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2月7日晚,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仪式在法国巴黎举行。
“重生”后的巴黎圣母院都有哪些变化?一起看↓
崛起的尖塔与振翅的公鸡
高约96米的尖塔,在大火中倒塌后得以重建。新尖塔几乎复刻了19世纪的设计,金色公鸡风向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尖塔顶部新的镀金公鸡像,拥有一双火焰形状的翅膀,宛如一只涅槃的“凤凰”。它的内部还藏有一份写有2000名参与修缮人员名字的羊皮卷轴,以纪念他们的贡献。
“森林”从火海中复苏
巴黎圣母院的木质屋顶被誉为“森林”,由约1300根古橡木梁交织而成。大火后,修复者遍寻法国数千棵橡树,手工打磨,织就了新的“森林”。
新屋顶不仅复刻了历史原貌,还增添了喷水装置与隔离层,提升了防火性能。
△巴黎圣母院三分之二的屋顶在2019年的大火中被毁。图为今年5月,工人们正在搭建新的屋顶。
石砌拱顶再现庄严
大火中,屋顶坍塌导致中庭拱顶严重受损。修复团队使用原始石材替换或修复破损,同时借助3D扫描与数字建模,确保每一块修复石材都能精准对接。如今,拱顶重现昔日庄严,交叉拱的设计依旧错落有致。
主殿内部:从阴霾中绽放新生
五年前,在熊熊烈焰中,巴黎圣母院主殿一度陷入昏暗。如今,污垢和烟尘被彻底清除,42000平方米石材饰面翻新。
在灯光的加持下,石灰岩露出数百年前的本来面貌,墙壁、柱子与彩色玻璃重现往日风采。
雕塑艺术品焕然一新
日光穿过高窗,幸存的玫瑰花窗格外鲜艳耀眼,红、蓝、紫的光线照亮了整个建筑。
传统技艺+现代科技
助力建筑重现风采
历时五年,2000多名工匠和专家参与,耗资近7亿欧元(约53.5亿元人民币)。传统技艺和现代科技相融合,助力巴黎圣母院的“重生”。
利用数字化“修旧如旧”
虽然现实中的圣母院无法完全恢复如初,但数字化的她得以永久保存。
2015年,艺术史学者安德鲁·塔隆利用激光扫描,记录下巴黎圣母院超过10亿个数据点,为其打造了一份详尽的数字档案。
修复团队据此构建出3D动态BIM模型(建筑信息模型),圣母院的每一砖一瓦、每一处细节都在虚拟世界中栩栩如生。借助可视化软件与虚拟现实技术,他们更是创造了一个“虚拟孪生”圣母院,为修复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现代材料工艺3D打印技术也被广泛用于雕塑细节的复刻、残缺文物的修复。
传统技艺与现代化改造并存
在尖塔和屋顶的修复过程中,修复团队严格遵循19世纪原始设计图纸并效仿传统工艺,力求精准还原每一处细节。
画师、石匠、木匠等手工艺者,以精湛技艺修复了壁画、飞扶壁、方格地板,展现出传统技艺的复兴。
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并未止步于历史的重现,现代化的改造也在悄然进行。据巴黎圣母院院长奥利维耶·里巴多·杜马斯介绍,教堂内装饰融入了现代元素,意图让圣母院的“灵魂”与现代人对话。
比如,环保材质的蜡烛可供游客在教堂内部使用,全新的照明设备可调节光源强度和色温营造出不同氛围。同时,这座古老的建筑还安装了现代化的消防喷淋与隔离系统,包括细雾喷洒和红外影像仪监控,提升了建筑的安全性。
国际支持与跨学科协作
巴黎圣母院的修复得到了全球各国的广泛支持。来自150个国家的34万人慷慨解囊,共筹集8.46亿欧元资金。这项工程汇聚了包括建筑师、工程师、历史学家、艺术家和文物修复师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员,确保修复工作的全面性与科学性。
△当地时间11月29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参访巴黎圣母院时,赞扬修复团队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是第一个与法国就修复巴黎圣母院达成政府间协议的国家。2019年11月6日中法在京签署合作文件,就巴黎圣母院修复开展合作。今年5月,中法达成协议将联合开展巴黎圣母院与秦始皇帝陵木质遗存和土遗址保护研究。
12月8日,巴黎圣母院将再度与公众重逢,世界各地的人们,又可以穿越百年光阴,再次近距离欣赏这座瑰宝。
12月8日:17:30至22:00
12月9日至12月13日:15:30至22:00
12月14日和15日:15:30至20:00
预约步骤:
前往巴黎圣母院官方网站或下载官方手机应用程序,可提前两天预约,选择具体的参观时间段并填写姓名、邮箱等个人信息,确认提交后系统将生成预约二维码或确认邮件。 参观当天,在指定时间段携带个人有效证件,在入口处的验证设备扫描二维码或出示确认邮件,即可快速入场。
参观路线:官方App里可下载五条参观路线,包括简易路线、普通参观路线、语音介绍路线、朝圣者路线以及适合家庭和儿童的路线。
Z视介
下载Z视介app
遇见视听新物种
Z视介
下载Z视介app
遇见视听新物种
H I S T O R Y
往期推荐
01
02
03
H I S T O R Y
往期推荐
01
02
03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
点分享
点收藏
点在看
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