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白幼瘦”之风,是弱男审美的反噬?

体娱   2025-02-01 17:00   辽宁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印客美学”
作者:小印

一个重要的事!微信又又又更新了,如果没加星标的话可能就看不到我们了

请务必点击上方蓝字【深夜君娱乐】→右上角菜单【···】→设为星标★
第一时间接受推送消息~

好莱坞男星向来给人健硕的硬汉形象,但最近,西方却流行起了东方的瘦弱审美。


前不久在戛纳获奖的《阿诺拉》男主马克·埃德尔斯坦就是这个类型。


反观东方,白幼瘦之后又流行了西方的“力量美”。


东西方审美怎么总是互相循环?


欧美男性开始流行“白幼瘦”?


东西方审美总是在互相循环。


最近,西方流行起了“面条男孩”,它指的是体型纤瘦,下巴轮廓棱角分明的男性,典型代表就是甜茶。


额宽嘴小,腮的轮廓感很强,尤其是体型,非常瘦弱,跟以前主流的欧美男星完全不同。



与他相似的还有戳爷,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纤弱的形象。


《怪奇物语》里的菲恩·伍法德,以及今年戛纳金棕榈奖影片《阿诺拉》的主演马克·埃德尔斯坦,都是这个类型。


菲恩·伍法德


这种瘦弱,看上去弱不禁风的男性形象东亚一度非常流行。


比如日韩流行的花美男,指的就那些外形瘦且漂亮的美男子们。


内娱也是如此,对少年感的偏爱让所有人都以清瘦为关键词。


刘昊然拍《唐人街探案2》的时候,瘦得肋骨都能看见,他说自己不会刻意健身,就是为了保持少年感。



女性也是如此。


东方人一向追求无暇的白瓷肌,但西方人脸上常见的雀斑却让我们这边流行起了“雀斑妆”。


还有之前的白女审美,从穿衣打扮、面部妆容再到饮食习惯全面向白女靠拢时,西方却流行起了东方的晕染妆容。



但现在似乎反过来了,不管男女,东方都开始偏爱肌肉感。


现在打开一部剧,屏幕上的东亚男性身材越来越壮,每一个精致可爱的脸蛋下面都可能藏着比冰箱还宽的肩膀。



女性也掀起了健身热潮,力量感成为了大家的追求。


男女审美为何会互相循环?


这跟审美话语权的流动有关。


近30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是主要的文化输出国,而“优势文化”一定程度上会塑造审美、变易传统。


尤其是90年代之后,好莱坞对全球价值符号进行了重新洗牌,向发展中国家大量输出带有强烈文化色彩的图像。


这就是为什么,面部平整的亚洲人一直孜孜以求立体的五官。



但如今,东方文化的强势输出则影响了日益审美疲劳的西方。


历史上就有这样的先例。


马可·波罗归来之后,欧洲在17-18世纪掀起了Chinoiserie的风潮,也就是欧洲本土化的中国风。


他们根据中式审美模仿、制作各种服装、艺术品,尤其是刺绣,成为王室贵族的心头好。


路易十四就开办织锦厂,用刺绣自己的袍子,甚至还亲手为女儿挑选刺绣图案。


凡尔赛宫中路易十四的卧房 装饰繁复的刺绣


此外,审美与政治意识也分不开。


我们都知道,东亚一度流行的阴柔审美是受日本的影响,而日本有此倾向则是与战后西方的主导分不开。


二战后,美国接管日本,为了扼杀军国主义思想同时便于管理,乔治·凯南建议对日本进行文化和教育上的改造,不战而屈人之兵。


禁止剑道文化,扶持喜多川发展娱乐产业,支持正力松太郎软性化娱乐节目。


阴柔审美开始席卷日本并进而影响东亚。



同样的,目前西方兴起这股瘦弱审美也同样与政治形态分不开。


自2020年以来,全球右翼恐怖活动增加了320%,这自然也影响到了性别领域。


女权主义研究人员认为,利益被剥夺了的中产阶级白人男性的增加导致了社会上有毒的男性气概增加。


“男性空间”这样反女权的在线社区兴起,一系列名人也公开发布掠夺性的男性形象,比如摔跤手霍克·霍根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大喊大叫着撕裂衬衫,马克·扎克伯格在Instagram上频繁发布综合格斗训练短片。


