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 思维导图
PART2 思维导图解读
01
01故事梳理
1.起因
东汉灵帝时期,大将军何进为了除掉十常侍,发诏书给各地诸侯,请他们进京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接到诏书后,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于是提兵往洛阳进发。
2.经过
董卓进京:董卓率军进京后,每天带铁甲兵骚扰百姓,在宫中饮酒作乐,肆无忌惮。军权也掌握在他的手中。
废立皇帝:董卓向李儒透露自己想废掉皇帝,拥立陈留王。李儒认为现在正是合适的时机,提议第二天召集百官,把不服从的人杀死。
宴会上的阴谋:董卓在温明园中设宴,请所有大臣参加。在酒喝到一半时,董卓提出想废皇帝,立陈留王的想法,但遭到反对。
冲突与解决:荆州刺史丁原站起来反对,但被李儒阻止。最终,董卓在吕布的帮助下,成功废掉了皇帝,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
3.结果
董卓废掉少帝,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自己则被任命为相国,掌握大权。
董卓的行为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和反抗,包括中军校尉袁绍在内的许多人反对他的暴政。
最终,董卓被自己的部下所杀,结束了他的统治。
02
02人物特点
在《三国演义》中,董卓进京这一章节中,主要人物的性格和行为特点如下:
1.董卓
野心与权力欲:董卓野心勃勃,试图通过废立皇帝来控制朝政,显示出他对权力的极端追求。
嚣张跋扈:他在温明园会议上不顾百官意见,强行商议废立之事,显示了他的专横和无视法律。
智谋与策略:尽管行为嚣张,董卓也善于听取谋士李儒的建议,利用时机,显示出他的智慧。
2.吕布
勇猛但见利忘义:吕布的出场令人印象深刻,他被李肃的金银珠宝和赤兔马所收买,背叛义父丁原,转投董卓门下,显示了他的勇猛但缺乏忠诚。
3.丁原
忠义之士:丁原作为忠义之士的代表,敢于在董卓权势滔天之时挺身而出,反对他的废立之举,表现出他的正直和勇敢。
4.李儒
智谋与策略:李儒是董卓的谋士,他为董卓出谋划策,帮助董卓在政治上取得优势,显示出他的智谋和策略对董卓的崛起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人物的行为和决策不仅展示了他们的性格特点,也反映了东汉末年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