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是什么拯救了你?
空调、可乐、冰淇淋,还是外出游山和玩水。
但你敢信,还有一批网友,是靠着家里的床单度过炎炎夏日。
什么床单能这么厉害?
别说,可能你也睡过呢。
老床单翻红
床上四件套,向来是年轻人的精神自留地。
面料上,真丝、蚕丝、天丝棉;涤纶、贡缎、牛奶绒……
花色上,法式、碎花、小清新;斜纹、侘寂、极简风……
床上铺着什么风格的四件套,就代表睡着什么风格的年轻人。
但谁能料到,如今一些在外以标新立异风格面世的都市丽人,竟然都爱上90年代那种“又土又花”的床单款式。
只要你打开小红书搜索“国民床单”,就会看到一堆在精致的房间装修里,一张大红大紫,或牡丹或凤凰或仙鹤样式的床单铺设其中。
它们风格独特却又千篇一律,而这,就是如今年轻人的新宠,国民老床单。
如今的床单大多追求极致的体验感,且只卷一个方向,比如冰丝就完全为了夏天,牛奶绒则完全为了冬天。
但曾经的老式床单却是奔着一年四季、男女老少都能使用的标准之所得,虽然内部也根据织法和棉线支数的不同,分有几大流派。
“丝光棉夏天睡起来冰冰凉,斜纹棉越洗越软更亲肤,而用手工织成的老粗布因为又糙又厚实,成了不少独爱磨砂体感信徒的心头好”,但无一不是挺括、厚实、耐用。
而除了材质通用,更值得被夸的,是它的质量,不仅结实光洁,色泽鲜艳,而且不用熨烫,不易沾灰,甚至越洗越好睡。
因此,只要对物质条件,生活享受没有太大追求的人,对这类只需一两百就能买到的床单大多是赞不绝口。
但对于身为旁观者的网友来说,他们对这款床单的关注点并非在材质和质量,而是花色。
因为这些床单出现的年代,中国的商品还没被国外文化彻底席卷,因此,设计师设计图样时依旧继承着传统纹饰的花样与寓意。
比如印着凤凰和牡丹的,那叫凤穿牡丹,富贵美满;印着锦鲤跃龙门的,那叫步步高升,时来运转。
而由于这些床单样式大多是中间一独立纹样,四周缀以图幅较小的角隅纹样,因此还被网友戏称为“四菜一汤”。
在那个年代,几乎家家户户都铺着这样的“四菜一汤”,所以只要是上世纪出生的中国人,就一定睡过铺着这类床单的床铺。
因此,当再度看到这样的图案,我们都会瞬间想起当时那粗糙的触感。
国民记忆
这款统一全国家装风格的床单,其实出自老牌国营企业上海民光被单厂。
1935年6月,上海东北部的岳州路兴祥里,28岁的民族企业家项立民开设了一家名为“民光织物社”的小厂。
而他们推出的一款名为“2465”床单,因为织法上采用当时颇为新颖的纱线交织技术,迅速获得市场青睐。
而这也是上海民光被单厂的前身。
经过发展,民光被单厂逐渐成为是我国床单界的老大。
到了上世纪80年代,民光推出了一批色织带印花,双股线织造工艺丝光处理,画着喜庆花色的床单,因为质量结实耐用,纹样喜庆吉祥,迅速席卷全国。
但即便如此,一家工厂推出的床单,又怎么能统一全国人民的审美呢?
