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零食“蜡瓶糖”在校园中突然流行起来,太恐怖了!各位爸妈千万警惕!
情感
2024-10-30 13:29
浙江
来源/网络,侵权删
要问现在什么零食在小学生中流行,蜡瓶糖一定榜上有名。
这款蜡瓶糖,号称纯手工、能嚼不能咽,彻底在学生圈火了。短视频平台上有很多青少年在直播带货,甚至在短视频平台,还有小孩现身带货。它是用蜂蜡制成的糖制品,其外壳由蜂蜡在模具中固定成型,里面是糖浆,和口香糖类似。
配料主要为水、麦芽糖浆、白砂糖、食品添加剂(食品级蜂蜡、甜蜜素、山梨酸钾等)、食用香料。就说它外面的这层蜡,一入口,就会尝到一种浓烈的化学味道,因为它本身是一种食品添加剂。
这种蜡,可不是蜜蜂产的天然蜡。主要成分是酯类、游离酸类,还有微量的挥发油、色素。而且 ,有些无良商家会用更便宜的工业蜡,代替产量少价格贵的蜂蜡做成蜡瓶糖卖。根据国家规定,食品标签上必须标注净含量、生产者或经销者、地址、联系方式、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信息。这些主打,“手工自制”的蜡瓶糖外包装上仅有一个口味的标签。有些博主检测发现,有些三无的蜂蜡糖,根本没有蜂蜡,反而含有致癌物:“我们检测了4个蜡瓶糖,3个都发现了多环芳烃,这是可累积的致癌风险物。”凡是往嘴巴里送的东西,都该遵守国家食品规范, 这些蜂蜡糖大多数来历不明,大小朋友们一定要谨慎购买。除了蜂蜡糖,还有一些主打绿色健康的零食,也迷惑了不少大小朋友。就是各种“高学历”零食——包装上印着“某某农科院”研制、“某某大学”开发。近日,央视财经《第一时间》栏目,就曝光了这些“高学历”零食中存在的猫腻。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一款名为“九0农大蔬菜卷”的零食展开了调查,其销售链接上标有“东北农业大学”的字样,产品的包装上也印有“农大”二字,似乎与“东北农业大学”关系密切。这款零食在多家电商平台销售,最高的一家总销售量甚至超过了3万件!东北农业大学作为一家高等学校,不开展对外生产经营工作,蔬菜卷不是学校生产的产品,商品宣传不属实。学校与商品包装上所标的委托制造商和受委托制造商,没有开展过任何合作。还有一款名为“山西省农科院燕麦片”的代餐麦片,也宣称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发、太原市营养师协会推荐的,销量已超2万件。但上海消保委与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求证后得到的回复是:并未推荐过此款产品。上海消保委对“九0农大蔬菜卷”进行检测后发现,其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不符合国家标准的允许误差范围!也就是说,所谓的“高学历”、“高品质”零食,和学历、品质没一个沾边……②再通过企查查或者天眼查等平台查询这个委托商是否和高校有关联。根据 2019 年福州消委会对奶茶的抽样检测数据,正常甜度的大杯奶茶,平均含糖量为 35g(相当于 7 块方糖),最高值一度飙到了 48g;而卖家宣称无糖或不额外加糖的大杯奶茶中,平均含糖量也有 15g(相当于 3 块方糖),最高值甚至有 32g,跟正常甜度的平均值几乎没啥区别。广东一名高中生几乎一天一杯奶茶,导致手脚关节上长满了一块块的“痛风石”。
还有26岁的女生每天把奶茶当水喝,大量的糖分导致体内血糖升高,诱发干眼病。医生说:若不及时治疗,继续发展下去,将有可能双目失明。奶茶的罪恶不止糖,这里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奶茶 = 奶 + 茶吗?奶茶都是用牛奶做的吗?虽然,有些良心品牌的确会用牛奶来做奶茶的底,但用牛奶的成本相对会更高。市面上低价位的奶茶,大部分用的都是植脂末,俗称奶精。这可不是啥好东西,它不容易吸收,会容易形成脂肪,造成肥胖。研究表明,反式脂肪酸每增加2%,人们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就会上升25%。特别是女孩子们,如果是奶茶喝多了,引起了内分泌失调得的肥胖,容易患多囊卵巢综合征,使卵泡不易成熟,影响正常排卵,造成不孕。官方曾下场科普,一杯万里木兰的咖啡因含量约等于一杯同等规格的拿铁咖啡。所以,这才导致很多平时很少喝咖啡或者比较习惯喝淡茶的茶友们在饮用后“睡不着”。