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五角大楼公布新版所谓中国“涉军企业”清单,一口气将腾讯、宁德时代、中国商飞、中远集团等134家中国高科技头部企业纳入。
各国都有国家安全关切,但不能以此为名大搞泛化打压。如今,在美国政客眼中,这个严肃的国际政治话题成了“筐”,什么都能往里装。从进口钢铝产品、汽车及零配件,到大蒜、显示器、起重机,什么都能“威胁美国国家安全”。而一旦打上这个标签,美国就可以“理直气壮”大棒相加,大肆制造“寒蝉效应”以“脱钩断链”。
“真的关乎国家安全吗?”喜提同款打压的荷兰半导体设备制造商阿斯麦CEO曾如此发问,当然这个问题连美国自己都回答不明白。有报道指出,某公司之所以被列入名单,是因为曾获过中国工信部颁发的一个制造业奖项;而另一家无人机公司在交涉中发现,美国官方提供的报告连用电池的消费级无人机和用汽油或柴油的军用无人机都分不清楚……种种清单,无非捕风捉影,简直成了笑话。也正是因为“查无实证”,已有多家中国公司在起诉美国国防部后,被移出了清单。
按照国际社会共识,“国家安全”通常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但美国的“国家安全”概念相当任性,指的是自身在各领域的绝对领先优势和完全支配地位,即只顾一己之私、罔顾他国利益的“美国优先”。为了这种霸蛮的安全感,美国“手里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
然而,不断泛化的“国家安全”概念,既歇斯底里、吃相难看,又导致了越大讲“国家安全”越不安全的恶性循环。毕竟,经济全球化从最初的涓涓细流汇聚成席卷全球的滚滚浪潮,这是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演进的必然结果,美国想通过将经贸科技问题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强行打断这一趋势,只会遭遇反噬。在本次清单中,全球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赫然在列,而其正在推进对多家美国车企的技术授权合作,显然,美国政府的“作妖”,将动摇相关企业对美国营商环境的信心,最终会对谁造成损失呢?
美国自身存在的问题是结构性的,“内病外治”的方式解决不了,用炒作“国家安全受威胁”来掩盖国内困局、试图转移矛盾,就是饮鸩止渴、掩耳盗铃,只会让自身问题越拖越重。
世界上任何时候都有竞争,但良性竞争应该是相互借鉴、你追我赶、共同进步,而不是你输我赢、你死我活、闭门造车。在各国经济深度融合、产业深度链接的今天,只有靠创新与合作把发展的蛋糕做大,才能共享繁荣与安全。
撰文:鲍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