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夜与黎明》的启示
作者:野山
暗夜,多少罪恶在夜色下肆虐,又有多少不屈在黑暗里抗争;黎明,多少恶行在拼命地遮掩,又有多少希望在努力萌发。
“冰封着热血,被扼着的咆哮”。那血总是热的,咆哮是扼不住的,黑暗中的风暴,扫荡着冰雪,裹挟着咆哮,终将刺破暗夜的,是那束燃烧信仰的黎明之光。
清晨,一唱雄鸡天下白,老鼠隐入阴沟、暗洞……新的一天开始了。
终于等到了谍战新剧《暗夜与黎明》。顶配的演员阵容,新颖的谍战题材,环环入扣的故事情节,惊心动魄的生死博弈,让人欲罢不能。
这部剧与以往的地下党在敌人心脏卧底战斗不同,而是解放后,我们在地上与国民党潜伏特务的斗智斗勇。追起剧来,首先是习惯思维的转变——不是我们在收集情报,躲避抓捕,而是我们在制止破坏,抓捕特务!
对于影视艺术我是外行,不敢置喙,相比于音乐、色彩、画面,我更关心的是情节,看了若干集,我觉得故事情节紧张刺激且烧脑,老戏骨们的表演中看耐看且好看,新人们的表现也可圈可点。这部剧是成功的,这是我——一个谍战迷观后的感受。
在首波剧评中,不少观众对这部剧的选材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不仅仅是一部谍战剧,更是一部深刻反映历史变迁、人性光辉与时代精神的佳作。我这水平,看不出这么深奥的东西,只是把它当做谍战剧看待的——我挑剔的眼光只为谍战而存在。
我觉得,这部剧的成功之处有二。一是没有脸谱化地塑造反派人物。王志文演绎的反一号大特务“伯劳”就是如此。“伯劳”——那是一种绰号“屠夫鸟”的“雀中猛禽”。在剧中,“伯劳”集临危不乱、老谋深算的大将风度与冷酷狠辣、狡诈阴险的枭雄风范于一身,确实像只“雀中猛禽”。同时,他同普通人一样也是有感情、有追求的人——对妻子的深情怀念,对艺术的孜孜以求,与同事的和睦相处,对“事业”的执着坚守。尤其是在鹰隼被捕、面临暴露的危急关头,他临危不乱,周密部署,从容应对,以身犯险却能全身而退,化险为夷,且成功地转移了侦查方向。“心有惊雷,而面不改其色”,他做到了。这在恍然间仿佛让我们看到了大智大勇、置生死于度外的共产党员的影子——敌人的强大才能彰显我们的力量!
二是没有刻意地渲染我公安人员是如何的神机妙算、能力超群,而是通过一次次瓦解敌人精心谋划的破坏行动——从“金库大劫案”到“金融风潮案”,再到“企业家绑架案”“二·六轰炸案”和“疫菌战”,来反衬出我侦查工作的务实有效。敌人狡猾,我们正义,我们在失败中成长,最终胜利。这让我们在看到结局后恍然大悟:有些时候最笨的功夫是最有效的,投机取巧成不了大事;对敌斗争,谨慎是必要的,细节决定成败;关键时刻,坚持是必须的,信仰不可战胜;僵化的头脑,教条的思维,被敌人利用(明明知道匿名信可能是敌特的阴谋,却依然要按‘规矩’停止久经考验的林少白的工作,暴露秘密工作地点,导致重要人犯被杀,教条不教条?傻不傻!),都是可以醒悟过来的;面对敌特,一时的误判并不可怕,失败是成功之母。
人物的塑造是一部剧成功的关键。剧中的“伯劳”没有展现矫健的身手,大杀四方,他真正的危险在于他智慧大脑中秉持的“信念”——“为了我们的胜利,一切道德标准都可以放下!”