2017年,上海市消协曾对奶茶进行过一次抽查,检测结果发现:27个奶茶店的51个奶茶品种中,都含有大量咖啡因。所有样品中,每杯的咖啡因含量平均为270mg,其中最高的为480mg,基本相当于4杯咖啡,或者8罐红牛。有的人可能对咖啡因比较敏感,喝了之后会出现失眠、手足颤抖、心慌、失眠等症状,发现自己属于这种情况的那最好先不喝。特别是学生们,或者正在怀孕中或者哺乳中,就尽量不要喝了。除了奶茶以外,孩子们也很喜欢喝“汽水”,也就是碳酸饮料。绝大多数碳酸饮料都是含糖大户,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每天摄入游离糖不超过25g,而一罐330ml的可乐就含有游离糖35g,远超过建议摄入量。这些糖分不但会引起肥胖,还会在口腔中分解成牙齿最害怕的酸性物质,直接腐蚀、破坏牙齿表面,引发牙齿酸蚀症。碳酸饮料中还含有磷酸,长期大量摄入会影响钙吸收,阻碍孩子骨骼的生长发育。315晚会曾经对辣条的制作进行了报道,在新闻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接受暗访的小学生纷纷表示辣条“老好吃了”。然而他们根本不知道,这些让人不可自拔的辣条究竟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在记者的镜头里可以看到,辣条生产线上被膨化后的面球四处飞溅,生产车间地面上,满地粉尘与机器渗出的油污交织在一起,搅拌桶上也满是油污…其实即使是在正规食品车间里制作的辣条,也存在添加剂过多等问题,并不适合儿童食用。然而,超市里的这些膨化食品实在太太太太多添加剂了。油、盐、糖、各种增味剂、改良剂,恰到好处的配比制造出的美味,孩子们根本无力招架。膨化食品中还会含有微量的铅,按照我国规定,每公斤食品铅含量不超过0.5毫克就合格了。但孩子们还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铅的代谢能力比成人弱,大量食用膨化食品很可能导致孩子血铅水平超标。抛开剂量谈危害是耍流氓,偶尔食用膨化食品当然影响不大,但问题是很多孩子一吃停不下来。一包薯片不知不觉就吃光了,油、盐、糖和铅的摄入量也可能超标了。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儿童零食,咱们做家长的,有责任帮助孩子把好关,揭除所谓“儿童零食”的伪装!国家对食品添加剂有非常严格的要求,食品添加剂也是允许添加在食品里的,只要不超过规定剂量,就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在配料表中,排名越靠前的配料含量越多,然后依次递减,排在前几位的最好是天然原材料,如牛奶、水果等,而不应该是糖或其他添加剂。信息越少越好,配料越简单越好,复杂的化学名词越少越好。一款合格的产品,仔细扒拉信息栏,你会看到它有一串“神秘”的代码,这就是产品标准号。婴幼儿食品需要遵守国家执行标准,这套标准是由国家的官方标准化机构或国家政府授权的有关机构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和适用,以GB或者GB/T开头。在我国生产和销售的产品都需要按照国家相应的标准制作。其实,中国副食流通协会就曾发布《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并对于不建议给儿童吃的零食给出了明确的建议:常见的含糖饮料包括碳酸饮料、果蔬汁饮料、运动饮料、茶饮料、含乳饮料、植物蛋白饮料和咖啡饮料等,是学龄前儿童摄入添加糖的主要来源。喝过多含糖饮料,容易引起儿童偏食挑食、摄入过多的能量,还会增加龋齿、肥胖、高血压、脂肪肝和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最好和正餐隔1.5个小时再吃,且不宜过量;睡前半小时内也尽量别吃零食。第二,记住“一要一不要”:要新鲜、多样、易消化、营养卫生;不要高盐、高糖、高脂肪、高油零食。关于零食的食用量,《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也给出了具体建议。这个表也可以称作“红黄绿灯”零食表,适用于2岁以上的儿童。大家可以参考参考:来源:文章来源于网络,以上图文,贵在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