而瘦弱审美则干扰了这一现象,通过这种完全背离传统男性气质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反叛。



这种趋势变化并非第一次上演。


在里根当政的上世纪80年代,施瓦辛格、史泰龙等明星也逐渐被更年轻纤瘦的约翰尼·德普、小李子等人抢过风头。


由此也可以看出,审美的变迁与现实政治的主导意识形态存在着某种关联。



从社会心理来看,对于非本族群的异邦形象,人们天生会产生美化对方形象的倾向。


对于东方来说,在流行了一段时间的瘦弱风后,我们又开始向西方的肌肉美靠拢。


男性开始逐渐向“双开门”靠拢,要宽肩窄腰八块肌。


抖音上愿意脱衣服的男菩萨多到根本刷不完,只要打开一个L男的卡点视频,算法就会把你囚禁在满是肌肉的茧房里。



女性也开始追求精心雕琢的nice body。


“白瘦幼”统治东亚审美十余年后,女孩们开始像西方女性一样,走进健身和力训的世界。



还有之前流行的雀斑妆。


在西方人眼里,雀斑是被上帝亲吻过的痕迹,是被赐予祝福的象征。


这股风潮在前几年也风靡国内,打破白瓷肌的统治地位。



西方也是同理。


就拿妆容来说,强调细眉、眼下腮红晕染的亚裔妆也曾一度爆火。


审美变迁还是审美降级?


不管是服装还是外貌,现在占主导的流行趋势都与之前大不一样。


很多人说是全球审美降级。



内娱这边是每年不断更新“四大普男”“四大普女”。


为了对号入座,网友们还发明了动物系长相。


甭管是大嘴小嘴、宽下巴窄下巴,还是肉感脸骨感脸,都能在动物园中对上合适的种类。


反正很难推选出一个各方面挑不出毛病、真正意义上的帅哥美女。


西方也是同样。


维密从2014之后,大秀主题几乎没有什么出彩的记忆点,只剩下各种魔幻致敬以及繁杂无重点的花被单。


《美人鱼》《白雪公主》的选角“黑化”,《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男主也从达米安变成了荷兰弟。



尤其是当媒体开始将甜茶视为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的接班人后,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反对。


他们觉得甜茶这种嫩牛五方脸完全无法与曾经的“球草”相提并论。



但也有人说这是审美变迁,是过去存有滤镜。


他们说以前的人也并非完美,特别是女明星们往往都有一些“缺陷”。


比如王祖贤有轻微龅牙,邱淑贞则有个短下巴,刘亦菲也有内眦赘皮(即遮盖内眼角垂直的半月形皮肤皱褶)。


而且,随着社会变革、文化发展,作品的丰富度逐渐拉高,创作者的需求也在改变。

70-80代,流行施瓦辛格、史泰龙这样的肌肉硬汉。


因为那会社会动荡,躁动的文化潮流让大众需要有这样的形象去宣泄内心的情绪。



而90年代,时局稳定,全球化兴起,潇洒俊美的形象开始登上舞台。


但如今观众的口味更加多元,各种文化风潮的兴起让大家对美的认知也有所不同。


不同气质、不同形象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审美,或许从来就没有主流。


E N D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或对版权有疑问,请后台联系。

本文授权自印客美学【id:ink20160101】一个美学和艺术的科普地,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审美,欢迎关注这个号

本文作者:疏风   责任编辑:羊

商务合作QQ:2777140739

点赞在看支持我们

深夜君娱乐
资深娱记,在线爆料,关注我,聊八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