国民党政府还知道维护自己的“国际形象”不敢使用炭疽武器,他却直言“我们没有形象”,坚持发动炭疽攻击。所以他要的“我们的胜利”,只是他自己的“胜利”!但这却是他真实的一面,是他成为特务头子的必须与必然。高智商加狠心肠毒手段,可恨且可怕!王志文把他塑造得十分成功。当然还有王劲松饰演得毛森,那眼中的凌厉,气韵中的杀气,虚伪笑脸下的阴鸷,把军统魔王的角色演绎到极致。还有倪大红把老金的无奈、犹疑、挣扎、虚与委蛇与极力掩饰演绎得十分到位。还有饰演林鸱的郝平,他在《三叉戟》里饰演的老公安“大喷子”就让我十分喜欢。在这部剧里,他费尽心机不惜自残身体打入我公安内部,其隐忍、无争只为在不经意间获取情报。尤其在其被捕后,从无畏、狂傲叫嚣,到痛悔、泪流满面,心路历程被他的眼神、表情演绎得入木三分。
当然,新人们也各有千秋,林少白的富家公子哥做派,徐巍的底层小人物渴求一飞冲天的野心,金妍家庭亲情与事业的多重关心,都被他们演绎得很好。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虎子的表演,率直、坦诚、忠诚、勇敢,对事不对人。
我以为,敌我谍战,攻身与攻心,是原则的分野。国民党的特务机关里,刑讯室是必备的,皮鞭、老虎凳、电椅是常规手段。这是攻身,对意志薄弱者管用,在真正的共产党人面前却毫无用处。而我们的纪律不允许那套法西斯做法,我们的法宝是攻心。所以我们看到了,面对死猪不怕开水烫的鹰隼王力泉,我们以伯劳卖友求荣,出卖其亲哥的恶行来动摇其对伯劳的盲目信任。面对破罐子破摔的戴玉清,我们以母子亲情,唤醒她的良知,融化其负隅顽抗的坚决。对冥顽不化的林鸱杜冷泉,不是拳头而是心理上的博弈,战胜了他,复苏了他深藏心底的那一丝良知,使他供出了伯劳。对沾染旧警察习气的林少白,我们没有强行灌输,而是以一心为民、不怕牺牲的行动,打开其心结,帮助他树立信仰。国民党在情治工作上一直落后共产党一层,这是极为重要的原因。
反观伯劳,失去政权后,老鼠一样四处躲藏,刑讯室那套不复存在了。他们把攻身的那套变换手法用在自己人身上,以控制部下,发展人员。这可以持久吗?身体被控制,内心却在抗争。所以我们看到了以绑架妻子被胁迫入伙的徐巍满腹怨气,在解救行动中,制造事故,找借口枪杀鹰隼,并在最后关头反戈一击。所以我们看到,以“劣迹”“软肋”威胁,被迫加入的老金,重金雇佣杀手,寻机会刺杀上线伯劳。
一攻身,一攻心,高下已判!
把《暗夜与黎明》与另一部优秀的谍战剧《黎明之前》进行对比,比较有趣:一个是国民党抓共产党的水手,一个是共产党抓国民党的伯劳。
抓水手,抓伯劳,方法、思路基本一致:走访调查,查找档案,目击者描述,画像,行走线路分析,行动轨迹判断,外围突破,步步紧逼……
结果也好像相同:水手组织,骨干接连暴露,或被捕牺牲,或被迫撤离,还有当场壮烈的和叛变被杀的,水手本人也是中流折桨,英勇牺牲。
伯劳系统,手下一一被揭露,有的被灭口,有的被击毙,更多的是被抓获,接受审判,伯劳最终是羽摧爪折,被乱枪击毙。
但真的一样吗?不一样!
