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获评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展播⑦

政务   2024-10-11 18:31   江西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9月8日,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在北京举行,我省共获评21个“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2名“全国模范教师”,2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29名“全国优秀教师”,3名“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省教育厅《致敬“最美”》专栏,聚焦获奖的集体和个人,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教育故事。



1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江西农业大学

猪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



猪粮稳、天下安。我国养猪产量和猪肉消费占世界一半,猪肉占中国百姓肉类消费总量的60%,年产值达2万亿元,生猪种业是整个产业链的“卡”点,决定着养猪业效率和效益。猪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全国重点实验室是我国唯一专研生猪种业全国重点实验室,始建于1992年,经过30余年努力,累计培养博硕士研究生211人,在《自然》《自然遗传》等杂志发表论文200余篇,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重要科技奖励12项。


坚持立德树人初心,扎根老区,攻坚克难

全国唯一家猪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际领先的科研创新材料平台的创建,有力推动了我国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发展。实验室主任黄路生院士1995年获我国建国后第一个畜牧兽医领域前苏联及俄罗斯生物学正博士(科学博士)学位,回到江西农业大学开展教学科研工作。他始终坚守革命苏区,聚焦全球家猪遗传改良与种质资源创新研究,相继建成江西省、农业农村部和科技部创新研究平台;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构建了一支由英国剑桥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法国图卢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归国博士组成的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创新团队和教育部全国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种业创新,资源是基础。实验室团队克服各种困难,建成了覆盖15个国家及中国24个省(市)的中外家猪野猪种质资源库,规模和品种是国际上同类资源库的2倍、中国国家猪种资源库的5倍,为全国同行开放共享,平台建设工作获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专门报道。

创新发展,人才是关键。2016年以来,实验室累计承办中国畜牧兽医学会青年拔尖人才学术论坛八届,邀请116人次杰青、长江等国家级各类人才开展学术报告,为我国畜牧兽医学科高质量发展奠定了扎实的高层次人才基础。良好的师德师风,铸就了毕业生心系“三农”情怀,涌现了创业先锋邹新华、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主持人叶俊华等优秀代表,创新创业成效获新华网、人民网等新闻媒体报道20余次。“新时代动物科技类‘五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获2018年度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牢记种业强国使命,顶天立地,勇攀高峰

实验室团队发现了占全球总量41%(10/24)的家猪重要经济性状因果突变,发表了中国畜牧学科目前唯一《自然》研究长文和《自然遗传》自创刊32年来全世界家猪研究唯一一篇封面研究长文,创制了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中芯一号”,育成了国家审定猪新品种“山下长黑”。团队的努力,使得我国家猪遗传育种领域整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实验室长期从事猪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机制解析及其分子育种基础与应用研究,全面研究了欧美商业猪种及中国地方猪种生长、繁殖、体型、毛色、抗病和肉质性状的种质遗传特性,并阐明了家猪脊椎数量、肉的品质、胴体长度、抗病能力、毛色、骨骼长短等经济性状的遗传机制,是国际上发现并鉴别家猪质量性状及复杂数量性状因果基因及其因果突变最多的团队。
基础研究方面,组装了世界领先水平的分相、无盲区家猪基因组。首次鉴别到猪基因组中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的因果突变并解析其作用机理,并在国际顶尖期刊《自然》上发表中国畜牧学领域首篇研究长文。技术创制方面,研发的家猪育种基因芯片“中芯1号”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并对民族企业全部免知识产权费使用。芯片育种技术在全国24个生猪主产省份推广应用,成为国家生猪种业“破卡”的主流主推技术保障,其中,专利技术“猪多肋性状的因果基因鉴别及产业化应用”成果已在全国21个生猪主产省、32家大型种猪育种企业(场)推广应用,技术覆盖出栏商品猪超过3亿头,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达30多亿元。产品创造方面,育成国家审定家猪新品种——山下长黑,综合性能居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了江西省1999年以来国审猪新品种新突破,成果获2022年度江西省科技进步特等奖。



2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华东交通大学

土木工程教研创新团队



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工程教研创新团队共有成员30名,先后荣获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等荣誉。团队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青获得者徐长节教授为带头人,拥有全国三八红旗手和省内唯一女性国家杰青获得者罗文俊、国家海外优青获得者王培等在内的2位国家级人才和17位省部级人才。团队主动适应行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实践及校企合作,贯通形成了基于生源保障、过程保障、就业保障的连续培养机制;立足土木交通领域,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成果节省工程成本近100亿元;胸怀“国之大者”,扎根红土地,用心育桃李,近10年为土木交通行业输送人才2000余名。



筚路蓝缕,红土地上“教育家精神”的传承者

江西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牵挂的革命老区,也是教育欠发达地区。2014年初,徐长节毅然放弃更高的经济收入和更优越的科研条件,怀着“铁路筑基人”的拳拳报国之心,只身来到华东交通大学,投身革命老区的高等教育事业。罗文俊以华东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第1名的成绩留校任教,带领土木工程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专业综合评价近年来持续保持全省第一。

在他们育人信念的感召下,先后有国家海外优青王培全职加盟助力土木基础设施智慧建维发展;庄海洋放弃其他高校优越教研条件,支援学校土木学科建设和地方发展;雷祖祥以德国洪堡学者身份加入团队,并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育才、引才、聚才,团队从最初6人发展到30人,推动着江西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近5年,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项、杰青项目2项、重点项目2项、其他国家级项目66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二等奖以上19项、国家一级学/协会科技奖励二等奖以上6项。


