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浙江省居民超重肥胖率高达47.6%。据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2023年浙江省18岁及以上居民的平均体重为64.0千克,较2015年增加2.0千克。
为进一步倡导和推进文明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预防和控制超重肥胖,切实推动慢性病防治关口前移,近日,省卫生健康委等15部门联合制定印发《浙江省“体重管理年”活动实施方案(2024-2026年)》。一起来看具体内容
↓↓↓
力争通过三年左右时间,营造全社会共同践行的良好氛围,全民体重管理意识和技能显著提升,体重管理支持性环境广泛建立,健康生活方式更加普及。掌握本省居民超重肥胖的流行情况、危险因素,制定并实施干预策略,推进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和超重肥胖体重“四高一重”共防共治共管,构建数智化体重管理新模式。到2026年,体重管理相关指标提升明显,有效遏制超重和肥胖上升趋势,重点人群体重异常状况得到改善。编制和发布体重管理权威信息,鼓励开发并推广适合医疗卫生机构专业人员和居民使用的体重管理数智化平台、APP和小程序等,加强公众食物营养、饮食习惯和科学健身引导,指导公众正确认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消除体重认知误区,科学动态管理体重。完善多层级、多学科的省级健康科普专家库。加强对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营养指导员、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的业务知识素养培训培养,提升宣教指导能力。提高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和疾控中心等专业技术人员超重肥胖等体重管理、诊疗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将体重管理纳入健康家庭建设内容,鼓励配备“一秤一尺一日历” (体重秤、腰围尺、体重管理日历),家庭成员定期测量体重和腰围,保持健康体重,降低聚集性家庭肥胖风险。以家庭健康生活方式培养为重点,将健康体重作为家庭生活新理念,做到“三知一管”(知晓健康体重标准、知晓自身体重变化、知晓体重管理方法,科学管理自身体重),掌握科学营养和烹饪知识技巧,推广“三少六多”(少食精制主食、红肉和油盐糖,适量增加粗粮、果蔬、坚果等)的饮食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积极参与全民健身运动。扩大健康小屋覆盖范围,打造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健身器材等支持环境。加强健康单位建设,为职工健身提供基础设施和条件。推进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建设,倡导低盐、低油、低糖饮食。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行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校园内避免售卖高盐、高糖及高脂食品。鼓励公共体育场馆、符合条件的公办学校和单位体育场馆免收费或低收费开放。鼓励医疗卫生机构设置体重管理门诊或肥胖防治中心,构建肥胖症多学科诊疗(MDT)模式,提供一站式肥胖联合诊疗服务。鼓励医疗卫生机构将超重肥胖及其合并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等病症共管共防共治,加强“四高一重”管理,开展共同危险因素预防、联合筛查、管理随访、生活方式指导等。
推广应用我国孕期增重标准和孕产妇营养保健服务指南,加强育龄妇女合理膳食与科学运动,推动孕产妇营养门诊建设,做好妇女围孕期营养保健咨询、指导和干预服务,预防低体重儿、巨大儿以及早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减少肥胖的代际传递。
强化父母是儿童健康教育第一任老师的责任,培养儿童青少年形成动态测量身高、体重、腰围的健康习惯。开展健康学校创建行动计划,落实课程课时要求,拓展健康教育渠道,配齐学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兼)职营养指导员,加强学校医务室体重管理能力,引导儿童科学营养就餐,帮助超重肥胖学生做到“一减两增,一调两测”(减少进食量、增加身体活动、增强减肥信心,调整饮食结构、测量体重、测量腰围)。针对职业人群健康现状,鼓励定期组织职工体检,推进健全职工健康档案,将体重管理作为健康档案的组成内容,加强超重肥胖筛查,定期开展身高体重腰围自测。深入开展“双百引领”系列活动、职工系列赛事和职工运动会,推进工间健身等,丰富职工体育健身活动。
发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家庭)医生和养老机构保健医生健康指导作用,指导老年人选择适口餐食、坚持适当运动、维持适宜体重,定期测量老年人体重、身高、腰围和基本运动功能等指标,开展体重管理综合干预指导,预防肌肉减少及肥胖,减缓机能衰退。
加强体重变化规律和机体代谢的基础研究,研发体重管理相关医药产品和可穿戴设备。加快食品加工营养化转型,推进结构化减重食品、低升糖指数食品的研发。充分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手段方式,创新体重管理模式,研发体重管理的健康知识宣贯与健康指导等智能化服务应用,制定个性化营养、运动干预方案,促进数智化体重管理。
BMI=体重(kg)÷身高(m)²。一般认为BMI指数在18.5—23.9之间为体重正常,24—27.9之间为超重,28及以上为肥胖。
需要注意的是,称体重应该选择清晨、空腹、排泄后,不要在晚上称重。
编辑:符薇薇
一审:王潇莹
二审:柳祥宝
三审:黄元杰
来源:浙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