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柞水:村规民约从墙上走进群众心里

民生   2024-11-29 09:00   陕西  

焕然一新的梨园村党群服务中心群众广场

11月12日,行走在商洛市柞水县乾佑街道梨园村,道路两旁带有柞水渔鼓元素的太阳能路灯别具一格,引人注目;干净整洁农户院里,就地取材用鹅卵石垒砌的花墙简约自然,漂亮大气;梨园村党群服务中心前,寓意携手共筑梨园村和谐文明的村规民约雕塑设计精致,格外醒目。

“你们看,正在清扫道路的那位老人叫辛长水,今年60多岁了,一有空他就组织邻里自发免费打扫道路。”循着梨园村党支部书记张烈国的手指方向,记者看到,通组路上,三五群众,一边清扫路边树叶,一边有说有笑。“爱国爱党爱家乡,邻里和睦不红脸,婆媳互敬讲礼仪……”张烈国大声朗读完简短明了的村规民约后,告诉记者:“我们的村规民约不仅仅是刻写在这墙上,张贴在每位群众的院子里,更是走进了每位百姓的心里。”

“八米河”成为一段佳话

古有安徽六尺巷典故,邻里间相互礼让、彰显文明风尚的典范,传颂至今。而在梨园村,前不久一个普通村民的“八米河”故事,传承文明乡风,成为当地百姓广为流传的佳话,也彰显着新时代基层群众的新智慧、新眼界。

梨园村四组杨木沟原有河道仅3米宽,河水落差大,雨季来临时,河水肆意奔腾,极易引发水毁灾害,威胁沿岸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今年,村上争取河堤建设项目想拓宽河道,却遇到了棘手的问题——占地和砍树。这对于祖祖辈辈依赖土地为生的村民来说,无疑很难抉择。土地是他们的衣食父母,树木是他们多年辛勤培育的财富,每一寸土地、每一棵树木都承载着他们的情感和希望。村干部合计之后,想着资金有限,也无法补助群众损失,就考虑只将原有的3米宽河道的河堤进行加固。

梨园村59岁村民王启文家远离河道,修建河道本和他没有利益关系,但在西安务工的他得知村上要修建河堤,特意赶回来,和组长袁正堂商量解决河堤拓宽的事。“1987年,大水将我们家的土地、下游的十几户群众房屋都冲坏了,3米宽的河道怎么能解决水患问题?”“这事村上和组上也考虑过,但是考虑到赔偿群众损失,没有对应资金啊。”“杨木沟400多米长的河道边,我家地最多,我带头让村上免费占地砍树,让出河道宽度,看看大家意见。”

村小组会上,王启文慷慨说出想法后,村里其他10户群众纷纷效仿。就这样,原本狭窄的3米河道逐渐拓宽,最终变成了现在8米宽,河堤建设期间,王启文和村民还自发组建监督队,每天对施工把关。望着宽阔的河道和新修的坚固河堤,袁正堂感慨说:“王启文在用实际行动,履行村规民约上说的‘村兴我富、村美我荣’的观念,做品德高尚的好村民,附近村民逢人便说,都为他竖大拇指。”

“八米河”里,流淌的不仅仅是清澈的河水,更是村民们敢于舍得、为他人着想的深厚情谊,见证的不仅仅是河道的变迁,更是文明乡风在梨园村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的生动诠释。

村民自发打扫道路,营造良好环境

邻里情展现好乡风

11月1日,本是平凡的一天,但对于梨园村二组70多岁的王丙秀老人来说,却是惊心动魄的一天。王丙秀高血压突然发作昏迷,情况十分严重。而此时,她的几个孩子都远在外地务工。

正当王丙秀生命安危的紧要关头,51岁的邻居杨世文成为老人一家的希望之光。

杨世文发现老人犯病后,没有丝毫犹豫,他第一时间呼叫救援,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他不断安抚着老人,并联系同村村民赶来帮忙。在大家齐心帮助下,王丙秀老人被顺利送上了救护车。

