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下方卡片关注「不苦居士」,加★星标★
在清朝时代的徽州黟县,住着一位名叫余梦严的贫苦人家。有一年岁末,家中竟是连祭祖的必需品都无从凑齐。
余梦严决定将身上唯一的羊皮短袄典当,换取3000铜钱,好歹挨过这个年关。
天色尚暗,鸡鸣声中,他踏上了五里路途。行至一片林中,他忽见一抹人影,心下一惊,以为是撞见了鬼魅。走近细看,却是一个男子正准备悬梁自尽!
余梦严急步上前,救下了这名男子。询问之下,方知此人因欠下田租,面临债主以妻儿抵债的绝境。家中幼儿若失去母亲,命运堪忧,故而他选择了这条绝路。
余梦严问明欠款数额,得知只需三千铜钱即可解围。他二话不说,将自己的羊皮袄相赠,让对方拿去典当,以解燃眉之急。
男子感激不已,追问恩公姓名,余梦严却淡然道:“我无需你偿还,快去处理你的事情吧,何必问姓名?”
余梦严空手而归,妻子询问典当所得,他只说不幸遭窃,未提救人之事。
妻子竟也不责怪,反而温言安慰,夫妇俩就这样简朴地过了个年。
那时,余梦严夫妇已年过半百,尚无子嗣。然而,这件善举之后,他们意外得子,取名余兆元,日后竟官拜兵部尚书。
更令人称奇的是,余梦严五十有余,竟还高中进士,官至礼部郎中。
余梦严退休归里时,当年那名欲寻短见的男子已小有成就。他遍寻恩人不得,因余梦严素有声望,推测恩人或许是他,便上门致谢。
然而,余梦严坚决否认:“不要误以为是我,我并非那个人!”直至生命垂危,儿子余兆元问及此事,余梦严仍坚持:“这种积德之事,怎会是我所为?大概是乡人看我忠厚老实,才误以为是我。”直至最后一刻,也不肯居功。
世人皆说,行善不欲人知,余公正是如此。
做善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善事,难的是做了一辈子善事,却守口如瓶,至死不提……
(注:本故事出自清代善书《里乘》、《劝诫录》。《里乘》作者许奉恩,是余梦严儿子余兆元的至交。虽然余梦严至死不承认此事,但应系其妻子、儿子猜测而出。)
业余作者——松塔
松塔微信:18504323803
业余作者——松塔
松塔微信:1850432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