往大了说,是时代造就。
往小了说,是市场偷懒。
在计划经济年代,国家物资十分紧缺,甚至只能凭票购买。
到了八十年代,虽然可以自助购买,但因为依旧底下的生产力使得市场环境始终供不应求,再加上原材料和生产技术的单一,国营企业也就懒得推陈出新,甚至同样的产品,几十年如一日不作任何改动与升级。
至于消费者,能够凭票买到商品已经很高兴了,哪还会在意和邻居亲友家撞车。
因此,很多"全国统一”的物件就这么诞生了。
而其中,就包括这款“国民床单”。
但话说回来,既然能如此畅销还被他厂争先效仿,自然也因为自身足够优秀。
其他的也罢了,最值得讨论的,当属这让中国人血脉觉醒的“四菜一汤”花色。
从床单的主色来看,“国民床单”一般采用彩色,几乎没有出现过以黑、白、灰为主色的设计。
而在主图的选择上,也多以国人熟知的吉祥物品为主,比如牡丹、仙鹤、龙凤、花篮。
搭配上更是讲究,如果主图是艳丽的红色牡丹花,那就衬以暖黄色、浅橘色或粉红色,如果主图是素雅的白色兰花,就配以浅绿色或淡蓝色大面积的浅色系,一切都为了给人一种干净、亲切、温暖的感觉,符合人们对卧室布置的视觉需求。
并且你知道吗,在设计这款床单时,设计师佴智渊正处于热恋之中。
就像作家汪曾祺写的,“我后来到过很多地方,走进过很多水果店,都没有这家水果店的浓厚的果香。这家水果店的香味使我常常想起,永远不忘。那年我正在恋爱,初恋”。
或许设计师也是带着恋爱的甜蜜画出了这个纹样,所以冥冥中也使得这款床单成为父母辈那一代人结婚时必备的物件之一。
国货之光
我们都知道曾经国人结婚都流行“三大件”的说法,比如80年代彩礼必备的电视、冰箱、洗衣机。
但你知道吗,再之前,还有一批“三大件”则是自行车、缝纫机和手表。
而且,自行车必须是凤凰的,缝纫机必须是蝴蝶牌的,而手表则是上海牌的。
而这,也是建国初生产力低下,个别工厂的产品脱颖而出从而走红全国的结果。
在电视剧《南来北往》中,蔡小年和艳红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丈母娘就要求他以八辆凤凰牌自行车作为彩礼。
之所以要求必须是凤凰,就是因为这个品牌质量的优秀。
当时普通工人的工资每月30元左右,而一辆凤凰牌自行车价格竟高达180元。
同样,蝴蝶牌缝纫机也是因为质量优秀供不应求。
以70年代的上海为例,平均每年每80个人发一张购买券。
一台缝纫机要卖140元,而购买券竟然也被炒到五六十块一张。
而之所以缝纫机如此抢手,想必原因你也知道,当时的服装市场并不繁盛,百姓的衣服还是要靠自己制作。
然而时过境迁,如今“无用”的缝纫机终被扫到了历史角落。
而最后一个物件,则是手表。
和现在一样,手表在当时也是一种“身份象征”,上海牌手表,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据说当时还流传过一句话:“如果没有‘上海’手表,没有姑娘会嫁给你。”
而上海牌手表不仅代表着个人身份,也宣扬着民族精神。
事实上,在1955年之前,中国都不能制造手表,是上海第二轻工业局痛定思痛组织了58名钟表修理师傅闭门造表,才在两个多月的摸索后研制出了中国第一只手表。
1958年,第一批上海手表在上海第三百货商店试销。
开门当天,100只上海牌手表瞬间就被抢光了。
而其中最“大牌”的客人,则是周恩来。
当周总理得知上海牌手表上市的消息,立马表示:“我要买一块给他们做广告。”
不想之后,周总理出席各种国内外的活动时都会佩戴着这款上海牌手表,还会连同身上的其他国产物品一起向他国领导人宣传。
所以如今回看,这些物品不仅是日常用品,更承载着一个民族几代人的精神寄托。
在时代必然和偶然的发展中,它们频繁出现我们的生活中,也最终成为我们记忆中不可抹去的存在。然后偶然想起,顿觉亲切,就像如今我们再看到老床单一样,“老床单一铺,就会想起暑假在外婆家午睡那种清凉又安心的感觉,还能闻到似有似无的花露水味,配上电风扇散发出的声音能让我立刻陷入昏迷。”
而除了以上,还有很多国民老物件也在构成我们的共同回忆。
比如统一全国家庭装修的黄柜子。
《昨天今天明天》中黑土大叔所说的家用电器,手电筒。
《山楂树之恋》中老三送给静秋的搪瓷盆。
《我的阿勒泰》里托肯求而不得的搓衣板。
以及每个家庭里都会出现的暖壶、顶针、毛线针、塑料肥皂盒等。
这些物品就像弹珠、橡皮筋、鸡毛毽子、不倒翁娃娃存在在我们的童年一样存在在这个国家的建立之初。
它们或许简陋,但经久耐用,以致承载了一个国家发展之初的责任,一代人民贫瘠之时的需求。
“更多是因为睡老床单的日子,通常是人生中最有安全感、最舒心的日子。”
虽然如今它们已经随着社会市场化悄然离场,但我们仍不能忘记它们的功劳,是它们,在那个生活贫瘠的年代,维持了民族的体面,见证着国家的发展,陪伴我们迈向新的时代。
所以当我们如今再次回望时,看到的不止是它们,更是一个奋发年代,改革潮涌,千帆竞扬。
那是我们的人生之始,也是这个国家的蛰伏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