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开泰】辽阳古迹巡游第七站:清风寺
时事
2024-11-27 09:59
辽宁
沈阳!辽阳!朝阳!我心向阳,辽宁最强!三阳开泰,辽宁三个带“阳”字的城市,让世界看到了这块土地的厚重与多元。集建筑、宗教、文化、民俗于一体,有着自己特色文化的辽阳清风寺,被称为“山海关外第一寺”,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辽阳县首山南麓。“清风八宝”是它的8个著名景点,从大门起,循此足迹,觅得“八宝”之踪,你才会不虚此行。首山位于辽阳城西南7.5公里处,是千山之首,《三国志》称“首山”,《新唐书》称其为“马首山”。在首山南麓的半山腰,光照之地,树深林茂之处雄踞着一座古老的寺庙——清风寺。这里地势清高,山石嶙峋,曾有唐代皇帝驻跸于此,多有文人墨客题匾赠联,更有僧俗信众肇建修葺,因此赋予了其建筑、宗教、文化、民俗等全方位的清风文化,自古就被誉为“山海关外第一寺”。1988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曹精义 摄
清风寺始建年代有两种说法,一为唐代,一为明代。目前文史界多采用明代说。清风寺占地3418平方米,有殿堂34间。依山建寺,坐北朝南,山门、弥勒坐佛、金钢殿、大雄宝殿、观音殿在南北同一中轴线上。围墙内三进院落古朴有序,殿堂为歇山式木砖结构,是典型的明代佛教寺院建筑风格,并有“清风八宝”之说。伫立在清风寺山门前,可以看到一副楹联石刻:“驻跸山前时有清风吹浊世,青云台畔常得落日照迷津”,传为乾隆皇帝所撰。两旁壁镶的汉白玉板上,为唐太宗于贞观十九年进驻辽阳时作的《辽城望月》诗和清康熙帝于二十一年(1682年)巡幸辽阳时作的《驻跸广佑寺深夜对月》诗,这是“清风八宝”之一的“二圣钦诗”。跨入山门,庄严的金钢殿前就是第一层院。院中端坐一高2.28米的玻璃钢质贴金弥勒菩萨。殿前置一对绿松石狮子,东边雄狮身上有个很大的裂缝,这就是“清风八宝”之二的“天惩罪兽”。传说建寺之初,一个云游的高僧来到这里,他抚摸狮子头时不小心划破了中指,血滴在了狮子的天灵盖处。汲取了日月精华的雄狮,获得了灵性,意欲逃离。一个雨夜,电闪雷鸣,雄狮正欲飞升,被巡天使者发现。玉皇大帝派雷公、电母将其劈成了两半。雄狮从此虔心赎罪,守卫佛门。从金钢殿至大雄宝殿为第二层院。院内有一石雕龙首悬钟柱,这即是“清风八宝”的第三宝“古钟悠远”。它铸成的时间是清嘉庆六年(1801年)。院中还有一棵白皮松是“清风八宝”第四宝“白松复荣”。据载,院中原有一棵栽种于清末的白皮松,后因听说树皮可治病而被扒皮治枯死。后有人发现寺外的山林里有自然生成的白皮松,遂移植到寺院内,现已长至十余米。大雄宝殿为明代简瓦歇山式建筑,垂脊上雕螭吻,正脊两端置龙吻走兽。东西两端悬匾“昙花香远”和“秦梦汉觉”,为王尔烈题。门旁竖楹:“鉴别有定衡,任他是是非非难逃慧眼;慈悲存隐念,即使林林总总乃早回头。”为王尔烈所撰。殿中正位奉祀释迦牟尼佛、药师佛、阿弥陀佛坐像。从东侧门进入为东跨院,有三圣殿和大仙堂。院内有一古松,高十余米,树冠斜出遮门,似在为佛祖遮风挡雨,人们将其命为“清风八宝”的第五宝“斜松向佛”。院内还有三棵600多年的古槐,虽已空心却枝繁叶茂,人们前来烧香拜佛时,也会拜这三棵古槐,此即“清风八宝”的第六宝“悟槐三老”。从西侧门进入为西跨院,置菩萨殿。穿过大雄宝殿的两侧小道,步上二十一级台阶,就到了第三层院。“原始二十一级台阶”是“清风八宝”的第七宝。自建寺以来清风寺曾多次复建,唯有这台阶没有修过,是清风寺的沧桑见证。院内的观音殿同为明代歇山式建筑。门旁壁上镶有相对两面石碑,此为清风寺第八宝“镶壁石刻”,立于清光绪十五年(1899年)。石碑保存完好,字迹清晰,记载了清风寺兴建修葺和发展的历史。峰峦环抱中的清风寺,是辽阳的风景名胜。虽多经损毁,历尽沧桑,依然保留了清雅、静幽的古韵。背靠首山,远望苍穹,这一处庙宇于缭绕香火、梵音声声之中,让四方百姓体会到一份祥和与安宁。
责编:邹晓岑
编辑:高红丽
辽阳日报新媒体
投稿邮箱:lyrb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