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是一座怎样的城市?
这座位于河北的“钢铁之城”,曾给外界留下了硬核、粗犷的城市印象。如今,抛开固有标签,一个环境优美、宜居宜游、令人向往的“柔和”唐山,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
“唐山和北京最大的区别就是这里比较清净、安逸,生活节奏慢,这是我的第一感受。”从北京搬到唐山定居的王保生日前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
近年来,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走深走实,公路、铁路等交通网络不断延伸优化,大批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涌入唐山,共享协同发展红利。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不少人和王保生一样,选择到唐山定居。王保生认为,唐山不仅生活便捷、环境优美,市民也热情,整个城市有一种“更加积极向上”的发展态势。
唐山南湖龙山阁。视觉中国 图
澎湃新闻了解到,近年来,唐山这座工业之城在全力推进转型升级之余,不断加大民生保障力度,尤其推动更多社会资源向“一老一幼”倾斜。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唐山市用于“一老一幼”服务投入2.8亿元,福彩公益金留存部分90%以上用于养老事业发展。
与此同时,唐山的生态品质也迎来“蝶变”,成为人们近在咫尺的“诗和远方”。在唐山南湖景区,湖水清澈、空气清新、上百种野生鸟类往返栖息,成为市民和游客流连忘返的城市地标。曾经,这里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废弃地,经过多年的生态修复,昔日的采煤塌陷区、工矿废弃地转变为“城市绿肺”和“天然氧吧”,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样板。
唐山河头老街夜景。本文图片除特殊标注外,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谈婧媛 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两年,作为传统工业大市的唐山,却因为文旅频频“出圈”。2024年春节,唐山南湖新春灯会入选国内十大热门新春灯会庙会,并位居首位。唐山河头老街景区年内累计接待游客量突破500万大关,成为京津冀现象级的旅游景区。国庆假期期间,唐山文旅市场更是持续火爆,共接待游客436.95万人次,四大系列50项重点文体旅活动轮番上演。在即将到来的春节前夕,唐山还将组织开展以“神奇中国”为主题的2025南湖新春灯会,再度演绎重现“灯火辉煌”盛况。
唐山的转变,让不少网友直呼这是一座被严重低估的城市,也是一座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
到唐山定居
土生土长的北京人王保生今年80岁,在唐山已经定居5年了。
在王保生退休之后,孩子带着他全国各地到处游玩,北京周边的城市都游历过了,“综合评价还是唐山好。”
第一次来到南湖刚好是6月初夏,王保生觉得这里环境好,绿化好。他笑言,退休那年就想换个城市待着,北京的繁荣也都见识过了。“在北京占着地方,不如让给更多的年轻人得了。况且我们老年人住在北京也不方便。”
在王保生看来,北京车多人多,尤其是早高峰八九点钟,他总觉得自己的生活“慢”不下来,相较之下,唐山的生活节奏更适合他。“我住的地方离南湖也比较近。惠丰湖是我每天晨练的地方。”如今定居在唐山的王保生已经习惯每天6点起床,出门溜达一圈,走上1万步已是常态。
有一次出门遛弯,王保生遇见几个老太太在聊天,“听口音就觉得亲切,一听就是北京来的,我估计都是住在这里的。” 王保生还说道,“社区对老人们特别友好,经常邀请我们参加活动,吹拉弹唱、跳广场舞,什么都有。每月一次的‘邻里节’活动更热闹,可以免费检查身体,还有文艺演出、亲子活动等等,成了居民们自己的节日”。
因为经常见面,不少年轻人也会主动跟王保生打招呼,“都对我挺尊重的。”他觉得唐山不仅市民热情,整个城市也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发展热情。“我来了之后才发现唐山各方面发展都挺好的,唐山是新中国的工业摇篮,我去过工业博物馆、矿山博物馆。有很多发明都是在唐山诞生的,我学的专业是热处理,跟钢材关系很大,而唐山被誉为‘钢铁之城’,唐山与我颇具缘分。”
如今住在唐山,王保生认为生活上跟住在北京好像“没什么区别”,随着新城际铁路的开通,北京往来唐山十分便捷,一个多小时便可到达。王保生的三个孩子都在北京,每周都会来唐山看望他。他特别提到,“现在政策越来越好,一张医保卡打通了京津冀地区,看病可以直接报销,都不用来回跑了。”
唐山站。视觉中国 图