弦歌不辍,赣鄱大地上一群执着耕耘的播种者

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团队成员坚持为本科生授课、每两周举行师生学术交流活动,整体提升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结合专业特点,聚焦智能、绿色、低碳关键词,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促进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依托系列教学改革实践及校企合作,贯通形成了基于生源保障、过程保障、就业保障的连续培养机制。
土木是团队的专业标签,在红土地上种“木”成“林”是他们最真挚的表达。本专业学生支部和班级获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和“全国铁路五四红旗团支部”,培养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江西省最美大学生等一大批优秀学生典型;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一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各一门;指导研究生发表核心以上学术论文323篇,其中SCI/EI收录129篇,授权发明专利78项;指导学生累计获国家级奖41项、省部级奖46项。


求真务实,土木交通领域“工匠精神”的弘扬者

“打铁还需自身硬,不待扬鞭自奋蹄”是团队的座右铭。团队面向产业需求,积极推动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上海东站、杭州庆春路过江隧道、南昌地铁等一批基础设施建设是团队奉献基建事业的见证;徐长节提出的深大基坑变形与稳定控制技术成功应用于全国各地上百个基坑工程,产生经济效益近8亿元;团队研发的国内首创不中断交通快速拼装台车技术,在江西九岭山隧道首次落地应用,节省人力成本达50%;团队在轨道交通、路面工程、地下工程等领域均取得突破性成果。

团队始终重视科研成果交流、学术思维碰撞,厚植科研创新土壤。自2016年始,团队全方位打造学术高地,自有学术品牌“土木工程赣江学术论坛”已成功举办7届,累计邀请39名院士、200余名国家级人才及4000余名专家学者交流研讨,有力助推了地方经济和土木工程事业高质量发展。团队始终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徐长节不忘母校培养,自费设立“求是”奖学金,以激励野寨中学学子努力学习。

思之于心,行之于途。他们正以红土地播种者姿态继续做好“教育家精神”的传承,矢志不渝、历久弥新。



3


“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卓越杏林之典范,科研教育并蒂莲。七十余载春华秋实,学院秉持“惟学惟仁 求强求精”之校训,深耕中医药学沃土,培育出无数杏林翘楚与科研精英。在教育教学上,学院创新教学模式,融合传统与现代,打造特色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科研领域,围绕中药新药研发、经典名方传承等核心,屡获国家级、省部级奖项,科研成果斐然,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其卓越成就,不仅彰显了中医药高等教育的魅力,更为全国教育系统树立了先进典范,引领着中医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强化思政引领,坚持立德树人

江西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始终将强化思政引领作为核心任务,贯穿于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的每一个细节与环节中,致力于不断提升师生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这一不懈努力不仅赢得了广泛认可,还被评选为全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江西省首批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单位。药学院教工第二党支部被评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党建成果荣获江西省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成果奖二等奖。


深耕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学院积极探索并成功构建了以“中药科研实践班”和“双惟实践班”为代表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响应并深入实施“五育并举”的人才培养战略,通过多维度、全方位的教育路径,实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教学成果奖4项;培养的学生们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国家级及省级各类竞赛中屡创佳绩,累计获奖达600余项。这些荣誉不仅是对学院教学成果的高度认可,更是对其在人才培养道路上不懈探索与创新的最佳诠释。
此外,学院还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包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2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支持计划(岐黄学者)2人、全国名中医2人,入选2023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1人,入选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3人,中药制药教学教师团队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药药剂创新团队获得“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称号。他们既是学术研究的领军人物,也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和同行者,以高尚的师德、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在推动教育国际化与促进学术交流的卓越实践中,药学院以非凡的视野与行动力,积极搭建起一系列国际合作平台,开展了途径多样的国际交流,不仅为师生拓宽了国际视野,还极大地促进了知识的跨国界流动与融合。
在学院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教学与科研成果。例如,成功获批了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药学学科获批江西省“十四五”高峰优势学科;获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1个、教育部虚拟教研室1个;建设有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主编“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7部。近五年,学院教师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主导制定国际标准2项;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全球ESI前5‰


坚持产学研特色,社会和经济效益齐头并进

在推动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的实践中,药学院以其独树一帜的“高校-科研平台-企业”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成为业界典范。2018年实施的企业冠名班做法受到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江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江西省科学技术厅、江西省教育厅和江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六部门联合发文推广。
在这一办学理念的引领下,药学院不仅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输送了大量高素质人才,还成功孵化并培育了华润江中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这一杰出的校办企业。该企业作为全国百强校办企业的佼佼者,其品牌价值已超越322亿元。它的发展壮大,不仅是学院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成功案例,也是学院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更为药学院在探索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的新路径上,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步伐,为同类院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同时,药学院还与省内外300余家企业长期合作,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研发产品70余个,科技成果转让金额达5000余万元,其中16个单品种年产值过亿元,主要产品年销售额超200亿元。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江西省教育厅”微信公众号(微信号:jxsjyt2015)
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在京举行
2024年教师节新闻发布会|2024江西“最美教师”和“最美辅导员”名单公布!
祝贺!我省刘小清老师入选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
江西省获评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展播③
江西省获评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展播②
江西省获评2024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展播①

在看就点这里吧

江西省教育厅
江西省教育信息发布,包括文件通知、教育政策及解读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