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益研习社|让“红色资源”在乡村振兴领域发挥无限动能

文摘   2024-10-20 23:23   山东  

— 创益研习社 —

让“红色资源”在乡村

振兴领域发挥无限动能

凯德社工

金心公益


10月19日,烟台市福山区凯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烟台市莱山区金心公益发展中心山东工商学院联合召开了“三同”教育基地建设会议。本次会议旨在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用好用活福山与莱山本土资源,建设更有趣更吸引人的三同教育基地课程内容,推动“三同”教育基地的高质量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会议特别邀请了山东省青联委员山东省青年社会组织联盟副秘书长山东省社会工作高层次人才山东省青年联盟专家智库委员郭凯出席会议,他的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为本次会议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专业指导。



01

专家理念分享



会议伊始,大家共同观看了福山区莱山区“三同”教育基地的介绍视频。通过视频,全体参会人员深入了解了两个基地的建设背景、发展现状以及特色亮点

视频之后,郭老师提出了一个重要理念:“做一个项目要讲好一个故事”。他强调,项目设计不仅需要实际行动,更需要能够打动人心的故事,这样才能更好地传递“三同”精神,并激发学员的参与和共鸣。




02

创新提案解析



在本次“三同”教育基地建设会议上,金心公益各部长们围绕如何创新“三同”教育的形式,提出了多项具有创意和实效性的提案郭老师对这些提案进行了深入剖析与点评指出了每个方案的可行性及存在的挑战,并提出了进一步优化的建议。


剧本杀形式的课程设计

部长提出:“我们可以采用剧本杀的形式,让红色教育更加生动,让大家更有代入感。”

郭老师建议:剧本杀确实是一种有趣的方式,但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挑战,如剧本的选择是否合适、参与者能否融入剧情等问题。我们需要确保剧本内容贴近红色历史,同时增强参与者的沉浸体验。


劳动奖励机制

部长提出:“在劳动环节中加入奖励元素,比如在耕地时埋入小奖品,提高参与者的积极性。”

郭老师建议:这种方式可能会偏离“三同”教育的初衷。教育基地的目的在于让学员通过亲身劳动感受农村生活,而非简单地通过物质奖励来激励,因此需要设计更符合教育初衷的激励方式。


情景剧的红色故事再现

部长提出:“在基地设置一个情景剧演出区域,让大家重温红色经典故事。”

郭老师建议:这种情景剧的设计想法很好,但成本较高,而且参与者是否能够深入体验也是一个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将情景设计得更贴近村民的日常生活,比如模拟邻里互动或职业体验,如农贸集市的场景,更能激发参与感。




其余更多提案

除了以上几个提案,会议中还讨论了更多创新的想法:

红色工艺体验课程通过手工艺活动,如红军帽制作、革命标语印刷等,让学员亲手参与,体验革命时期的生活。

红色文化讲座与互动:邀请当地的红色文化专家进行讲座,并通过互动问答和情景讨论,让学员们更深入了解红色历史背景。

长征精神路线挑战:设计户外长征路线体验,设置多个挑战关卡,如“过草地”、“翻雪山”,让学员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任务。

革命生活体验宿营:在基地内模拟革命时期的宿营场景,学员们需在野外搭建营地、做饭,体验红军生活的艰苦。

“感谢大家的积极思考,这些提案为未来‘三同’教育基地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郭凯老师强调,每一个项目都应有具体的设计,考虑到环节设计方方面面,应该亲身参与到设计的活动中来,这样才可以更好地打磨环节。






03

会议要点总结



此次会议对“三同”教育基地建设进行了全方位探讨,同时对本土资源的传承与利用进行了创新尝试。通过聚集多方力量,会议达成了以下几点重要意义。


统一思想,明确方向

会议通过介绍视频和专家讲解,让所有参会人员对福山和莱山的“三同”教育基地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为后续的课程和项目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汇聚智慧,集思广益

部长们提出了多项有创意的提案,郭老师也给予了专业的指导,确保每一个提案在实际落地时具备可操作性。这种集体智慧的汇聚,为“三同”教育基地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




创新设计,提升体验

会议提出了许多创新的教育形式和体验模式,从剧本杀到情景剧,从工艺体验到长征路线,通过多样化的活动设计,让“三同”教育更加贴近学员的实际生活,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推动合作,促进发展

本次会议展示了“三同”教育基地在打造模式上的创新潜力。各合作单位将共同推动“三同”教育基地建设,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确保“三同”基地成为党员教育的亮点工程。

未来,各方将继续携手,深入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以创新形式提升学员的参与感和认同感,真正让“三同”教育基地用起来活起来,成为传播“三同”精神内涵助力乡村发展助力党员教育的重要阵地。



— END —




乘风破浪的金心公益
金心公益致力于本土文化的挖掘、开发、传播和教育,以文化传承志愿者培育为核心,以文化公益服务产品为载体,将文化产品引入学校、企业(机关)和社区,现在已进行的文化服务包括:本土红色文化、本土传统文化、乡村文化和模范事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