伯劳是阴谋将黎明的城市拖入暗夜,结果是曲散人终,大幕永远落下,邪恶的“覆海”计划灰飞烟灭。罪恶被终止,生命被定格。“你能分得清所有的色彩,却唯独分不清黑夜与光明”,失败是他的宿命。
水手是孤勇无畏从容就义迎接黎明,此幕方落,另一幕打开,敌特的“木马”计划胎死腹中。精彩在继续,生命在延续。“筹码是你的生命,而我就是你的入场券。”牺牲是他的使命。
天差地别。
《暗夜与黎明》里低沉的吟唱动人心弦:“冲进了夜幕的叠嶂,捧护着星芒,不惧黎明前的寒霜,等待那终要点亮的黎明之光。”接下来呢,我以为应该是:迎接那黎明的微光,蓬勃着希望。
“信仰,是你愿意放弃所有的一切都要去坚守的真理!信仰,是你为它做任何事都觉得值得!信仰,是枪顶在头上,刀架在脖子上,你也会义无反顾去坚持!”这样的信仰我们有,伯劳们没有。
暗夜已经逝去,黎明的前面必定是光明,把黎明再拉回暗夜,是徒劳的。
(作者单位: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
从他们的世界路过
作者:朱亮 陈洁
作为法庭庭长,这些年我审过许多案子,有家长里短,有一地鸡毛,有利益纠葛,有悲欢离合……一场场官司,是人生路上的一次次偶遇,我着一袭法袍,从许多人的世界路过,瞧见了说不尽道不完人间万象,不知不觉间,发觉自己的阅历也丰富许多,人生感悟也增添不少。
患病丈夫的回眸
2023年,我承办了一起特殊的离婚案件。熊某跟妻子蒲某在县城做零工,养育着两个儿子,然而熊某不幸患精神病,蒲某到法院起诉离婚。
在精神病院第一次见到熊某时,他耷拉着脑袋,穿着一件松松垮垮的旧外套,脚上趿着双破棉拖鞋,面无表情,眼神呆滞,跟他说话也不搭理,似乎跟现实世界存在深深的隔阂。
最终,他顺利地在送达回证上签了字,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为了方便当事人,该案在精神病院的一间办公室开庭。通过调解,双方都同意离婚,熊某很快在调解笔录上签字,然后又趿拉着拖鞋回病房。
走到半路,熊某突然回头深深看了蒲某一眼,眼中饱含不舍和爱意,然后又回过头,孤独地往幽深的走廊尽头走去。蒲某并没有看他,双手扯着自己的衣角,低着头,隐约可见泪花。蒲某已经买好票去外省打工,这一别,他们或许很久很久都不会再见。
这一次,我从他们的世界路过,看到的是一份疾病无法束缚的眷念,一段从混沌迷蒙的思维中挣脱而出的牵挂。然而现实终究不是电视剧,我们不能奢望用爱化解所有生命不可承受之重。我想,这一回眸的珍重,足以为他们的关系画上一个意味深长的句号。
奶奶送来的腊肉
这是我在刑庭时候的一段见闻。被告人王某刚满十八周岁,被以盗窃罪提起公诉。王某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奶奶含辛茹苦将他抚养长大成人。
庭审当天,奶奶也来到现场,给王某带来一包东西,剥开来看,塑料袋下面还是塑料袋,五六层之后,终于看到,是油亮亮还冒着热气的腊肉和香肠,香味一下在法庭上散开。
奶奶一边流眼泪,一边捏着一片香肠想喂给孙子,说这是他最爱吃的东西。当然,她的举动被法警阻止了,王某也在被告席上埋头痛哭。
庭审结束后,我们派车送奶奶去看守所,在那里,王某才有可能吃到那些腊货。
这一次,我从他们的世界路过,看到的是一腔质朴的浓浓关怀,是一份我这么爱你,却把你教养成如今的样子,但除了这样的爱,我也再给不出其他的无能为力。我真诚地希望,王某在咀嚼那些腊货时,每一口都会想起,奶奶对他的惦念,但愿他能改过自新。
父亲的眼泪
这个故事也是来自刑庭。有一年,我们承办了一起传销组织恶势力犯罪集团案件,35名被告人大多是“00后”,他们来自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份的贫困的山区,早早辍学,被亲戚朋友以介绍工作、谈恋爱等名义骗进了传销组织,被洗脑后再去骗其他人,从此走上犯罪的道路。
在庭后的判后释疑阶段,我们见到了其中一名被告人段某的父亲。段父是云南某山区的农民,一条腿还跛着,一路舟车劳顿赶来的,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他从贴身的地方取出一个红色塑料口袋,里面是一小堆钱,五角、一块、五元、十元、二十元、一百元的都有,他想帮儿子代缴罚金。所有的钱加起来还是不够,段父说回去之后一定尽快补上。
段父老泪纵横:“刚才开庭的时候我看见他哭了,他在屋头的时候,我怎么打他他都没哭过,都怪我没把他教育好。”
这一次,我从他们的世界路过,感受到的是一腔血脉相连的深情,是一份我曾经没有给你足够的关爱,无法将你从歧途唤回,但我现在想尽力去弥补的承诺。后来我把这件事讲给段某听,他眨着眼睛扭过头,尽力控制着自己的情绪,但我想,这一次,他会知错的。
接下来,我还会从许许多多的当事人的世界路过,我希望,自己不只是一个守护公平正义的裁判者,当我满头华发、回眸往昔,看见的不只是一摞摞的严肃的卷宗,应该还有一个个鲜活的人生故事——且行且感悟,且行且记录。
