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不再有“边界”,值得点赞!

时事   2025-01-07 21:39   北京  

文|小鱼


近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深圳经济特区公园条例》,该条例拟于5月1日起实施。


《条例》规定:非特殊需要,公园不得实行边界围合管理,若实行,每日开放时间需不少于12小时;公园除经市、区政府批准外,不得售卖门票;有条件的公园可设独立、围合的宠物活动区。公园的“开放”,将会进一步释放其公共价值,这也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


社交媒体上,“公园20分钟效应”的话题曾一度冲上热搜。所谓“公园20分钟效应”,源于《国际环境健康研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该研究显示,每天在户外待上一小段时间能够让人感到更加快乐,即便不做运动,只是每天到公园待上20分钟,也能让人状态更好。


市民在深圳桂湾公园漫步


事实证明,生活在城市的现代人非常需要亲近自然、感受自然,而公园正是连接人类与自然的最佳地点。不再有“边界”,意味着公园与街区的全方位融合,人也就更容易融入公园。带着些许对乡村田园生活的留恋,又在此基础上注以现代化的整洁、秩序和功能,这正是对城市美好生活的最生动注释。


当然,不管是破除围墙,还是延长开放时间,是城市管理理念的升级,也是对公共管理水平提出的挑战。简单来说,市民游客来公园的时间和以前不一样了,能否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又应该如何保证公园内的游客不会干扰周边居民的日常生活?


公园的开放绝非“一开了之”,应当考虑各个公园的特殊情况,不妨实施“分序、分类、分区、分季、分时”的开放模式,开放需有序,为循序渐进地开放;同时,考虑到公园开放时间变长后的管理成本问题,有关部门也可以通过推广社会化管理,借助更多市民自身的力量,或可有效降低人力上的成本。


深圳人才公园航拍图


对此,《条例》已经积极回应公众普遍关注的公园标识不清、噪声扰民等问题,明确将“探索开展特许经营,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参与公园事业,提高公园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营造多元公园场景业态,鼓励多方联合举办文化、旅游、体育等活动”。可以说,为公园“立法”,为深圳加快建设全域公园城市,打造“山海连城绿美深圳”,实现公园即城市、城市皆公园的人居愿景提供了法治依据。


事实上,用公园连接人与自然的做法,早已成为越来越多城市的共同选择。比如2023年底的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全市832座公园中,有646座24小时开放,占77.6%。公园的“破墙开放”,早已成为中国城市风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从前,很多人喜欢将城市称作钢筋水泥的丛林,但如今,“开放式公园”的兴起,其实预示着城市形象和功能的转变。在公园里,我们可以邂逅、陪伴、放松、嬉戏,这些场景和片段,也在城市的宏大叙事上留下了细腻而生动的一笔。


热点视频推荐
↓↓↓
关注“光明时评微信视频号
↓↓↓
关注“光明日报微信视频号
↓↓↓

“换房过年”,一场关于信任的考验?

那些留在年度记忆中的视频,带来什么思考?

“打着清华北大旗号”的研学生意,该黄了

班主任成了“体育搭子”,这个可以有!

今年春节,“年味游”会是顶流吗?



文字:小鱼
图片:新华网等
朗诵:王茜
责编:张永群
编辑:孙岱

光明日报
思想品格 人文情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