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装机容量10万千瓦的大唐八宿风电站。该风电站最高机位海拔5200米,机舱最高海拔5305米,是目前全球已建成投产风电项目海拔最高的项目。该风电站共20台风电机组,年均发电量2.23亿千瓦时,可节约标准煤7.3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28万吨。宋先吉 摄
近日,在海拔5200米的西藏自治区八宿县,全球最高海拔风电项目——大唐八宿风电站正式全容量建成投产。该项目投产,可以满足23万人全年生活用电,保障电力安全供应的同时,也可有效地改善西藏的能源结构。通过因地制宜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将资源禀赋转化成了发展动能,为当地生产建设提供助力。
立足自身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互不相同,即使某些在其他地方经过实践检验,相对成熟、稳定的发展模式,如果生搬硬套,也只能得到“南橘北枳”的结果,不仅平白浪费人力、财力,更会坐失发展良机,得不偿失。只有不断扬自身所长、锻自身长板,找准差异化发展的方向,把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事半功倍,为发展创造新机遇、培育新动能。
因地制宜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双向奔赴”,为各地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找到了新路子。在新疆和田县,这里的盐碱沙地让植物很难生存,但独特的土质却富含水产养殖所需的养分,经过技术人员的努力,当地探索出一条在沙漠地区养殖螃蟹的致富之路;在海南,优越的光热条件为“南繁育种”提供先天优势,海南集聚一批种业创新科研单位和企业,加速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种业创新发展体系……一方水土培育一方产业,通过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不断注入“源头活水”。
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动能是基础也是支撑。面向未来,既要做好调查研究和问题的收集归纳,让发展难题和产业需求成为推动科技创新的不竭动力,为科研攻关提供方向;也要用好科技创新成果,让科技创新为产业升级提供“加速度”,不断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迎着时代浪潮谱写壮丽新篇。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