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县何以有两个中国之最

健康   2024-10-17 23:31   河北  

大名县何以有两个中国之最

李恩义 文/图


大名的两个中国之最与父子俩、仨皇帝紧密相连


大名端智门

大名县是河北省最南端的一个平原县,大名城历史上曾是府、路、州、道、郡所在地的繁华大都市,尤其是唐朝城周80里,宋代有所减小,也达40里,人口百万。自卢汉铁路修通后,通过大名城的中原南北大通道日渐衰落,尤其是平原省撤销后,原本是大名府属地的长垣县、滑县、浚县、濮阳县、东明县、清丰县、南乐县、内黄县划归河南省和山东省管辖,曾经的一个古镇邯郸异军突起,大名一下

子沦落为邯郸管辖的普通县城,作为大名人心里的那种落寞是可想而知的。

今年(2024年)国庆节前回到故乡南乐县,村人告诉我,大名县今年换了一个40多岁的县委书记和30多岁的县长,自4月起,对大名古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建设,并且邯郸市旅游文化推介会在大名举行,热闹非凡。2日侄子与我驱车直达10几公里外的大名游览,果然大名游客如织,尤其是下午5点时候,人们潮水般涌入大名,去观看五光十色如痴如醉的夜景。


笔者与两会长在魏州书院合影

这次游览由大名县魏州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柴元魁先生全程陪同了一天。我们首先游览了湖光水色美丽的惬山湖,湖边曾在大名居官的名人事迹,不断注入脑海。然后兴致勃勃登上了高34米的惬山亭,大名田畴、高楼一览无余。


大名惬山亭

这里所以称惬山是有历史渊源的,古黄河曾在这里决口,西汉成帝诏治水专家王延世来大名,他利用10米多长的竹笼,装满石头,由两船载着抛入决口,终于将黄河决口堵住,而且将堤堆成高山。像文献里所说“隆如山阜,颇惬人心”,汉成帝见黄河决口堵住十分惬意,惬山由此得名。

到了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大将马燧和李怀光奉命讨伐朱韬、王武俊叛军,马燧先在昌乐(今南乐)县平邑城驻扎,然后发起讨逆的战役在惬山上演,惬山从此更加出名。


大名惬山湖

现在,大名人民将烧砖取土形成的一个个大坑,改造成惬山湖,用土在原惬山遗址不远的地方堆成高山建了亭子,湖面开阔清朗,湖光山色融为一体,给人民提供了一个游玩休闲的好去处。

随后我们穿过巍峨的体仁门来到大名县城,游览了大名文化街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主教堂。文化街古香古色,大名的天主教堂是全国第二大哥特式教堂,建筑雄伟,人们排数路纵队参观内廷,由于人太多,未进入教堂内观看内景,留下少许遗憾。

下午我们参观了必去的大名石刻博物馆,这里有两大中国之最,这两个中国之最,与两父子和仨皇帝紧密相连。

2011年未建石刻博物馆时的五礼记碑

步入石刻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国最大碑刻“五礼记碑”。煌煌巨碑高12.34米,宽3.14米,厚1.08米,重140.3吨。四层楼高的巨碑让人不得不仰视,让人叹为观止,连碑刻如林的孔府孔庙孔林甚至岱庙的碑刻在它面前都得称小弟弟。该碑属青石质,取自浚县山。在古代没有起重设备的情况下,这个庞然大物是如何运到100多公里的大名呢?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正如碑亭楹联所示:唐碑巍巍观者慨叹人民智慧;宋字宕宕识者以为千古垂鉴。


这通巨碑原为始刻于唐开成五年(840年)的唐魏博节度使何进滔的德政碑,唐文宗诏翰林学士兼侍书柳公权撰文并书丹,十分珍贵。

小时候就听坊间说,该碑立在大名古城内,由于是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丹,招来许多达官贵人观赏柳公权字迹,这些人来后由于官位比当地官员大,还得招待,弄得不厌其烦。于是就发动老百姓将其拉倒,无形中保护了柳公权宝迹。实际上是明建文三年(1401年)漳、卫两河同时发大水,将巨碑掩埋。明嘉靖二十一年(1548年)大名知府顾玉柱派人将其挖出,使埋入地下147年的巨碑重新面世。


