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大抓经济”“大抓基层”“大抓落实”重要部署,密切地方共青团与高校的紧密联系,加强青年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共建,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积极融入地方建设、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等,按照团省委“百万大学生进社区”有关要求,团市委深入开展我市大学生进社区实践行动,全市各高校积极行动,11所高校724个团支部与121个社区结对,从环境整理、托管照护到反诈宣传、学术调研,累计服务群众10.4万人次。
本期为大家推出威海职业学院大学生进社区实践行动——“青春筑梦社区行 志愿服务建新功”
威海职业学院坚持党建带团建,以团支部为依托,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大学生进社区实践行动走深走实。
党建引领,完善社区实践机制
通过党建引领,确保实践活动方向明确、组织有力,各团支部积极响应,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团学骨干及“青马工程”学员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形成了“党员带头、团员紧跟、全员参与”的良好局面。
学院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就近就便参与社区实践,所有在校团支部均与社区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每学期至少2次的深入交流,累计开展活动超过300次,参与学生人数突破5000人,实现了大学生社区实践志愿服务全面覆盖。
相互促进,打造校地双向赋能
秉承“立足中心市区,服务全域威海”的办学宗旨,学院积极探索校地合作新模式,将学生的专业优势与社区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构建了“社区需求端—志愿服务供给端”的精准对接机制。
学院通过项目化运作,实现了日常服务的点单化管理和重点服务的项目化推进,并根据各专业的特色,策划实施了一系列常态化的服务项目,如环保宣传、法律援助、科技普及、文化传承等,真正实现了校地双方的互利共赢和协同发展。
项目化推进,实践育人相结合
立足需求做实加法,学院团委持续推进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化建设。依托“志愿威海”APP和“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搭建“1+1+N”的实践育人模式,即将大学生社区实践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培养、社会实践服务等多维度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
同时,学院还积极拓展志愿服务渠道,为青年志愿者提供更多元化的实践机会和成长平台,让他们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重提升。
来源 | 威海共青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