2024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周年。以医疗为例,近年来,唐山市委、市政府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历史机遇,全力深化与京津优质医疗资源合作对接,以引入京津优质资源为目标,通过合作建院、合作建科、人才引进培育等形式,全面提升唐山市医疗服务水平。
去年1月5日,唐山曾专门赴北京开展合作洽谈并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开展学科共建合作,实现同质化发展。同时,开通唐山市疑难重症病人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就医的绿色通道,缩短唐山病人在北京等候入院的时间以降低就医风险和减轻经济负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心内科、胸外科、血液科等科室的 30 余名专家,同时进驻唐山市工人医院,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唐山市工人医院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北京的医疗资源很丰富,如今,有北大专家在医院坐诊,唐山本地有需求的患者可直接来就诊,节省了交通、住宿等多项成本。该负责人提到,“其实有好多专家在北京也是很难挂上号的。现在这些专家可以在唐山亲自给患者做手术,方便了百姓,也提高了就医体验。”
不仅是工人医院,为满足唐山及周边地区群众医疗服务需求,进一步提升唐山医疗服务能力和临床技术水平,在县区层面,唐山11个县区医院与京津12个医疗机构开展25项学科共建合作。仅以2024年为例,京津等地医院累计选派493名专家来唐开展诊疗服务,门诊诊疗19493人次、手术4986人次、业务查房11538人次,其他诊疗731人次。唐山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京津优质的医疗服务,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也不断增强。
家门口的食堂
“爱老人就是爱我们未来的自己”,在唐山路北区,这句服务理念被幸福家园橡树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不断提起 。
幸福家园橡树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面积3100平方米,总投资3000余万元,以服务老人为重点,兼顾未成年人。中心规划了配套的养老服务设施,包含一个1190平方米的社区老年食堂,是集居家养老、日间照料、配餐送餐、便民服务、文娱休闲于一体的智慧型养老服务机构。
在功能室的设置上,服务中心建有配套的居家养老服务场地,为社区老年人提供集娱乐、保健、健身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室内设有餐饮服务区、日间照料区、多功能活动厅、棋牌区、书画区、阅览区、淘气堡、儿童活动区、四点半课堂等,可同时满足老年儿童多层次的服务需求,受到周围居民的广泛好评。
幸福家园橡树湾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舞蹈室。
社区食堂是养老服务中心的一大亮点,以配餐刚需作为服务重点,照顾到一老一小的实际需求,特别关爱“老人和未成年人”两个群体。记者了解到,食材原料是由绿色有机种植养殖基地提供,保证了健康、新鲜和营养。食堂可满足200人同时就餐,还可承接2000人以上的订餐配餐服务。值得一提的是,通过与社区联动构建“1+N”的配餐体系(即1家食堂多个助餐点),为有困难的老人配送到家,打通了配餐服务“最后100米”。
工作人员表示,“很多家庭现在都是一老带一小,做饭特别困难,所以很多老人会带着小孩来社区食堂解决一日三餐。”
为丰富老年人的业余文化生活,养老服务中心还设置了各种老年课堂,包括舞蹈、瑜伽、模特、书画、唱歌、乐器、手机摄影、短视频制作等多个课堂,邀请专业老师为老人们提供培训服务,在保证专业性的基础上,帮助老人们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增加老人们的社交范围,提升老人晚年生活幸福感。
“设施设备比较齐全,餐厅的适老化改造也是独有的。比如地板是防滑的木地板。老人们很爱来这里,交谊舞班的老师70多岁,非洲鼓学员最大的80多岁了。”工作人员介绍,服务中心开了以后,周围很多老人直呼“真方便”。“现在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特别多,其实老人最需要的是陪伴,需要的是一个活跃的气氛。他们都愿意来参加活动、交朋友,还能吃上个好饭。在这里,精神需求也能得到解决。”
丰南区南孙庄镇是乡村振兴示范区,环境优美,是悠闲游玩的好去处。
像这样的社区食堂也开进了唐山的乡镇。丰南区南孙庄是乡村振兴示范区,周围环境优美,桃林密布,辣椒、棉花等经济作物及农业产业丰富。