唐宋碑阴面

改革开放后,该碑从大名老城(在现大名城东5至25里)吊往现址,笔者第一次见到该碑时还躺在一片荒地中。侧面柳公权字迹清晰可见,真乃不可多得的书法瑰宝。


唐宋碑正侧面

现在已将断了三节的巨碑粘合并用三道宽约20厘米的钢板固定,为防闪失用工字钢梁牢牢固定在地面。

目前大家看到的巨碑已不是唐碑原样。宋徽宗(赵佶)于大观二年(1108年)作了《五礼新议》,为了巩固自己统治地位,下诏各地官府立碑颁布天下,时任大名知府的梁子美(即《水浒传》中给老丈人蔡京送生辰纲的北京梁中书)为巴结宋徽宗将何进滔的功德碑磨去字迹,改刻成了《五礼记》,碑额由宋徽宗篆书“御制大观五礼之记”八个大字。可喜的是巨碑侧面仍然保留了柳公权字迹,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由此该碑也叫唐宋碑,又叫五礼记碑。如今为巨碑盖了碑亭楼,人们可以登楼一览巨碑风采。

                                              弘敬阁

在五礼记碑北面是一座建筑宏伟的仿宋五层楼高的弘敬阁,国家一级文物中国最大墓志铭就珍藏在负一层。柴会长说,地下室平时不开门。没想到10月2日洞门大开,让我们有幸欣赏到不准出境展览的唐代何弘敬墓志铭。

墓志铭呈正方形,志盖边长1.96米,厚0.88米,墓志边长1.95米,厚0.53米。比安阳三朝宰相韩琦边长为1.5米的墓志铭还大,连皇帝老儿都望尘莫及,正如文献所云:“形制超宗室,逾勋贵”。

志盖为高浮雕,刻四神、牛、马、兽面、青龙、白虎。正中篆刻“唐故魏博节度使检校太尉兼中书令赠太师庐江何公墓志铭”25字。侧面四壁刻花卉、供养人,雕刻精美。


何弘敬墓志盖

何弘敬是何方神圣,敢逾勋贵,超宗室呢?这要从唐代晚期的政治背景说起。

唐朝自安禄山叛乱后,盛唐日渐衰落,各地节度使拥兵自重,军政一肩挑,势力逐渐强大。此时何家在魏博独揽军政大权已成盘根错节之势,连皇帝也忌惮。所以才有如此巨碑和墓志铭之最。

何弘敬(807——866年)灵州灵武县(今宁夏永宁县)人,是魏博节度使何进滔的儿子。唐文宗开成五年(840年)袭任魏博节度使,参与泽潞之战,平定刘稹之乱后,授同平章事、开府仪同三司。唐懿宗咸通六年(865年)平定交趾(今越南)之乱,授楚国公,去世后赠太师。儿子何全皞hao袭任节度使,祖孙三代统治魏州达42年之久,并且都升任宰相之职,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矣

墓志为卢告所写。何弘敬协同他人平定交趾之乱后,皇帝下令将其封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然而诏书刚下,何弘敬便去世,皇帝“喻安其军”,依然派出册使团至魏博,册赠亡人,作为使团成员的卢告也随团前往,何弘敬之子何全皞hao想卢告一定文采好,于是请他为父亲写墓志文。卢告确实不负众望,志文意境古朴清净,用笔刚健灵巧,结体变化自然,充满意趣。

墓志铭共60行,3800多字。由何弘敬门吏、节使推官吴藩书丹,吴藩怀着对何家有恩于己的心情,写出真情。书法既有魏碑继承,又有欧体继承,是珍贵的唐代书法。

墓志铭部分文字

何弘敬墓志局部

那么何弘敬墓志铭是怎么发现的呢?

1973年11月在大名县北11公里的万堤农场打井时,发现一座古墓,邯郸市文管所派考古人员调查,在距地表6米深的砖石沙泥中发现一合何弘敬墓志铭。先运往邯郸市公园保存,后来被大名县政府要回,珍藏在弘敬阁地下室,永远不准出境展览。

(魏州即今大名 博州即今聊城)

2024年10月12日晚于娱人斋


印象大名
关爱健康养生,关注大名人的生活,敬请关注大名健康生活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