(作者单位:渠县人民法院)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作者:熊晖
冰心《谈美》一文中写道:我一向认为,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是一种美的传递,一种精神的沟通,虽然玫瑰花会凋零,但香气却长留人心。《四川法治报》作为我省政法系统宣传的主阵地、主渠道,作为我省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的见证和宣传者,“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应该是对它四十载历程最好的诠释和解读。
我与《四川法治报》结缘已有三十载。1994年,我还是四川邛崃县的一个偏远乡村的初中语文教师,教学之余,喜欢读报,顺便摘抄些美句好词,用于辅导学生写作。恰好学校订阅了《四川法制报》(当时),我在浏览时看到一则全国检察法院系统补员考试信息,小时就崇拜包公铁面无私的我,遂准备报考,但是在填报报考单位时又左右为难,因为我对检察和法院两个单位都不甚了解,只有求助于《四川法制报》的人物版面,刚好那期登载的是一名优秀的经济检察干警查处假冒伪劣产品和查办偷漏税案的先进事迹,于是我毅然报考邛崃检察院,并顺利成为一名基层检察官。
随后的日子,我与《四川法制报》日渐熟悉,它以“专业法律视角 权威法制报道”为办报理念,围绕政法系统,服务立(执)法部门,面向大众读者,开设“前沿”“重案”“纵深”“维权”等十余个特色版面,从那里,我学习了法学理论,学习了先进经验,也学习了如何写作,收获满满,它伴我从一名基层检察干警成长为一名基层检察院领导。
2009年,我作为邛崃检察院的新闻发言人,与《四川法制报》的缘分就是可以看见的眼缘。每次新闻发布,我们都会邀请《四川法制报》派记者参加。《四川法制报》都会快捷真实高效权威专业进行宣传报道,一来二往,我便与该报的曾昌文记者相识,因为彼此都曾有教师经历,彼此对文学的热爱,彼此对公平正义的尊崇,我们也成为了好友。
2020年疫情期间,我与《四川法治报》的缘分是可感的情缘。当时我带着邛崃检察院的一支抗疫先锋队在邛崃市羊安街道执行守护医学观察对象的任务,曾昌文在电话和微信里不时提醒关心我们注意防护安全。我当时被这种关怀深深感动,激动之余写下小诗一首《请容我摘下口罩》,其中那句“我不是来秀我笔挺的检察制服,只为守护一方的平安”,至今难忘,小诗在报社编缉的帮助下发表,这激起我的创作热情,我请人配音朗诵后制作成新媒体作品,参加了最高检新媒体大赛,喜获大奖。至今,我还珍藏着《四川法治报》发来的稿费通知单,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去领稿费。我回答:这不是钱的问题,这是一种感情和一份念想。
2021年《四川法治报》华丽转身,迎来了全媒体迭代升级的新时代,全面建设报、网、端、微、视全媒体矩阵平台,我与它的缘分是可交的心缘。此时我已转岗到基层党委政法委系统,我的单位与《四川法治报》深度融合,全面记录和报道平安邛崃、法治邛崃的新进程,讲述着法治邛崃的好故事,传播着法治邛崃的好声音。近期《四川法治报》的“与法同行·川跃四十年”特别报道,对如何激活基层社会治理的“神经末梢”的邛崃答案进行宣传,更加激励广大邛崃政法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将全力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四个转向”,即由被动治理转向主动治理、碎片治理转向集成治理、突击治理转向长效治理、政府主导转向自治治理,持之以恒地弘扬新时代“枫桥经验”,把“调”向下延伸,让“解”深入民心,推动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三十年的基层政法工作经历告诉我:一个人的觉醒可能是在正确的时间遇上对的人、对的事,并读到有益的报刊杂志和书籍——感恩《四川法治报》,助我一路成长。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祝你40岁生日快乐。
(作者单位:邛崃市委政法委)
声明:该文章系转载,登载该文章的目的为更广泛的传递正能量及普法信息,版权归原出处所有(无法查证版权的或未注明出处的均来源于网络搜集),转载内容(视频、文章等)仅供参考,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原作者负责。文章中图片或文案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小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