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在中华职业教育社指导见证下,江苏省中华职教社、南通市委统战部和海门区委区政府签约共建张謇青少年研学院,将集聚力量、聚合资源,共同打造张謇青少年研学特色品牌。
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通考察时指出:“要把南通博物苑和张謇故居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广大民营企业家和青少年受到教育。”“2021年1月揭牌成立的张謇企业家学院,已成为广大民营企业家的精神家园。”南通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依托历史文化资源构建张謇主题研学实践体系,将推动张謇青少年研学院与张謇企业家学院一体两翼、协同并进,让更多人在感知张謇、学习张謇中收获启迪、汲取力量。
思政课堂引入历史情境
海门区常乐镇是张謇的出生地。一条青龙河穿镇而过,河西完整保留着张謇故居等历史文化遗迹,河东则坐落着去年11月落成的张謇青少年研学中心。
从小听着张謇故事长大,常乐小学五年级学生衷皓平在张謇纪念馆迎面撞见童年张謇雕像时,仍然吃了一惊——那个与他年龄相仿、留着长辫的张謇,为在炎炎夏日捧卷苦读时不被蚊子骚扰,竟将双脚伸入两个坛子里。
教育,是张謇情牵一生的事业。他救亡图存的毕生探索是激励后人的宝贵资源。“将思政课堂引入历史情境中,往往会取得更好效果。”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研室主任刘兵认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南通的创新实践有效突破了大思政实践教育的难点、堵点,值得推广借鉴。
在“行走的课堂”中讲好“大思政课”,南通精心构建“崇謇启行”大思政研学实践体系。崇謇,即崇尚先贤,学习张謇,汲取精神伟力;启行,即启迪智慧,坚定行动,矢志报国之心。张謇青少年研学院负责人黄丽娟介绍,研学院串联南通博物苑、唐闸古镇等近40个研学点,形成“人文印记”“兴业历程”“时代之梦”三条主线,开发“謇”故事德育课堂、“謇”文化名人讲堂等课程,将直观感受与理论启迪结合起来,让课程有意思更有意义。
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
11月13日,中华职业教育社常务理事调研培训在张謇青少年研学中心启动。
会场外,“中华职业教育之魂”主题展里一张张老照片犹如历史流光。1917年,黄炎培联合张謇等人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张謇担任名誉总队长,此后10年,他在南通创办30余所职业学校。秉承先贤“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理念,“崇謇启行”大思政研学实践体系以高校和职校学生为重点,兼顾中小学生以及思政教师、青年人才、产业工人组成的群体,分类设计“职通未来”“筑梦未来”“创想未来”三大课程。
青年人该怎样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美国学者舒伯的生涯彩虹理论被借鉴运用,设计成“职通未来”思政核心课程《遇謇彩虹》,引导学生“择一业、精一事、终一生”。“对比自己和张謇的人生彩虹,很多学生发现,张謇直到人生中后期才做出巨大成就。”海门中等专业学校思政教师陆建华说,大家在讨论中形成共识——青春难免迷茫,但奋斗应是永恒主题。
微光剧社·话剧《张謇梦》则让学生“穿越”到山河破碎的旧时代,当一回“张謇”。“身临其境,更知张謇之难。”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22级学生周墨表示,“我常想,如果‘穿越者’是张謇,他来到新时代,会怎样努力、开创什么样事业?”
彰显思政特色、张謇特质、时代特点,张謇青少年研学院着力打造“三个不一样”课程内核——不一样的穿透式思政研学模式、不一样的系统化职教研学体系、不一样的全周期研学实施路径。目前,已建成南京大学、南通大学和首批长三角民办高校等学生实践基地,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研学4.6万人次。
产教融合培育“未来匠星”
“行走的课堂”,行进在历史情境之中,也行进在产业发展前沿。在没有废水排口的钢厂——中天钢铁集团(南通)有限公司,研学者们刷新了对钢铁工人的印象。
“学必期于用,用必适于地”。在张謇的理念中,职业教育由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而生,也必须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推动产业、专业、就业联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张謇青少年研学院聚焦南通六大重点产业集群,组建高端装备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智能汽车技术工作室等一批协同发展平台,努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发展培养实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通过研学活动链接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教育与实业,记者注意到,张謇青少年研学院聘请的研学导师不仅有专家学者、思政名师,一批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也被请进课堂,分享成长历程。
“全面落实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合作共建办学工作机制,推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迈上新台阶。”海门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杨江华介绍,做好“研学+”大文章,张謇青少年研学院将重点打造大思政教育实践、张謇职教理念研究、人才综合服务、“未来匠星”培育、产教融合五大平台,在服务创业就业、促进引才留才育才、推动科技创新创业等方面开展更多探索。
来源:新华日报
2024