然而,杨世文的善举并未就此停止。看着老人独自在医院,而她的儿女一时无法赶到,杨世文主动承担起了在医院照看老人的重担。在医院的那几个小时里,杨世文如同老人的至亲一般,细心地照料着。他时刻关注着老人的病情变化,跑前跑后地为老人取药、打水,还时不时地与老人交谈,让老人在病痛和孤独中感受到温暖。直到老人儿女赶回来,杨世文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家。

“村规民约上要求我们邻里和睦不红脸,我们不仅不红脸,还亲如一家。”杨世文说,他和王丙秀一家并无血缘关系,但只因心中一直铭记着一份恩情,他永远都不会忘记,无论如何都要去帮助她。当初,杨世文父亲下葬时,王丙秀一家慷慨地免费为自己的老父亲提供了一块地,这份恩情在杨世文看来重如泰山。

其实,在梨园村,邻里互助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10月31日,梨园村三组的河道内发现一个走失老人,村民发现后立即联系村委会,为老人提供帮助。梨园村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困难,大家总是相互扶持。这种邻里之间的深情厚谊,互帮互助的良好风尚,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每一个村民的心田,引领着大家走向更加美好的生活。

小约定带来大变化

近年来,梨园村悄然发生着一场意义非凡的变革,村上成立了红白理事会,为这个传统村落带来了全新的风尚。

梨园村监委会主任方有涛介绍,以往,村里的婚丧嫁娶需要大操大办,既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滋生了盲目攀比的不良风气。如今,村委会勇挑重担,承担起主持这些大小事务的责任。梨园村党支部书记张烈国以身作则,担任总管之职,如同航船有了经验丰富的掌舵人,他统筹全局,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有序推进,将简办的理念贯穿始终。村党支部副书记谢关有作为支客,热情周到地接待各方来客,在传递温暖的同时,也向大家宣传新的办事风格。而方有涛和一些后备干部负责礼房,他们认真记录每一份人情往来,让整个过程公开透明。

红白理事会倡导简办,并非对传统仪式的亵渎,而是一种去粗取精的升华。在梨园村婚礼上,不再是铺张的流水席和奢华的婚庆布置,简洁而温馨的现场,重点突出新人的幸福时刻,但传统婚礼中的精华部分仍得以保留,如敬茶等环节,传承孝道文化。而在丧事中,也摒弃了烦琐冗长且浪费的旧俗,村民们怀着对逝者的敬重,以更加庄重、简洁的方式送逝者最后一程,让葬礼回归到对生命的缅怀本身。

“优美的环境与村规民约相互交融,展现出新时代乡村的迷人风貌。移风易俗不仅减轻了村民的经济负担,更重要的是重塑了村民的价值观。”张烈国说,村里孩子们在新的氛围中成长,不会被盲目攀比所影响,懂得了简约和真诚的可贵;年轻人也积极响应,他们不再为了所谓的面子而打肿脸充胖子;老人们看到新的变化,也从心底里认可这种方式,觉得村庄更加和谐、温暖。在梨园村,一个个温情的故事不断在这里演绎,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内生动力。

记者手记

挖掘身边典型 赋能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在基层实践中,挖掘身边典型,培育文明乡风,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王启文能主动放弃个人利益,为邻里安危着想,为村里着想,我们也有义务看护好家门口的通组路。”这是记者采访时,正在梨园村通组路上免费打扫卫生的群众随口说的话。身边典型润物细无声,在群众中产生共鸣,让梨园村村民在参与治理的过程中增强责任感和归属感,将村规民约从墙上走进村民心坎上,共同营造和谐稳定、文明有序的乡村社会环境。

在培育文明乡风的过程中,梨园村注重村规民约建设,善于发现和宣传身边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如王启文、杨世文等乡村道德模范等。通过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村民向上向善的热情和动力。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农村基层社会治理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典型很多,可以是孝老爱亲、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他们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乡村的文明之路;也可以是剪纸、刺绣、民间舞蹈等文化传承者,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乡村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还可以是致富带头人,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勤劳,带领村民走上致富之路,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这些,都能激励村民向身边榜样学习、看齐,从而增强村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

挖掘身边典型,培育文明乡风,是构建和谐乡村的生动实践。需要基层善于挖掘、发挥身边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让文明乡风在乡村大地生根发芽,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来源:商洛日报

文明陕西
工作宣传展示 信息交流共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