这里的社区食堂里菜肴种类繁多,营养均衡。厨师长告诉记者,食堂为年满70周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十元管饱套餐,一荤两素,馒头花卷随便吃,汤和豆浆免费。除了老人,周边的居民也能享受福利,一般也只需花上十几块钱。
将生态引入城市
到了唐山,南湖是一个必去的打卡点。它不仅是唐山的“城市会客厅”,也是唐山的文化中心。
不过,南湖曾经是一个煤矸石、粉煤灰、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的集中倾倒地。这样“化腐朽为神奇”的生态文明成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条修复路唐山走得不易。
航拍唐山南湖,景色秀丽。视觉中国 图
1878年,开平矿务局成立并运营,标志唐山由此开埠。煤矿造就了唐山在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史上的辉煌,同时,也因140多年的井下煤炭开采,形成了大范围采煤塌陷区。尤其是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之后,采煤沉降地的塌陷再一次加剧。当时,为了解决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在南湖采煤沉降区,堆积了几百万立方米的生活垃圾以及唐山发电厂近40年排放的粉煤灰,市区南部的工业、生活污水也一并排放于此。从此,形成了众人皆知的唐山“龙须沟”。
为解决这个“头号”难题,唐山市委、市政府从1996年开始对南湖进行治理。期间,共清走了800万立方米垃圾,800万立方米粉煤灰,450万立方米煤矸石,相当于搬走五座胡夫金字塔。同时,将50米高的巨型垃圾山进行封闭改造,达到了各种污染物的“零排放”,并将煤矸石部分用于打造云凤岛,粉煤灰加工为建材,用作地基基础材料和堆叠地形。
2008年,南湖景区建设正式开工。百辆钩机同时作业,修复南湖30平方公里的生态环境。进行大规模的植树工程,种植乔灌木130万株、地被植被180万平米、水生植物50万平米,总绿化面积达19.5平方公里。
景区的工作人员介绍称,南湖水域面积达到11.5平方公里,相当于两个杭州西湖的大小。“从前很难在城市环境里见到鸟类,如今因良好的生态环境,目前在南湖栖息或者经过的各种鸟类已达100多种。”
清墟、植绿、扩湖、堆山、修路、治污,经过接续努力,南湖生态修复成为了“世界样本”,不仅初步解决了世界范围内的垃圾处理的难题。昔日30平方公里的南湖采煤塌陷区也转变为全国最大、最年轻的城市中央生态公园。
“南湖一出唐山绿”。南湖公园的美化和提升,不仅增强了唐山的城市魅力,还提高了城市的品位和形象。2018年4月,唐山南湖旅游景区免费对外开放,成了游客与市民休闲的理想去处。2020年“南湖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案例”入选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成为面向全国推广的10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之一。2024年2月,南湖公园荣获国家AAAAA级景区。
本着“以人为本、绿地共享”的原则,近年来,唐山还持续推进设计、建设口袋公园。截至目前,唐山已累计建成口袋公园300余个。
口袋公园也称袖珍公园,是指面向公众开放、规模较小的城市开放空间,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散落或隐藏在城市结构中。作为市民家门口的公园,唐山的口袋公园的选址,以“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为目标,利用城区高楼大厦之间的边角地、废弃地、闲置地等,见缝插“绿”布局建设,在设计和建设方面,座椅坐凳、照明设施、直饮水、运动健身器材、儿童活动设施等一应俱全,成为贴近市民生活的城市微空间。
这些口袋公园组成了一个生态网络,贯穿整座城市,在提升唐山整体绿化水平的同时,为市民提供了更多亲近自然的机会。这份宁静与惬意是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关键一环,是城市的“点睛之笔”。
如今,唐山这座传统的工业城市,“刚硬”的线条正越来越柔和,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美好生活之城。
是时候重新认识唐山了。
来 源:澎湃新闻客户端
版面编辑:苏文娟 刘虹淳
监 审:尚利军 徐思远 杨旭光
总 监 审:张云鹏
投稿邮箱:ytrmnews@qq.com
以上文章或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往期回顾
点击下方“在看”,给我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