通发展带来更多惊喜和便利

列车上体验蔬菜采摘,是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西宁客运段为提升旅客服务体验推出的又一创新举措。火车上的“采摘蔬菜”不仅为乘客提供了新鲜的视觉享受,更传递了一种绿色、健康、可持续的生活理念。

《17趟列车上蔬菜可现摘现炒》经西海全媒体平台报道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让人感受到了交通的发展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惊喜和便利。采访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我省交通行业在不断创新服务、提升旅客体验方面所做的努力。

近年来,青海交通行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交通网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公路方面,青海建成了多条高速公路和国道,连接了省内外的重要城市,大大缩短了人们的出行时间。铁路方面,青海已经融入了全国铁路网,高铁的开通更是让青海与全国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航空方面,青海的机场设施不断完善,航班数量不断增加,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西海全媒体记者 徐变银)



继续做一名“燃灯者”

记得有这样一段话:我们愿继续行走在新闻行业的山脊线上,继续做一名“燃灯者”,照亮前方的路途,坚守该坚守的,改变该改变的。

要说“燃灯者”,我想讲讲我们的“高招会”!时间回到2016年夏天,在一次招生采访中,和高三毕业班的老师聊起考生不会填报高考志愿的事情,怎么办?能不能把高校招生的老师邀请到青海来,像招聘会一样面对面和考生沟通交流。有了想法,就要付诸行动。我立即联系高中学校看是否有各高校的联系方式,打了几个小时的电话,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整理收集了大约30所高校招生组的联系电话,并和他们取得联系,招生组的老师也愿意来到青海做宣传。

从策划到执行,整个活动用了不到20天。这是我省首次以这种形式做招生服务,这也是《西海都市报》的一次新探索和新尝试。

2017年,我们在前一年的基础上,再启动高招会活动。这一年,参会高校达到92所。2019年,我们的“高招会”延伸到了海东市乐都区,参会高校达到160所,活动从筹办到执行,用了整整50天。

之后,我们探索线上高招会的模式,顺应新媒体需求,招生服务向“云端”进军。

其实,办活动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可是能帮助到考生和家长,看到他们认真咨询的样子,听到他们连连不断的道谢,一切都值得了。这就是记者的光吧,这就是“燃灯者”的使命。

(西海全媒体记者 莫青)



这是我们西海都市报人的担当

2024西宁金秋房博会就像一场盛大的狂欢,至今仍在我的脑海中闪耀。

作为房博会承办方——青海西海都市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一员,我有幸参与其中。而我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我告诉自己不能退缩。从活动策划开始,到落地执行阶段,我和同事们反复构思每个环节,不敢有丝毫懈怠。场地搭建时,我们一起奔波,每一个细节都要再三确认。

“高原影像·时代赞歌”主题摄影展、金秋菊花香满园花卉展、房地产展示区、金融政策服务区,这些区域的打造是我们集体的心血结晶。大家努力让每一个环节、每一处细节做到最好,就像在编织一个美丽而坚实的梦。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为西宁市乃至全青海省房地产市场搭建的展示与交流的平台,意义非凡。

青海西海都市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是顺应报社发展需求而生,它承载着助力传统报业转型发展的重任。2024西宁金秋房博会成功举办,我们拓宽了业务领域,也助力了《西海都市报》转型升级。其间,展现的是西海都市报人的担当。

(西海全媒体记者 潘娟娟)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作为一名驻站记者,我长期活跃在基层一线,出门便有广阔的新闻世界。进山入草原,贴近群众生活,头顶着星星回家,这是我的日常。走进现场,采写沾泥土带露珠的新闻稿件,这是新闻记者的职责与使命。

今年7月,我在贵南县采访,发现了一家贵南黑藏羊专卖店。长期以来,黑藏羊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只用来扩种繁育,不对外出售。当即,我去找店主了解情况,不巧,店主马占元去西宁办理开分店事宜。青洽会期间,我专门跑到西宁,找到马占元采访。最终,《青海贵南黑藏羊走俏省外市场》稿件一经刊发,引起广泛关注,大家纷纷来电了解有关情况。

站在海南大地,放眼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像马占元这样,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依靠政策东风,积极转型发展产业,努力创造美好生活的农牧民群众还有很多,他们用奋斗的汗水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为乡村振兴增添一抹动人的色彩。

回首来时路,5年驻站记者生涯,我不是在采写新闻,就是在采写新闻的路上,而对于此,最好的注解是:“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西海全媒体记者 马璞馨)



首次直播大型体育比赛圆满成功

2024年,“大美青海高原足球”超级联赛为青海广大球迷送来了一场场足球盛宴,从场上一幕幕令人难忘的进球时刻,到场下“农体文旅商”深度融合办赛,充分展现了青海足球的魅力和潜力。

作为一名体育记者,我深入报道了青超联赛的台前幕后,从8支球队组建、队员选拔到开赛前的封闭训练、开幕式和揭幕战、年度56场比赛,再到“村超”、闭幕颁奖式、对外合作交流赛等,足迹遍布省内外。

比赛期间,我除了做好文字、图片、视频新闻的及时发布,每周比赛前,我都会在场边与参赛球队的教练员、球员沟通,以便获取赛事的最新信息;赛场外,我还前往了各地区独具特色的农畜产品展位采访,通过足球赛延伸“青字号”的发展潜力,讲好高原臻品的故事。

更值得一提的是,西海都市报直播团队承接青超联赛实况直播工作,首次直播大型体育赛事并取得圆满成功。为了做好直播,我们的团队需要提前一天赶往比赛现场,做好赛前机位架设、信号测试等工作,克服海拔较高、连续奔波奋战的困难,尽最大努力为广大网友提供精彩的赛事直播。

(西海全媒体记者 李延绯)



用心用情讲述海拔4000米的青海故事

今年8月,西海都市报社和祁连山国家公园青海省管理局组织了“秋访祁连山”系列报道,一周时间里,我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牧场、伊克拉管护站,以及天峻县阳康管护站采访,感受颇多。

海拔高、距离远、高寒缺氧是管护员生活的常态,生态管护员们不怕辛苦,日夜坚守在第一线,守护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他们的奉献感动着很多人。一路跋涉,一路采访,我接连报道了《雪山牧场的见证——探访祁连山国家公园雪山牧场管护站》《绣花绣鸟秀祁连》等作品。

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如何进一步做好重大主题报道、讲好青海故事?我在采访祁连山后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一线,脚踏实地,扎扎实实采访,将“四力”要求落地、落实、落细,落到最基层,讲出“懂青海爱青海兴青海”的青海故事。

(西海全媒体记者 祁宗珠)


来源/西海都市报

总监制/东卫军|监制/彭娜|责编/范启蒙|校对/蒋银慧

‍‍推荐阅读
喜报!青海这些单位和个人荣获全国表扬
西宁交警曝光多起违法行为
西宁一批校外培训机构“红黑榜”公示
“青藏一卡通”正式开通!
西海都市报头版


【免责声明】

西海都市报微信公众号未标有来源“西海都市报”或未含“西海都市报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西海都市报。

西海都市报
为市民提供更加及时快捷、全面的信息服务,以本地新闻为主,传播资讯的同时让读者参与互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