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云科普 l 古都精灵 北京雨燕

旅行   2024-10-30 09:57   北京  

古都精灵

北京雨燕


      初夏的祈年殿上空,总是有鸟儿成群结队在祈年殿鎏金宝顶周围盘旋着,或高亢或低语地鸣唱,形成鲜活的古都风貌,北京这座城的名字也被刻在了它们的名字里,它们就是有着“北京城市名片”之称的北京雨燕。

      在北京最为常见的燕子就是北京雨燕和家燕,除了生物学上分类的不同、外型上的差异,它们的区别还体现在筑巢场所上。家燕主要以普通民居为营巢地,而北京雨燕喜欢在高大建筑上筑巢,因此老北京人还给它起了一个颇有京味儿的名字——楼燕儿。而它们成为“楼燕儿”的原因就在它们的脚部结构上。

家燕主要以普通民居为营巢地

北京雨燕喜欢在高大建筑上筑巢

     北京雨燕每只脚的4个脚趾均朝前,这注定了它们不适合在平坦的地面走动,一旦落地就很难再起飞。而北京高大的城楼、庙宇等古建筑高度适合它们滑翔起飞,梁椽交错的建筑结构又形成了一个个狭小、隐蔽的空间,有利于雨燕攀附、孵卵、育雏,还能够有效防御天敌,由此成为了北京雨燕们钟爱的筑巢之所。

北京雨燕独特的脚趾构造

北京雨燕一旦落地就很难起飞

古建筑梁椽交错之间,为北京雨燕

提供了隐蔽、舒适的筑巢场所

      虽然有了适合的巢穴之地,但北京雨燕可是一种从不会“躺平”的鸟,它们小小的身体里能够迸发出巨大的力量。作为候鸟,它们每年从北京出发,一路横跨亚非大陆,途经三十多个国家抵达非洲越冬,之后再返回北京的巢穴,整个过程历时约一百天,往返距离几乎接近于赤道的长度。在这一过程中,它们吃饭、喝水、交配几乎都是在空中进行的。除此之外,雨燕还有一门“绝技”,学名为“单半球慢波睡眠”,也就是一半大脑进入睡眠,而另外一半的大脑则保持清醒,也正是这种“半睡半醒”的睡眠方式确保雨燕们即便是睡觉也可以在空中完成。

北京雨燕飞行能力极其强悍,飞行速度

最快可达172.8千米/小时

北京雨燕的南迁路线


天空上方盘旋飞舞的北京雨燕,是无数老北京人的记忆,可是随着栖息地的减少、食物来源的缩减,它们也一度面临着生存的危机。从上世纪初到2014年,它们的种群数量从五万只锐减到两千余只,生存现状令人堪忧。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妮妮”的诞生及北京中轴线申遗的首个数字形象——雨燕成群穿过正阳门,北京雨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给予的关注和保护,鸟儿们也逐渐开始努力适应城市环境——一些立交桥桥洞、仿古建筑的角楼上,再度出现了雨燕繁殖筑巢的身影。目前北京的雨燕种群规模已经恢复到一万只以上,远离了濒危的风险。

困难的栖息环境和迁徙环境一度让

北京雨燕陷入生存难题

天坛公园多年来也一直致力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课题中,随着我们在保护野生动物及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取得的成功,北京雨燕在祈年殿上空盘旋的景象再度重现,印刻在一代代人们的脑海中,成为北京中轴线南端令人难忘的景象,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可以让更多的动植物成为下一个北京的“城市名片”。

HELLO SUMMER

北京雨燕恢复了昔日的风采


文字 | 祈年殿服务队 肖嘉玉 王蕾

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

微天坛
发挥遗产价值,讲好天坛故事,传递科学思想与方法,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