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三度出家,嗜酒贪吃,风流多情,却写下最催泪的分手诗,最后两句人人会背

文化   历史   2025-02-05 12:04   河南  


佛陀弟子阿难出家前,遇见一少女,从此爱慕难舍。佛问:你有多喜欢那女子?阿难答:愿化身为青石桥,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日晒,五百年雨淋,只求她从桥上经过。


佛陀忍不住叹息:即便她经过了,你也已化身石桥,只能与风雨厮守。究竟有多喜欢,才甘受这情劫之苦? 



自古以来,世间百态万物,唯独情之一字,最难释怀,即便是修行之人,也难以免俗。

在民国时期,就有一位情僧,他一生情根深种,三次出家,却始终无法了却情爱,大彻大悟,最后只能游走于僧俗之间,他就是“民国第一情僧”苏曼殊。



-1-


1909年,25岁的苏曼殊在日本东京疗养时,邂逅了年轻貌美的艺伎百助枫子,她琴艺高超、清丽脱俗,引起了苏曼殊的注意,两人很快熟识起来。


在苏曼殊知道百助枫子是因为家境贫寒,才被母亲卖到这里时,让他想起了自己坎坷的童年,更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之感。

日子久了,两人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百助枫子甚至有了托付终生之意,苏曼殊此时一直游走于僧俗之间,行为放浪,与很多女子有过情感纠葛,但他的心却始终是向着佛门的,再美好的真情,也抵不过一件袈裟在身。


他只能写下“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 ,让两个人之间的感情缘尽于此。


若说苏曼殊一心向佛,他又守不住清规戒律,若说他无心向佛,却偏偏三度与佛门结缘……


-2- 


苏曼殊第一次出家,还是他12岁时,他是父亲在日本做生意时,与小妾河合仙的妹妹河合若子珠胎暗结,生下的孩子。



后来河合若子被父母做主嫁给了一个日本军官, 河合仙便把苏曼殊当作自己的孩子抚养,两人以母子相称。


直到苏曼殊5岁,被父亲带回广东老家认祖归宗,而河合仙一个人留在了日本。由于父亲常年在外,母亲又不在身边,幼小的苏曼殊在妻妾成群的苏家饱受欺凌,不但被人骂是“东洋杂种”,几位夫人也整天刁难他。



在苏曼殊12岁时,不幸患上了疟疾,家里没人管他,还把他丢到柴房里自生自灭。


在经历了那场病痛折磨后,他选择离开苏家,去寺庙寻求佛祖的庇佑,这是他的第一次出家,不是因为看破红尘,而是为了生存。


但他后来因为一时嘴馋,把一只病鸽烤熟吃了,被发现后逐出了寺院,无处可去的他,只能回到了苏家。




-3-


第二次出家,是在苏曼殊16岁时,他回到日本,入读了日本横滨的大同学校。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是那个孤苦无依的孩子,他有了更广阔的世界。回到日本后,他还找到了母亲河合仙,见到母亲的瞬间,他泪如雨下,似乎想把这些年的思念和委屈全都倒出来。


也正是在那一年,苏曼殊邂逅了自己刻骨铭心的初恋菊子,这对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女,很快陷入了爱河之中,无法自拔!结果被菊子的父母发现了,在暴怒之下痛打了菊子,还将两人强行分开,菊子在羞愤痛苦之时,选择了跳海自杀。



苏曼殊得知菊子离世的消息后,痛不欲生,每天沉浸在悲痛的情绪中走不出来,他只能中断学业,再度来到寺院,剃掉了三千烦恼丝,想忘情绝爱。


苏曼殊的第二次出家,是因为永失所爱, 只有佛祖才能缓解他内心的悲痛。


面对古佛青灯,他内心的痛楚一天天地减少了,但在寺庙呆得久了,他的内心又开始躁动。住持早已看出这个入世未深的年轻人尘缘未了,于是让他还俗离开了。


苏曼殊还俗后,回到了日本继续完成学业,他还把和得快自己和菊子之间的恋情写成了一部悲情小说《断鸿零雁记》,在日本掀起了不小的轰动。



-4-


第三次出家,是在苏曼殊20岁时,他当时在日本留学,受到革命人士的影响,他怀着满腔热血投身到民主革命之中,他革命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东南亚,被世人称为“革命僧”。


他用自己优秀的文学功底,写下了很多针砭时弊的文章,他还翻译了很多外国名著引进了中国,也把中国的古典文学翻译成英文,推向世界。


后来民主革命运动被清政府镇压,领袖章太炎等人也被抓了,满腔热血的苏曼殊,顿时心灰意冷,他再次来到寺院出家,并取法号曼殊。


他的第三次出家,是因为理想破灭,但他依旧守不住清规戒律,没多久就离开了寺院。



-5-


从此,他以“曼殊”之名来往于大江南北,在僧俗之间穿梭反复。鲁迅先生曾说:“我有一个很古怪的朋友,一有钱就去喝酒,没了钱,就跑去当和尚。”


南怀瑾评价他:“行迹放浪于形骸之外,意志沉湎于情欲之间”。”


行走于僧俗之间的苏曼殊,一生能诗擅画,通晓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文字,在诗歌、小说等领域也取得了卓著成就,后人将其著作编成《曼殊全集》。


在生活中,他随性洒脱,嗜酒贪吃,还与三十多名女子有过情感纠葛,看起来更像是一个纨绔子弟。


苏曼殊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天才,也是一个舍生忘死的吃货,最终因为暴饮暴食,患上了严重的胃肠病。但他却毫不在意,也许生死对他而言,算不得什么。


1918年,苏曼殊病逝于上海的广慈医院,年仅34岁。



很多人觉得他暴饮暴食,是因为没有节制所致,唯独挚友陈独秀懂他:“他眼见举世污浊,厌世的心肠很热烈,但又找不到其他出路,于是便乱吃乱喝起来,以求速死。在许多旧朋友中间,像曼殊这样清白的人,真是不可多得的了。”


如今看来确实如此,他对世间始终饱含着深情,无论是对红尘中的爱恋,还是对理想的追求,出家也好,暴饮暴食也罢,都是他的这份深情无处安放的缘故。


苏曼殊死后,朋友们将他安葬在杭州西湖的西冷桥畔,与南朝名妓苏小小的墓相邻。纵然九泉之下,跨越千年,一代名妓与一代情僧相会在此,想必不会寂寞了吧!

       
       

诗词散文世界
汇集了古今中外名人的经典诗词,故事,语录等。世界级的名人名诗都聚集于此,诗词是没有国界的,紧紧跟随诗人们的脚步,让我们彻底融入到诗词的世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